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建筑施工实践教学计划与技能教学模式的分析 |
范文 | 吕志梅 [摘 要] 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强的综合型人才,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建筑技能,而且也要兼顾掌握项目管理、项目预算等其他有关内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中职院校亟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创新技能教学模式,为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学生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 键 词] 中职;建筑施工;实践教学计划;技能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79-01 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开设以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相关从业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专业为了紧追社会潮流、适应新变化,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教学、调整课程结构,培养社会所需的素质高、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 一、中职建筑施工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一)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结合建筑施工企業实际的用人需求和标准、中职院校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面提出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以施工员岗位为例,其课程和相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如下表所示。 (二)实践教学方案的落实 结合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能力作为根本,把实践教学归为三大模块: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在中职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上都有实践教学的渗透。 1.基本技能模块 主要是经由理论课程的课内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参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实验等方式,现场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形式)来实现,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掌握基本方法的目的。 2.专业技能模块 主要通过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途径来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除了要与中职学生将来职业岗位群所强调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相符之外,还要对与专业技能有关的一般能力加强训练。其中要对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予以着重强调,将职业资格证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作为主要对象,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基础过关,而且技能过硬,更重要的是能进行灵活运用。 3.综合技能模块 主要通过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途径来落实,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在实践教学的内容设定上,要从浅到深,逐步施行毕业顶岗实习、参与模拟建筑工程施工等来完成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内容中,一定要强调职业资格考证的作用,要求学生必须在毕业之前完成岗前培训,并取得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 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以便做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二、中职建筑施工技能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首先,对工程施工图纸的熟练识读,也是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 其次,工程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定位放线与施工控制测量,这也是现场施工员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最后,组织施工,参与班组的技术交底、安全生产交底、工程质量与操作方法交底,需掌握模板工、砌筑工等常见工种的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 (二)技能教学的实施 1.组织教学 技能课的组织教学应做到:结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个性等情况来合理分组;做好对学生上岗就位的安排,强调纪律与安全常识。其中在技能课的组织教学当中,安全教育是必须强调的一个重点,基于实际施工场地的安全规则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一来,也能提前让学生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确保自身安全。 2.示范演练 课程训练的内容教师可先操作,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难度大的操作内容,教师要先对要领做细致的讲解,之后进行示范演练,也可让学生来做,对其错误操作进行指导。 3.任务布置 学生从教师处领取适合自己的任务书,这些任务书应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有难度简易的区分,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操作,从中获得成就感,养成专业学习的兴趣。 4.成绩评价 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审定,指出不足、提出优点,将考核评语记录在学生的技能档案中。 通过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当中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创新技能教学模式,让本专业学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把握施工过程,了解岗位要求,继而以技能高、专业强的姿态直接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亚力.中职建筑施工实践教学计划与技能教学模式的探讨[J].城市地理,2015(8):206. [2]雷铭.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实践之我见[J].商情,2017,(41):2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