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苏州留园假山的历史成因及现状研究
范文

    郜玲玉

    摘 要:山水风格的园林建造由来已久,自秦汉时期园林假山堆叠出现后,在园林中堆山叠石经过了历代的变化,如今园林建造中假山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苏州留园从明代建造以来,假山堆叠一直因独特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本文主要对其历史成因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成因;苏州留园;现状;假山

    在园林建造中,假山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对山水园林景观的贡献非常大。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由来已久,假山堆叠的文化也经过了多次演变,通过对苏州留园假山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对现代景观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1 苏州古典园林假山的介绍

    1.1 园林发展

    苏州园林的景观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都比较有代表性,而且其发展的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苏州作为当时吴国的国都,自园囿建立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园林建立的数量逐渐增多。而作为私家园林兴建则是从东晋开始,这是苏州园林的二次发展,此后,在宋朝以及元朝时期,苏州园林的设计从写实到写意进行过渡,并且逐渐的发展成山水园林。明清时期的苏州发展非常繁华,私家园林的建立也遍布城内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今保存完整的苏州古典园林仍然有多处,其中留园作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2 园林假山的造型和作用

    苏州园林建筑的形态属于宅园合一,而园林中的假山作为一种特殊的元素,在造园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假山,单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是区别于大自然中的真山来说的,这是园林设计中比较独特的造型风格,在园林中或多或少的都应用了假山设计。苏州园林发展为山水写意风格后,山作为造园的骨架,山与园是不可分割的,假山的设计一般突出其形态美。苏州留园的假山奇石众多,山石的布局特点可以分为池中之山、林木之山、墙壁之山,冠云峰就是奇石的代表,属于庭院置石,有“瘦、透、皺、漏”的特点。留园在筑山叠石的风格上也存在差异,中部的假山多为堆叠的石屏山,后经太湖石、黄石堆叠;西部的假山用黄石堆叠,凸显的气势浑厚;而东部的假山大多都使用特置石峰,庭院置石。留园的园主对奇石非常喜欢,多处搜寻后聚集了太湖石十二峰,正是这一缘故使得留园的假山多为特置石峰,并与山石花台、云墙形成映衬。苏州园林的假山在堆叠上精巧别致,假山以小巧自然为主,多使用湖石。

    2 苏州留园假山的历史成因

    2.1 自然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元素有建筑、理水、掇山、花木。而园林的建造条件不可缺少的就是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在条件充足的基础上才能够建造园林。而苏州在地理环境上的优越性就为苏州留园的建造提供了很好的自然资源。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临太湖、长江,气候适宜,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这是苏州园林建造发展的自然资源。而且苏州的山水是依靠太湖而来,与长江一起孕育了苏州的山水好风光。山体众多且峰峦叠洞的特征为园林假山的设计提供了灵感源泉,苏州的山多而美,盛产美石,太湖石的出现为苏州留园假山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自然资源。太湖石属于古代名石的一种,自园林兴建以来,假山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使用这种,但到了明朝时期,由于太湖石的大量开采,这种材料就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黄石,由于留园始建于明朝时期,假山的材料不只有太湖石,还有黄石,这使得留园的假山景观得到进一步丰富。苏州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其自然资源丰富,山水自然环境优美,为园林建造提供了便利条件,假山材料的使用能够就地取材。

    2.2 经济基础

    园林的建造还要有富足的经济基础,江南私家园林的建造区别于皇家园林,依托富足的经济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园林景观的建造精巧别致,设计的风格有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江南地区经济富庶,富有的大户人家也有多数,在私家园林建造时投入的财力就非常多,园林展现的景观、摆设等自然少不了华贵。所以,苏州园林的建造以及假山的设计与经济基础有密切的关联。苏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势低平,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足,因此物产极为丰富[1]。在春秋时期,冶金及造船技术非常先进,拥有丰厚的物力,使得当时的吴国实力强大,园囿得以兴建。在魏晋南北朝阶段,江南地区得到安定,苏州的经济又得到重新发展,私家园林也开始兴建,并且数量在逐渐增多。随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等,都促进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苏州经济发展达到了空间的规模。苏州留园始建于明朝,最初是明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因遭弹劾返乡后修建,对园林工程有一定的认识,而园中最初的假山设计是石屏假山,由善垒奇石的叠石大师周秉忠所做。到了清朝该园被刘恕所得,刘恕喜爱奇石,在修建园子时,多处搜寻奇石明峰于园中,造就了特置石峰。而后在历史的演变中,园林得到不断的修缮,形成了如今的面貌。因此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发展以及假山的设计与经济基础有极大的关联。

