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体育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范文

    常琳林

    

    

    [摘 ? ? ? ? ? 要] ?目前多数体育院校计算机课程仅有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单一,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忽视理论、侧重操作,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探讨在体育院校进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改革,开设多样化、专业差异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并调整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规划,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为核心,重新整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 ? ?键 ? 词] ?课程设置;体育院校;计算机教学;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50-02

    一、引言

    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普遍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核心,以其他多门计算机课程为辅助,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提高计算机素养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体育院校由于受学生特点、专业特色等因素影响,目前开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主要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很多专业不开设其他后续课程。在对现阶段体育院校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了以下几个待解决的问题:

    (一)整体课程体系的设置

    体育院校开设的专业种类一般有运动训练、传统武术、体育教育等,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而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知之甚少。现阶段的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差异而实施层次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体现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学生获取的知识单一,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长期以来,限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总课时等因素的制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定位更多的停留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的层面,有些几乎变成了一门软件操作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不大,也没有体现该门课程的最终价值。

    近年来,各高校提出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但以目前大多数体育院校开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将“计算思维”放在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综上所述,如何合理地在体育院校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现阶段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因为涉及面大,是整个课程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改革研究

    2010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9所高校发布了《(9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中明确提出对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并提出将“计算思维”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12年,教育部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中,提出以“计算思维”为主要切入点,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系统性规划及对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及教材的建设进行研究。

    因此,参照全国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标准和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标准,试对体育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整理,采用专业区别的多层次教学体系,使得整个课程体系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课程的实施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

    1.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其核心在于将“计算思维”贯穿整个课程,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所制订的《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应该包括:操作、理论、思维。要从过去只注重操作向注重理论进而思维逐渐过渡,将计算思维贯穿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探索计算思维在实例中的应用,着重锻炼学生应用计算思维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体育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信息化与专业化的融合,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对计算的理解,提高学生整体的应用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贯穿“计算思维”,并非简单地将概念告诉学生。计算思维旨在系统的对问题进行抽象、设计和求解,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现代大学生都应具备的素质。“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分析设计、实现,这一过程的传授需要在一系列教学中得以体现。这需要对以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更新。以讲授“网络协议”部分为例,过去直接向学生传授网络链接和协议的基本概念,枯燥而且复杂,学生接受的效果很差,而將“计算思维”贯穿到教学中后,改变教学的实施方法,将教学过程设计为首先引入问题(为什么要有网络,怎样通过网络对话?),进而抽象、分析问题、提出构想(可以通过双方的协议规范通信),最后实现(现有知识的讲授)以及后续问题的提出(协议现存问题怎样解决)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很好地理解现有理论存在的基础,对整个问题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而“计算思维”的引入,除了对原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外,也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定位在一个更新的高度,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渐将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问题、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上转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考虑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应逐步体现体系化、突出核心、避免工具软件化,并始终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试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72学时)的知识模块和学时分配进行以下改革:

    其中,对“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部分,大大减少学时的分配,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使用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合理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使得学生主动利用课下时间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引入多媒体技术基础部分,为后续一些专业开设计算机图形图像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打下基础,有利于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化建设。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根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的“1+X”课程体系形式,“1”即为必修计算机课程,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是核心课程;而“X”为可选,为各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和专业情况不同而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实施上进行合理而灵活的调整。

    针对体育院校,以我校为例,我校以体育学作为学校的主干学科,开设有运动训练、传统武术、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现阶段我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除公管专业另开设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门课程以外,其余专业的计算机课程都只有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但是,开设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不是盲目的,需要对学生基础、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等相关因素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前期,我校在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了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试点工作,考虑到公管专业学生的素质、后期的就业需求等,在公管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情况如下:

    通过对公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并对两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课程体系的改革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学生通过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能够将计算机技能与本专业知识结合,提升了整体的综合实力,对后期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

    在对全国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标准等指导文件认真解读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大量统计、分析之后,逐步确立了上述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法,并通过实施标准、科学的手段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

    同时,在明确改革目标和方向的同时,还应当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自身素养,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保持对新兴知识领域的敏感,了解相关的交叉学科及前沿知识、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技能,积极融入课程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佚名.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聯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3]张龙.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