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范文

    于小梅,袁育明,李军

    

    

    [摘 要] 会计是为其他行业产业提供管理服务的行业。针对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对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升级的新要求,主要解决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如何定位、课程体系如何有效对接、教学质量如何控制等突出问题。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132-02

    一、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更新办学理念

    学校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研究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升级,更新职教理念,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一起把现代职教理论与学校具体情况结合,以提升质量满足需求,产业教育资源深度融入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准确定位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搭建了中高职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机制,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跨界理论,丰富并发展了中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是中高职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之举。

    (二)创新课程体系

    对接产业升级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做到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突出了中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培养标准、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创新了会计专业中高职“两阶段六能力”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

    依据中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和学习能力差异,坚持中职“做中学”、高职“学中做”;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强化生产性实训、课程实训力度,提高中职生的反复单项技能、高职生的轮岗综合能力;通过组队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加强学生顶岗实训管理,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了一大批适应需求的、立足岗位创新创业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创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的关键问题

    在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进行相互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有机衔接,出现了“脱节”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学校通过大量的会计岗位社会需求调研,邀请企业、高职教育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与论证,确定了会计专业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口的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从现代产业升级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出发,邀请行业、企业、政府、中职教育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修改,确定了会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中职会计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会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出纳员为例,中职生将来从事收银员工作,高职生将来则从事出纳管理工作。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确定,实现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迁移。

    (二)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断层”的难点问题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学校前期出现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断层、文化基础课被忽视、专业核心课程缺失、专业拓展课程跑偏、专业技能课程倒挂等现象,衔接主体的不渗透,导致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出现“断层化”。同时,中高职学校独立的课程体系建设,导致课程重复设置,教材重复率比较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重复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成果构建了“两段课程衔接六项能力递升”的职业课程体系,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难点,完善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沟通不畅的重点问题

    在中高职衔接培养人才过程中,常常未考虑衔接生源的区别,就业导向学生与中职衔接生源、普高学生与高职衔接生源常常一起上课,一起使用相同教材;在教学日常管理、学籍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不够规范、科学。本成果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采用分层分类教学方法,全面修订日常教学、考核评价、学籍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会计专业“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深化产教融合,完善“3+3”对口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围绕经济新常态对人才的新需求,对口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升级为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学院担任秘书长单位。依托集团平台,吸引了270多家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调动社会力量,引入产业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师资、课程、基地等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在集团产教融合机制的带动下,根据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学校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及相应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了会计专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路径,推进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团队一体化,完善了“3+3”对口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对口高职院校荣获全国就业典型经验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等荣誉。

    (二)构建“两段课程衔接、六项能力递升”的职业课程体系,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年来,学校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老师每学期召开教学座谈会、经验交流会1~2次,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研讨、共同备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依托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学校多次邀请中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共同研讨制定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了“两段课程衔接、六项能力递升”的职业课程体系。

    一是在课程目标衔接上,严格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确定能力递进的标准和层次结构:中职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高职课程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制定中高职课程標准之间的接口,分化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如中职《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可分化为《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以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有效解决了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及掉链的问题。

    (三)实施“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有效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中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和学习能力差异,坚持行动导向,强化过程管理,积极实施“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整合教育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实施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接受度。二是实施中职生“做中学”、高职生“学中做”,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三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课程训练、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是引进竞争竞赛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与创新能力。五是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纳入课时统计中,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有效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前期中高职衔接合作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序衔接,系统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技能提升过程,创建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出新常态背景下会计行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璐.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8(10).

    [2]张琳.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6,6(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