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落实指导意见 强化常规管理 |
范文 | 王书香 摘 ? 要:为了落实好新高考改革方案,贯彻国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针对全市的高中落实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和优化高中教学管理的意义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选课走班;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6-0057-03 2019年4月,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辽宁、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重庆等8省市正式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选考模式确定为“3+1+2”。“3+1+2”模式与2014年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的上海和浙江,以及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同:第一批和第二批六省市采取的是“3+3”模式,考生高考成绩中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的高考成绩,以及从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6門中选考的3门成绩。而八省市采用的“3+1+2”模式中的“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1”指的就是物理和历史必须选一科,“2”指的就是剩下的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必须要选两科。这种模式将原来选科“3+3”模式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个,既缓解了学校方面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压力,也减轻了学生们因为组合过多而产生的选择压力,更符合当前一些省市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加强了物理、历史两大学科的地位,不用再担忧“3+3”模式下选考物理人数的减少,相信也能受到高等学校的肯定。 在2018年新学期开学到2019年初,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就对全市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实施高中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的“双改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方案,未雨绸缪,早做安排。教研部门多次组织外出学习,跟岗考察,了解和学习上海浙江新高考实施的经验和做法。很多高中学校也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方式,做了大量与选课走班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招聘部分学科教师,应对学生选课可能出现的师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有部分学校根据分析推测河北省有可能将实行“3+1+2”模式,提前针对2018级高一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进行了模拟选课测评。根据模拟选课的数据结果,制定了按组合编班或定二走一等选课走班的初步方案,根据这些方案分析本校教学设施和学科教师数量等资源情况。因为提前做了充分准备,2019年4月23日河北省正式公布高考新方案,明确实行“3+1+2”模式,这和不少学校的猜测和预期基本吻合。 但是在实施高中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的“双改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有个别高中学校,在执行高考新政,落实课程方案时,出现一些偏离政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减少学生自主选择权 有的学校为了减少学生选课带来的教学管理的复杂性,根据模拟选课的数据进行所谓的优化组合,最后仅提供5~8种组合由学生选择,并将生涯规划教育变成指导学生必须选择这些组合的动员会。然后学校根据这几种组合进行编班设置,学生基本固定在不同组合的教室,方便学校管理。对极个别不服从指导,执意选某种组合的学生,上某些课程时自行走班,对走班带来的管理和影响学业成绩问题,强制家长签订所谓的告知书(实际就是学校推卸责任而由学生和家长自己承担后果的责任状)。 河北省采用的“3+1+2”模式,已经结合本地实际将原来选科“3+3”模式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设施、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压力,学校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志向选择其中任一种组合。具体选择时应该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志向、自身优势等因素,考虑所在学校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并且结合心仪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自主选择。学校不应以学校条件薄弱为由任意削减组合,剥夺学生自主选择权。 二、课程设置随意性大 因为新高考方案规定:普通高中在校生首次参加考试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高一年级考试科目原则上不多于4门(2018和2019级学生第一次参加合格性考试则不早于高二上学期末,原则上高二年级8个科目,高三年级6个科目),高三上学期结束前需完成全部合格考。为了应对方案要求,又保证提高高考成绩,有的学校高一上学期对部分合格性考试科目暂不开设,高一下学期再搞集中突击,以利于升入高二后的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顺利过关。这显然是应试教育的功利追求在作祟,这不仅违背国家课程方案,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离高考改革的初衷。 三、随意缩减课时 笔者在“双改调研”过程中,通过听汇报、查看相关资料以及和师生座谈还了解到,有的学校针对不同的组合实施所谓的分层教学,比如选择等级性考试的科目设置课时较多,而选择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则安排很少课时,教学上也是敷衍应付了事。比如选考物理的组合班,高一每周设置5课时,两节自习课。不选物理的组合班,物理每周只有1~2课时,没有自习课。试想,学生上了一节物理课后,经过好几天甚至一周才会上下一节,学生已经遗忘殆尽,如何保障学习效果?何谈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 上述这些现象如果不加管理,就会偏离高考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6月19日公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强化高中教学常规管理,其中第四项任务中的第十一条明确指出要“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为了确保该《指导意见》有效落实,市县教育管理部门应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真正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全力加强和优化区域内高中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科学定位,确保新高考方案的的落实和执行 当前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更新理念,牢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重点是完善设施,提升办学水平。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合理设计选课走班方案,严格执行新高考实施方案,全面实行“3+1+2”模式,允许学生在12种课程组合中自主选择,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切实保障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执行。要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加强信息收集,及时汇总加强教学管理稳步推进新高考方案落实方面的经验和困难,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教学管理中不规范的问题,引领和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 (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科学管理,切实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保障必修课程教学,加强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所有课程。2018年1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教材〔2017〕7号】明确指出:“要强化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加大条件保障力度,确保课程开齐开足、开设到位”。建议市县教育局管理好教研部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探索和打造科學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估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课程实施建议和教学规划,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学生管理、考试考查和质量分析等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三)高效教学,突出主体,科学检测,提高高中教学水平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倡导教师要“多做主持人,少做播音员”。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反对以讲代教,以考代学。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为了切实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市县教育局要认真负责,优化高中教学管理,科学检测和评估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高考改革顺利实行,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保驾护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