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
范文

    邱州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间接给当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胜任力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通过针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构建模型,对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绩效

    [中图分类号]G71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074-02

    对胜任力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內容,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模型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胜任力是衡量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与胜任能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是判断专业课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判断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联性,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了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模型,通过分析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数据关系,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一、研究设计与分析

    本文在借鉴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胜任力模型,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目标:

    (1)构建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

    (2)汇编《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量表》《高职专业课教师工作绩效量表》。

    (3)探究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对上述研究内容的深入展开,首先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绩效工作模型进行假设,即:

    假设1:高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绩效主要包括任务绩效、人际促进与工作贡献三个层面。

    其次,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进

    行假设,即:

    假设2: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与对工作任务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假设3: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对人际促进具有正向预测

    作用。

    假设4: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对工作贡献具有正向预测

    作用。

    本次针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主要采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胜任力量表、专业课教师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首先,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调查问卷进行设计,对“您认为高职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特征”这一问题,进行自由回答;其次,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胜任力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则参考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内容的设计,对相关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对问卷内容和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参考宋倩《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

    本次采用《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量表》《高职专业课教师工

    作绩效量表》两大量表针对广东省9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

    348名高职专业课教师展开调查。根据各量表的调查结果,进行如下的模型构建。

    二、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探析

    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本次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采用SPSS2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量表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量表的KMO检验值为0.928,表明样本中的各项因素之间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检验x2值为3825.65,df值为376,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量表各项因素均非独立,取值有效。由上述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对量表内容进行因素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应用Vari-max最大变异法,将特征值大于1设为提取标准,不限定因素提取数量。在研究过程中,由探索性分析结果,将因素载荷值低于0.40以下的全部删除,并删除两个或多个因素载荷差值较小的项目。循环重复,使变异累积率趋于稳定。共计剔除38个项目,剩余28个项目因子载荷值都在0.4以上。最终获得6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并对这6个因子进行Callell陡坡检验,结果显示能够较好地表示问卷因子结构。对本次胜任力模型中各项因子进行检测后,结果显示各因子的项目贡献率基本平稳,可以进行检测。

    在上述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对胜任力分析模型中的各项问卷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对各因子的分析,可以判定量表中的各项因子之间中等偏低程度的相关性,表明各项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由于各因子和总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具有较高的水平,表明量表各因子能够基本反映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中检测的内容,由此也可以判定该胜任力模型中问卷的量表效度较为合理。

    (二)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次构建的模型的有效性,对本次构建的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验证。对本次调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等资料,可以发现,本次量表设计的内容中“敏感性”与“情绪觉察力”指的是同一意思,而“正直诚实”则要相应地拆分为“正直”“诚实”两个词汇。由此在原来的模型中删除“情绪觉察力”词汇,并对“敏感性”因素进行重新定义。将“正直诚实”拆分为“正直”“诚实”两个词汇,维持量表仍然有28个条目构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