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手账产品从实物到APP应用的元素迁移研究 |
范文 | 韦艳丽 陈凯 杨益星 摘要:日本人将记事本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这种记录计划与应做事项的本子叫作手账。手账是一种功能多而全、高用户黏性、高使用频率的产品。当手账从实物产品变为手机应用,原有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升华,是否能带给用户和以往同样的体验,工业产品和智能应用在体验上又怎样的区别。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对比和研究。 关键词:手账 工业产品 APP 引言 在手机盛行之前,人们依赖大量的实物产品生活。工具类APP大都从实物产品提炼而来,如日历APP、闹钟APP等。人的需求从生活中来,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功能的产品,从实物产品到APP产品的转化,有其共通性和一致性。又因为实物产品先于APP产品出现,不少产品已经被使用了一段时间,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培养出了习惯性的功能符号或形象语义。APP产品若能借鉴、运用同样的元素会给用户熟悉感和亲切感,在视觉、交互方面都更加符合用户心理,更加便于理解和使用。 一、什么是手账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手账普遍应用于企业,最著名的是年玉手账。年终岁尾之时,企业向员工发放公司定制的新一年记事本,内页印有公司的简介、社训、组织结构图、一年中的活动和总分店一览等内容。不仅汇总了对公司业务有利的情报,也备有能记录计划日程的空间。手账之后发展为一种职场文化。而生活中也普遍适用,手账本是日本人的随身必备之物,日本人习惯于把每天的日程写得非常详细,和朋友见面都需要提前约定时间,这要归功于日本文化中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严谨的处世态度。 手账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于记录计划与应做事项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工具。这其中仍有细分:有人用来作工作纪要,有人用来作生活记录,有人用来作书摘或影评等。作为工作纪要的手账,必然以文字为主,部分用户喜欢夹入名片、票据等物品,需要便签等标记物以便于查找;作为生活记录的手账,一般是图文结合,手绘或插画元素丰富,也需要夹入照片、纸片等;作为书评、影评的手账,有的可以随时取下插入书中,也有的需要有附加内页以便夹入照片、书签等物品。手账因使用者、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不再局限于装订有供填写页的小型记事本了(图1)。 二、传统手账本到手账APP的迁移 传统手账本有五大基本功能:日程安排、ToDo、备忘录、通讯录、参考索引。首先,日程安排和通讯录因为智能手机和谷歌日历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用数码工具,能够简单快捷地发布并与其他人共享你的日程安排。在电脑上操作谷歌日历,输入日程安排,设定发布范围,与手机同步后,你甚至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公司同事、工作伙伴分享的日程安排。通讯录功能也因为手机通讯录的出现,而失去手写的市场。 许多便捷的新功能在传统手账本中无法实现。因为数码工具和云端存储科技的进步,使用手账的用户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手账的个性化定制,就好像是在智能手机里安装APP应用程序一样,是通过为手账增设功能性配件,养成某种使用手账的习惯,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手账。这样的模式与手机等平臺的使用方式不谋而合。无论是形式上还是需求上,传统手账正在向电子产品模式迁移(图2)。 三、手账元素分解 手账是一类成熟的产品,已经可以非常立体多层次地展示,并已经融入使用者的生活。为了应用到手机上,势必将有形的部分化为视觉,将功能部分融入操作层级,并可能删减部分操作,来适应手机屏幕的展现。以下将从功能、形式、情感三个层面来分析手账产品的元素。 手账产品的功能元素。传统手账本的内容可归为日程安排(当下要做的事情)、目标设定(未来要做的事情)、生活记录(已完成的有价值的事情)。其中的功能元素有:时间、记事、存储、查找、提醒。 手账产品的形式元素。手账本子的种类有整本装订式(装订笔记本)和可分装插页式(系统笔记本)两种。内页的印刷分为单页、双联页两种。记事按时间周期分为:一周式、月度方格、日记式。而书写内容形式又有:文字、绘画、插图、拼贴等。 手账产品的情感元素。首先,手账普遍主打梦想和时间管理的理念。理念强调了手账具有帮助使用者实现梦想和目标的功能,强调有效利用时间进行人生规划,同时又作为具体解决方案,提供了专属的书写空间,并提倡消费者按照某种既定的方法使用手账。其次,手账对用户进行了习惯培养。用户在记手账的过程中融入了时间观念、日常习惯、字迹专属感、仪式感、美感等心理,才使其融入生活。