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范文

    邹智深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职业素养等提出更高要求。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需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转变到“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邮轮乘务专业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原因与意义,在论证其可行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220-02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中可以看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角度转变,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需,这需要我们创新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丰富思政教育途径,将各学科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找准“切入点”,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多主体的育人模式,让学生以更加友好的方式接受思政教育,形成健全人格,培养优秀品德。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够较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除了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之外,在思想道德意识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而高职院校往往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思政教育仅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来完成,缺乏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迷茫期、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为例,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路。

    一、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思政教育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多所高校开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国内外邮轮行业和高星级酒店需要的人才,具备从事国内外邮轮行业和高星级酒店各岗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等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开展,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大多都是专业核心课,开设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课程主要包括邮轮运营管理、邮轮营销实务、邮轮服务礼仪、国际邮轮母港概况等;素质拓展课主要包含各类选修课、职业证书考证课,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统一安排的公共基础课,其他方面很难体现思政教育的内容。而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安排基本也不会涉及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专业课邮轮运营管理,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学与老师讲授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邮轮管理的基本概念、中国和世界航游地理等,并熟悉邮轮管理与服务的程序,为学生今后从事邮轮管理与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邮轮及现代邮轮产业、邮轮航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管理等。思政教育或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等方面,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体现,而高职学生在思想意识、危机意识、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其思政的相关教育。

    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专业的国际化特性

    我国邮轮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飞快,造成邮轮工作人员的缺口较大。而目前我国的邮轮市场基本被国外的邮轮公司占据,本土化的邮轮公司很少,导致学生的就业只能通过中介公司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与国外的邮轮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国际邮轮上的乘务人员,为在世界各地航行的邮轮提供服务人员。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之后的国外就业环境,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国际化、世界化视野的開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文化的多元化,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意识。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特性加剧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一方面,国际化的就业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想,容易步入歧途,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自制能力、责任意思、爱国情怀的培养。另一方面,邮轮上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差、独居异乡等原因,造成学生抗压能力差,出现对工作的懈怠与抵触情绪,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抗压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应试教育的选人机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心理、迷茫无措、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差等。这些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紧迫性。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学校角度而言,学生进入大学,从一个应试教育的环境进入另一个相对自由放松的环境,这需要学校帮助学生适应这种转变,同时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能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到学习与工作上。

    (三)学生的观念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自我学习的观念意识薄弱,对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些课程与专业内容无关,对日后找工作没有帮助。学生在校学习中,重专业轻思政,不关心思想意识培养,只在乎考试能否通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力度的缺乏与存在的问题。

    (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难度大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知识、能力的角度考虑。就知识结构而言,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邮轮旅游相关的人文概况、掌握邮轮服务的沟通技巧及礼仪规范;专業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现代邮轮或酒店客房、餐厅、前厅等部门的服务技能和业务知识。就能力结构而言,课程的设置希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团结协作、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内容可以发现,现有的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素养、实操动手能力,而这些课程很难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

    而一名合格的邮轮乘务人员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要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信守承诺,用语礼貌,善待顾客,服务规范等。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师、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构建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深化思政教学内容、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想法。

    (一)积极推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针对思政教育方式单一、模式固化等问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创新模式,拓宽思政教育的方法途径,积极推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在原有思政课程的基础上,丰富综合素养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转变思政教育只能靠思政教师的理念,培养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意识,以及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能力。三位一体式的思政教育模式,符合“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思政教育。

    (二)明确思政教学目标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需要确立明确的思政教学目标,围绕知识理论、情感培养、行为素养等目标丰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基本素质而言,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及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进取精神,具有现代服务意识等。

    (三)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由传统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1)课程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国际化的就业环境更加强调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能够以国为荣、为国争光。(2)课程教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明辨是非,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3)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成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人。最后,课程教学与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确立科学的思政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以及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确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考核模式。确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完善考核程序,配备相应的奖惩措施。从人格品质、价值取向、团队协作、集体观念、奉献精神、时间观念、志愿服务等方面明确考核指标。构建从教师个人到各级分院再到整个学校的一体化考核程序,鼓励教师个人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改革,丰富专业教学内容。针对考核结果,实施明确的奖惩措施,促进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一峰.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以急救护理与技术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23).

    [2]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上海教育,2017(3).

    [3]顾莹.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7(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