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竞赛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① |
范文 | 黄巧玲 [摘 ? ? ? ? ?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推向纵深发展,基本形成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创新创业实训竞赛、创新创业孵化的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但也存在创新创业竞赛功利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创业项目市场转化难等诸多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构建起全链式创新创业竞赛生态系统,真正实现创新创业竞赛育人功能。 [关 ? ?键 ? 词] ?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54-02 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也是社会及行政主管部门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如火如荼开展,以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全国参与高校达2241所、团队报名项目37万个、参与学生达150万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数400余项,参与学生达3000人次,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创新创业竞赛的功能 (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和能力 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竞赛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寓教育于实践,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创业项目团队组建、商业计划书写作、项目路演、项目孵化等提升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和能力。 (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创业实训的结合 创新创业竞赛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可以迅速完成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创新创业竞赛也是检验一个创业项目好坏的练兵场和试金石,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检验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这既可加深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实训的有机融合。 (三)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市场化进程 现阶段,创新创业竞赛评审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高校自娱自乐式竞技转变为社会、政府、企业等不同领域机构多方协同的项目展示平台,越来越多的社会风投机构参与高校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创业项目真正接受市场风投的检验,有利于创业项目的进一步打磨和推动创业项目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创业课堂教学是隐性的教育过程,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则是显性的教育过程。高校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受众面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学校通过各类创业大赛可以宣传各级政府的创业政策,树立创新创业典范,同时通过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高校创新创业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竞赛配套不足 完整的创新创业竞赛应该包括赛前项目立论、过程指导、风投资源对接以及项目落地配套等多个环节。但很多创新创业竞赛在前期项目立论不够,大部分项目是学生自发性创业项目,因而大部分在校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质量不高,自发性参赛项目也很难通过参加竞赛真正实现创业项目质的提升。除了前期指导不足外,创业项目后续关注也不足。很多竞赛就止于决赛,对于项目后续的培育指导、项目落地转化关注少。创新创业竞赛作为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一环,其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依赖于多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因此要提高创新创业竞赛效果,让学生真正通过竞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高校投入更多的资源对竞赛体制进行优化。 (二)创业竞赛功利化现象较严重 学科竞赛作为高校教学业绩考核的评价指标之一后,一些高校为举办创业大赛而举办创业大赛,不少高校将创新创业竞赛当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做,各个高校都力争更好的竞赛成绩,其关注的是与短期名誉相关的创业教育工作绩效问题,更有甚者直接以创业竞赛替代创业教育,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表现在对项目过度包装,从团队组建、文本写作、项目路演等配足优秀学生。通过多年来对创业学生的观察,真正在创业的学生都很忙碌,无暇顾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而学校为了出成绩,往往劝说这些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并进行项目包装,导致项目脱离原来的实际。如果創业大赛催生出了一堆创业项目,而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上的教育,显然这些大赛的意义是不完整的。 (三)创业竞赛聚人才的功能得不到有效体现 具体表现为校级层面创业团队成员各专业之间融合度不够,省市级竞赛校际人才资源共享不够。创业竞赛从根本上还未打破学科间和校际间资源共享的壁垒。虽然目前很多创新创业竞赛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校际组队参与比赛,有效优化创业项目,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交流,但由于项目归属权问题、信息资源不匹配等导致大部分参与竞赛的创业项目都是本校同专业的学生。 三、构建全链式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构与提升是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创业竞赛不仅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备足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面向在校生扎实做好赛前项目培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更应该发动学生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掌握一手资料,为识别机会和挖掘商机奠定基础。“竞”与“训”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建构创业活动所需的各种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