标题 |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制约因素及成长路径探析 |
范文 | 张景新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阻碍着其发展,使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索出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成长的可行路径,旨在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更积极、健康地发展,使其成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 ?发展制约因素 ? ? 成长路径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学生社团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技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使得高校学生社团日益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阻碍着其发展,使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有鉴于此,文章以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社团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高校学生社团成长的可行路径。 1 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1.1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多样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划分为七大类型:志愿服务型、体育健康型、文化艺术型、学术研究型、科技创新型、理论学习型、兴趣爱好型。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是多样的,功能是多维的,在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 伴随着我国高校学分制的普遍实施,传统意义上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班级,除了学生专业相同外,在兴趣爱好方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学生社团,在课余活动的开展方面具备天然优势。这些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志向组建的社团在课余活动的开展中总是人头攒动、身影活跃。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全校共有38个社团,平均每周都有一个社团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一个个精彩的社团活动构成了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的同时,也构筑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1.3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参差不齐 从实际调查结果发现,全国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有些学生社团经过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国或者区域内知名的社团,影响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校内。这些社团对弘扬社团文化、提升社团影响、提高校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绝大多数社团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校园内部,缺乏与校园外部的有效沟通,没有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 2 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2.1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体制不顺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一般是由各高校团委下属的社团部或社团联合会进行。由于高校团委的职能定位,其本身就承担着大量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可以投入到学生社团中的人员及经费十分有限,无论是社团成立、活动开展、运行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不能给予学生社团足够的支持,因此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需求。 2.2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政策供给不足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而学生在高校中所拥有的话语权较少,造成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政策供给相对于学生社团对政策的需求而言缺口较大。这也是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中经常出现的高校学生社团所能获取与支配的资源相对有限、开展社团活动约束较多的原因。 2.3高校学生社团的内部运作机制不畅 高校学生社团其自身属性介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就其非正式组织的属性而言,在学生社团内部的管理上很容易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其一是某些社团根本没有内部管理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或者根本没有落实的情况;其二是某些社团缺乏长远规划,在社团的传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其三是社团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流失。 2.4学生社团对于成员的需求把握不准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本应是在充分把握成员的需求基础上开展的,本应是最契合其成员需求的。但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某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创新较少、层次不高等问题。社团活动无法准确把握社团成员需求的最直接结果就是造成社团成员的流失。 3 高校学生社团成长的可行路径探析 3.1理顺外部管理体制 明确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社团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应尽量减少外部环境在体制与机制上对学生社团的影响。因此,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把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从团委工作中剥离出来,并入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增强学生参加社团、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社团的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 3.2加强政策供给力度 各高校要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确保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资金、场地及指导教师的配置。除此以外,还可以依照社团的类型让高校各职能部门与相关系部对其进行归口管理。例如对于理论学习型社团,可以实现其与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对接,既解决了高校学生社团对理论的探索,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对于学术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可以依托高校的相关系部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来增强社团活力;对于社会实践类社团,可以安排其积极承办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等活动;对于志愿服务类社团,可以积极承担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3.3强化内部运行机制 学生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社团的灵魂,所以学生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的选拔培养是促进社团发展、传承、创新的关键。管理部门有责任与义务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骨干担任社团负责人。同时,管理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通过管理活动弱化社团的非正式组织的功能,强化其正式组织的功能。还要求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的管理、考核纳入到团学干部管理、考核的体系中,在评奖评优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的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3.4建立社团共同愿景 针对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的成员流失问题,可以运用管理学的战略理念来加以解决,即在组织内部建立共同愿景,培育社团成员的情感归属和社团意识。情感归属要以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来凝聚力量,以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留住人心。通过高质量社团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外形成本社团独特的社团文化,通过社团文化的传承,来强化社团成员的社团意识,进而使社团意识成为校园生活中展现个性的标签,并形成一种荣誉感。 3.5充分发挥社团联合会的职能 当前为了方便管理,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但社团联合会在职能发挥上还不够充分。许多高校的社团联合会只是作为团委的一个管理部门而存在,高校应该赋予社团联合会更多的职能。社团联合会在向全校社团传达各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同时,要及时收集各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及时反馈给校方,寻求校方的帮助。高校应努力把社团联合会打造成为沟通联络高校与学生社团之间的平台,制定学生社团工作整体规划的智库,均衡配置、协调校内资源的管家。 4 结语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形势下所发挥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载体,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外部体制与内部机制相结合、从政策供给与社团需求相契合的视角出发,探索出促进学生社团功能充分发挥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2005]5号,2005-01-13. [2]秦臻.攀枝花学院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12):124-128. [3]张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18-19. [4]王运东.开发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129-132. [5]赵铸.新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