    2.3 文化影响

    苏州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文化底蕴对苏州留园的建造以及假山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苏州园林大多都是文人园,在古代朝廷做过官,因此受文化的影响较大。在明代时期,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有两百多,而做过官吏的园主就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文人,在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园林的建造以及假山的设计才能够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苏州流传了很多的艺术文化,使得苏州园林的建造与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中苏州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家,像江南四大才子、文学家范仲淹等,各类文人的才气对苏州园林的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写意山水园林风格的建立,使得留园假山的堆叠设计体现了较强的象征手法,假山虽是人为设计,但宛若天然[2]。明朝园林建造中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就是体现自然而成的景观美,也就是说园林的建造与假山的堆叠设计讲究天人合一,富有哲学和美学思想。假山与园林的建筑、水体、花木之间是和谐统一的。留园最初的园主徐泰时是遭弹劾被贬的官员,而后修建的留园前身,也就是东园,园主参与过皇家园林工程的修建,因此对造园有一定的研究,到了清朝园主刘恕,爱好书法名画,在园中的廊壁上嵌入古人的名帖和自己书写的文章,并且搜寻奇石,借石抒情,使得留园后续的园主大都沿袭了这种风格,留园形成了书条石的特点。在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在儒家就有体现,秦汉时期开始兴起在园林建造中设计假山,山的制作开始用土,而土山的建造并没有山石的险峻气势,因此逐渐的发展为用真石头堆叠成假山,使其与园中的景观形成和谐统一,从唐宋阶段开始,园林假山的设计逐渐盛行。因此,文化的影响也是苏州留园假山历史成因之一。

    2.4 能工巧匠的参与

    在园林建造中,苏州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的能工巧匠以及假山设计大师。园林设计、理水掇山、花木布局等都大有人才。假山作为园林建造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苏州出现的假山堆叠大师自然也少不了。对园林山石建造有启发之功的是白居易,诗人白居易在苏州曾担任过刺史,在这一期间写过《太湖石记》,这是赏石审美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山水园林建造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明末掇山的巧匠周秉忠,同时也是绘画家、工艺美术家,苏州留园的前身——东园建造时,堆叠的石屏假山就出自他手,而清朝时期园主赏石、爱石,在庭院中堆叠奇峰,展现了园林的山石美。

    3 苏州留园假山现状

    如今的留园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历经多次修建,并经过现代修复形成的。苏州留园的假山分为西部、中部以及东部,西部的假山主要是以土堆山,山林景观主要以大假山为主,走向呈南北形式,在整个园林中是属于最高、最大的,能够与留园周围的虎丘、灵岩等山景形成辉映。留园中的土石假山在风格上沿袭了明代的堆疊风格,使明代东园的山体形态得到很好的保存。这一部分的土山与留园中部西北向的大假山是属于一个山体,而中部假山的总体风格是池中之山,中间是水池,其上是堆叠的假山,形成山水布局。而且山水格局使用了对比的方法,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对比形成疏密相同的空间景观。假山在水体四周敞开,从设计上看,大假山的堆叠能够在空间上满足园林的丰富感,同时又体现了写意山水情怀,使用的是主山横向,客山为侧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水池的北向堆叠主山,山的形态横向起立,有远山的气势[3]。副山作为主山的一侧,以山墙作为隔景,使山势更为挺拔。留园东部的假山设计大都使用象征的手法,多奇峰,利用特置石峰突出山景的意境。峰石在不同庭院中的堆叠形成不同的风格,成为留园东部假山的主体,大都是保留清朝风格。留园主体建筑五峰仙馆的附属庭院--揖峰轩,四周环合走廊,花木众多,庭院中的奇峰异石,散落布置,有一种幽静的感受。这一庭院是清朝园主刘恕在搜寻了奇石十二峰之后建造的专门的石林小院。其中最主要的山石布置是单独布置奇石,在小空间的庭院中设计出不同感受的山石景观。留园东部的庭院空间处于最中心的是冠云峰,这一庭院的布局是在四周建立廊亭,以环绕的形式让庭院的中间体现山水辉映的情形[4]。冠云峰与两侧的岫云峰、瑞云峰一起被称为留园的三大峰。剩余的石峰主要在庭院错落竖立,在山石之中建立的亭台能够体现出一种朦胧美,并且花木的环绕使其迷乱其中,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布局。整个留园的假山从西部的土山到中部的池中主山再到东部的庭院奇峰,布局由高到低,从山林景观到庭院石峰景观,体现了写意山水情怀,使留园的假山景观富有多元化色彩。

    4 结束语

    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假山的堆叠设计也经历了多次演变,研究留园假山的历史成因及现状,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传统的造园手法中取其精华,融入到现代设计中,能够更好的传承园林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卜复鸣.留园中部山池景观成因辨析[J].苏州杂志,2017(03):67-70.

    [2]程子.我记忆中的流年“盛”景[J].现代苏州,2011(28):102-105.

    [3]华夏.苏州私家园林明清假山比较——以留园、环秀山庄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No.422(09):60-60.

    [4]蒙士斋,刘桂林.人工塑石假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1(03):226-22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