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范文

    汤张艳

    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课中的语言知识教学不仅承载着巩固文本内容理解的重任,而且还起到深化话题思维、推动表达活动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一线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缺乏思考和精心设计,故导致阅读教学模式化,实效性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以下将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为例,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生词过度处理导致的“高耗低效”

    一些教师在阅读课教学时,为了全方位地对单词“清障”,试图通过单词、句型结构等零散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习得目标语言。这直接导致了语言知识从文本中被剥离出来,脱离了文本阅读内容,不仅使语言学习枯燥乏味,而且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造成“高耗低效”的结果。

    这些教师通常认为,将每个单元中的单词集中处理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阅读。但这样做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技能、猜词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更不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词汇虽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但是词汇学习不能凌驾于文本阅读之上,更不能取代文本阅读。因此,教师需要遵循词汇教学与文本阅读教学并行的原则,以適当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在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词汇的机会。如《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庆祝节日,Reading部分的阅读材料讲述的是万圣节。在pre-reading环节,教师可通过图片和语言导入话题,其间适时穿插提问,通过师生问答,引出与万圣节相关活动的词汇,并按照活动对词汇进行归纳。阅读文本是词汇的载体,单纯孤立地呈现单词和词组往往会使词汇难以识记。教师借助图片和文本内容在具体、形象的语境中呈现词汇,将赋予词汇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二、阅读课导入活动与主题链接不畅

    在英语阅读课之初,有时教师为了迅速拉近师生距离,在导入环节往往会使用歌曲、视频、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由于活动内容与主题链接不畅,产生活动脱节或导入无效的现象。

    导入环节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要自然地引出话题,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语言学习目标,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在阅读教学中,“导”是手段,“入”是目的,导入的设计和实施要为阅读课话题的展开服务。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Reading部分讲述的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鸟,在导入部分,教师安排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濒危鸟类的一个公益广告中的歌曲。歌曲放完后,教师适时提问:“What do you know from this song(你们通过这首歌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鸟类要灭绝了,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师又问“How can we protect birds(怎样才能保护这些鸟类)?” 学生的回答包括“种树”“不要杀害鸟类”“建立更多自然保护区”(教师会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以上问题)。然后,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课话题:Now, I will show you one of the nature reserves for bird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歌曲,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保护濒危鸟类的语境中,为引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保护濒危鸟类做好了铺垫。

    三、过分注重细节

    而忽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和整合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关注课文细节,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往往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知识讲解课,较少涉及文章的篇章结构,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整合理解。

    过分注重细节而把课文内容分解得十分细碎,就会导致学生在经过了大量分散练习后,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很难顺畅地理解文章,由此也就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结合文章体裁和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用概念图帮助学生获取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Reading部分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听读找出每段文章的大意,然后引导学生把文章分成introduction(导言)、main body(主体)、conclusion(结论)三个部分,之后围绕主体部分三种保护环境的方法,进行设计、选择、填表、判断正误等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梳理主体内容,形成直观、形象的概念图(见图1)。在post-reading 部分,根据罗列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三种保护环境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文章的整体结构就更清晰,使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阅读后的语言实践活动目标达成度不高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追求热闹的场面,对语言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准,对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及时、有效的管理,致使活动徒有其表,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一次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Reading公开课中,在阅读后的语用活动中,教师这样设计:安排四家“商店”,分别为服装、水果、体育用品和文具商店,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一位学生充当店员,其他学生购买商品。在购买商品时,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目标语句进行交流;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汇报自己购买的东西,并给出范例“I bought for ,because . Its yuan.”。从活动效果来看,教师在此次活动设计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学生的角色、任务分配不合理,活动缺少开放性;活动设计缺乏策略;活动中教师监控不力。鉴于此,可作如下改进:增加“商店”,把该单元学到的八个商店名称都用上,促使学生更全面地使用目标词汇;明确活动要求,如每位学生至少买2件商品,买卖时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用英语汇报各“商店”的情况和自己购买“商品”的情况;让学生轮流担任售货员和顾客,使其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使用不同的目标语;在活动中,教师要巡查学生的交际行为,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活动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和使用目标语的情况予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感知、操练和运用语言知识。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对阅读教材的深入挖掘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语言,在语篇中学习、掌握语言,在活动中巩固、运用语言。为此,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价值,发挥文本和活动的功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