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范文 | 丁建立 [摘 要] 根据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学科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在转换课程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物理实验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掌握及总结规律。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物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53-01 因中职学校招生条件独特,招收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掌握相对薄弱,所以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多数人认为,中职学校主要就是学习技能,对文化课并不重视,尤其是物理这般难懂的学科,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要改善中职学生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物理兴趣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中职学生的物理教学逐渐得到提升。 一、突显课堂关键作用,增强学生思维灵敏度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准备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在上课前提出疑问,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的记忆。如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第一定律的重点内容是什么?(2)坐公交车时,一直行驶的车辆,当司机突然刹车,车里的人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当车辆突然启动,车里的人身体为什么会向后倾?(3)汽车刹车后,车轮停止转动,为什么汽车还会向前滑动一段距离?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在思考中琢磨新的问题,用此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找寻问题答案的同时,学生应该从问题的不同方面去摸索,从而可使解题方法不唯一,又可举一反三。学生不断转换方向、角度,让学生的思路开阔,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灵敏度,激发新思维。如:物理公式的逆向运用,可以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方法。从问题的反方向思考比正面思考来得容易,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摸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观察与实验、想象与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老师应鼓励学生在物理实验中通过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归纳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指导学生寻找物理规律时,必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一些材料进行加工来增强其对研究对象之间的本质和关联的了解程度,既可以让学生总结出規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训练的三种方法是类比推理法、实验归纳法、理论分析法。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得出它们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实验归纳法是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来的。理论分析法是利用已有的概念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理得出的新规律。学生可以在原则基础上结合比较思维来理解物理规律,进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更上一层楼。 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及应用范围等。通常情况下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进行描述,而对物理规律数学表达式来说,不能站在纯粹的数学角度来理解,而是理解掌握,躲避错误的结论。指导学生学好物理规律。所有的物理规律与其物理概念及其他规律是密切相关的,而并非独立存在,因此老师应该帮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物理规律的密切相关性,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锻炼和指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物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探索物理问题,然后有计划、有目标、删繁就简、按部就班地展开训练,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每个人对自然界都怀有一颗好奇心,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应该尊重,和学生一起设计,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细心观察,提高能力。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机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对实验现象提出质疑,让质疑有了新的思路,从而创造新的思想领域。正所谓熟能生巧,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思维,从而强化思维活力。课外实验可以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为目的,让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改进方法,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而找出最出色的方案。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造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能源,杜绝能源浪费?校园的噪声来源是什么等。 综上,为了提高我国新兴技术人员的素质,中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部门现阶段所提出的改课目标。学校应该开展更多的动手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集中能力,只有不间断的实验可以变成教学的亮点。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弱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弱点变成强项。教师应时时刻刻指引学生探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少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 [2]李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与途径、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