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范文

    张露

    [摘 ? ? ? ? ? 要] ?结合中职英语教学中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阐析中职跨文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 ? ?键 ? 词] ?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中职;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86-02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而伴随中国对世界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今天,东西方之间正进行着广泛乃至空前的文化交流,由此,跨文化交际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经济下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且能对英语较为熟练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因此,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探索实施跨文化交际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近年来,探讨如何把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带入课堂教学,如何增强学生对蕴含于所学语言之中文化的认识与敏感,从而最终培养成为较强的文化交际能力,正在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大科研课题。而在今天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在新课标之下开展跨文化英语教学,仍然是一方有待深入开掘的“沃土”。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不断创新英语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

    一、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一)中职生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学习积极性的缺失

    对于英文电影、电视和小说,很多中职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能通过网络以及中西方的频繁交流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学、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跨文化知识。但是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中职生所掌握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却较为欠缺,表现为中职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掌握较为肤浅与片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众所周知,人类知识的习得分为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生通过课堂与教材所获得的对英语文化的浅层认知便属于间接经验,而通过与成长于英语文化中的人们进行直接交流或到有英语文化背景的国家与地区游历等所收获的便是直接经验,由于条件所限,中职生对英语文化的直接经验很少,导致学生对系统、直接的跨文化知识如价值取向、社会价值观等不够了解。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较强。不少学生或把学习英语作为学业进行中所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或把学习英语作为拿学分、考高分的一种方式或手段等。这种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动机造成了中职生对英语学习只注重成绩,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基本没什么概念,更不用说去主动探索学习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了。这种对文化学习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和主动获取跨文化知识积极性的缺失导致中职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匮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

    (二)传统英语教学“重语言,轻文化”导致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对英语文化土壤的开掘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学习的上限,这是因为语言文化意识的高低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英语课程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中职英语课程标准》把了解文化差异,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列入了教学目标之一。对英语教学来说,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文化差异导致汉语和英语在表达内容与表达方式、词汇与语法、语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使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时,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依靠该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加以思维,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英语教学“重语言、轻文化”“重单一技能、轻综合素质”等弊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但是长期以来,中职英语教学基本还是以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主,语言教学脱离了社会文化而存在,无法反映英语社会的文化。教学目标设置上没有将学生能用英语表达文化的水平作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能力也只是说说而已。教师上课的基本模式就是进行听说训练和讲解课文,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讲解英文单词、解析重点句型等上,不仅很少补充跨文化相关知识,更无法保证对跨文化知识有系统深入的讲解,以及对中职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素养不高,对跨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与素养以及对跨文化教学的理解和概念对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很少或者没有去英语国家游学的机会,更不要提去英语国家体验当地的生活和進行交流文化,大部分教师的跨文化知识还停留在大学期间对英美概况等课程的学习上。所以,部分教师虽有学习的意识,但没有足够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同时缺乏学习机会和渠道,这些都导致教师自身跨文化素养不高。

    除此之外,由于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很多英语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更多时候或埋头于英语作业的批改,或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因此便很难专注于跨文化教学的钻研,也没有跨文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自身跨文化能力的充电学习。加之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并未对教师队伍的跨文化意识与素质等有足够的重视,也并未将教师相关能力作为职称评定的考核项目,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职称的评定,职称的晋升也主要以科研为主,虽然教师也都肯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但是现实中,教师很少利用机会去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中职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忽视直接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和水平。

    二、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比较思维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职生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较为熟练地应用英语。因此,对中职生来说,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基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则体现为个体之间对某种特定文化形态的接纳,只要存在文化认同,那么即使跨越不同文化,也能实现良好的交际目的。因此,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解与语言习得相结合,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现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浏览文化知识成为中职生接触跨文化知识的首要渠道。其次,中职英语教材也是获取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阅讀材料和背景知识资料都十分便捷。另外,补充跨文化交际知识材料也十分重要,教材篇幅有限,可以从文化导入开始,为学生列举各种不同的文化主题资料,对树立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所帮助。

    对中职生来说,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较为复杂,因此培养他们的比较思维,进行文化对比成为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中有这样一篇描述不同种类的朋友的文章,学生在阅读后将old friend解释成“故交”,将friend you dont really like very much理解成“泛泛之交”或“点头之交”,将friend of the family翻译成“亲朋好友”,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既对汉语与英语在语言层面上加以比较,同时又在更深层的文化层面探析异同,从而增强了对文化对比的敏感度,也逐步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为文化导入和语言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知识传播的主战场,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不应再把灌输语言知识点、语法、词汇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除了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外,还应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或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比,等等。以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第一册为例:该书的第九单元讲的是有关节日的话题,课文中涉及西方最为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以及与此有关的圣诞节礼物,白色圣诞节和仲夏圣诞节等。教师不应再简单讲解课文,翻译句型,可以以圣诞节为背景知识,讲解西方圣诞节的由来,如何庆祝圣诞节,西方还有那些重要的节日,等等。不仅让学生了解西方重要的节日知识,也增强了学生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再如:第二册第三单元介绍了西方的“零消费日”,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点,拓展更多有关消费的话题,包括零消费日背后的购物季,感恩节的由来,西方传统商业模式,甚至扩展到与中国的“双十一”进行比较,使学生在体会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西方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等加深理解。

    (三)将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低计入中职英语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中职英语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学业水平测试为标准,多以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等为考核目标,针对跨文化教学的评价方法没有明确指出。因此应当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力度和考核比例,这样才能引起中职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足够认识。学生已掌握的文化差异,可以用presentation、role-play等形式汇报。例如,在讲到中英文差异时,学生通过对比,自己总结出中文中阿姨、婶婶、舅妈、伯母等用英语aunt表达;叔叔、姨夫、舅舅、伯父等用英语uncle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总结作出点评。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利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跨文化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王振亚,胡文仲.社会文化测试分析:载《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