手账是有高强度黏性的产品,在众多电子产品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培养用户习惯的时候,传统手账的用户已经达到一日不记就怅然若失的状态(图3)。 四、手账元素在APP中的应用形式 手账本和APP最大的隔阂是手写和纸质触感,因此许多记事APP提供了多种纸张材质、多种笔型、颜色的选择,以及键盘输入和手写输入两种形式。记录正文中的插图,对应传统手账的绘图和拼贴,最佳选择是有手绘和插入相册图片两种形式,但目前市场中的APP大都做不到手绘功能内置。有的APP提供了带图案模板,这使得记录更加方便美观。 APP的存储、查看、分享功能,较之于传统手账更加多样化一些。“存储”分为可修改存储和不可修改存储两种。如Mori手账APP,存为可编辑的形式,可以二次修改,又如萝卜书摘APP,存为图片形式,不可二次修改。从功能上看,可修改给人感觉更为保险,但若思考传统的手账记录形式,一旦在纸上书写完毕确实不可更改了'除非画线抹掉。“查看”形式也很多样,如APP可以模拟翻页的动态,给用户有—本真正手账本的感觉。“分享”是APP的优势,将当天的手记分享至互联网,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同好看到,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好友。 从以下几款较为成熟的手账类APP可看出,传统产品的元素应用在APP中,丝毫没有损失可用性和用户体验。Color手账APP:典型的手账产品。以时间轴的形式来展示每日的记录,直观且方便i传统产品的内容形式它全都具备:模板、背景、贴纸、笔刷、图片,素材库等;用户体验除了手账应有的时间管理、日常记录之外,还设置了每日签到、分享、导出为电子格式等。这是传统手账产品在AP吐的较为全面的体现。粉粉日记APP:其引导语为“我的专属贴心闺蜜”,功能上有了较大的扩充,手账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块;展示的形式较为多样,有日记、手账、便利贴、社区、话题、匿名等,情感体验有私密性、分享、专属感、群体感。营造了一个女生的专属空间,这较之于一人一的传统手账,更加符合现代交流的需求。萝卜书摘APP:是一款主打书摘、书评的文艺用户的聚集地,它的形式不像手账那般多样,反而模板、背景选择很少,如主副标题的位置更是固定住的,文字提倡短篇文字,它的重点在于情感的运营:以书会友、分享、以及大v用户带动的粉丝效应(图4)。 APP较之于传统手账本来说黏性较弱,因为手机上的信息过于繁杂,若是没有社交、成长等因素在内,一般用户很难成为忠实用户。而专家用户又因为已经习惯了传统了手账的质感和使用过程,让他们转型到手机操作也是一大难关。目前APP上可见的习惯培养形式有:每日签到、日历目录、时间轴等。每日签到是通过让用户每日都进行操作和通过签到奖励,来激励用户养成使用习惯。日历目录也是同样的原理。时间轴则是强调了记事的连续性,若是一天不记,则时间轴的体现就不完整,这对于对自身规划要求比较严格的用户来说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五、APP产品与实物手账的区别与升华 手机APP有其便携、高效的硬性需求,与手账实物产品的慢、品味生活、精心制作的核心情感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都为现代人所需要,因此APP产品要做到尽可能模仿实物,在节奏上折中处理,且要做到小巧精致。 两者的区别在于:纸笔的触摸、手握的感觉在APP中无法体现;APP的纸笔可选择性差,但可更换性强;APP的手绘功能有其限制,难以随心所欲涂抹;APP中图片剪裁形状有限制,但插图可选择的能力大;APP更加小巧便携,可随时随地使用,不受场地限制,但因为没有实物而容易遗忘。仍有许多手账爱好者不愿意使用类似功能的APP产品,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电子产品与手工产品存在情感隔阂。手工情结是任何一款电子产品无法取代的,对于新时代的APP产品,只能说工具可迁移,但文化与情感无法替换。 APP对于传统手账有一定程度上的升华,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时间利用、社交模式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迁移,主要表现在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人人有手机,事事用手机。对于时间的利用也发生了变化,相较于拿出完整的一个小时来手工制作,不少人更倾向于随时随地的碎片化时间利用。现代的社交模式融入了陌生人社交,即不仅局限于认识的好友,人们也愿意向陌生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允许陌生人分享和点赞。有艺术美感的手账内容更是会成为“网红”,获得陌生人的赞许和羡慕。 结语 智能产品出现至今,从直接模仿工业产品的拟物风格,到简单概括产品语言的扁平化风格,视觉元素在不停地发展和演变,这也是人们心理接受程度的发展和演变。仍需要思考的是,新一代的用戶们,在没有传统产品的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能否快速喜欢上智能产品的符号化视觉元素和流程化的使用模式,当代的APP,能否满足新一代使用者的需求,带给他们与那笔尖与纸面摩擦同样美好的体验。这条设计之路,仍待提升和验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