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结合我校实践浅谈工匠精神的培育 |
范文 | 陈娟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精神,应积极整合所有资源,结合多种方法,在教学和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围绕学校教学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从不同方面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技工学校;工匠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236-01 一、以环境建设入手,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营造精神环境建设,在办学理念中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精神。以我校办学理念为例,我校办学理念是“学生中心、德技立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德技立人体现出了我校一直以来秉承立德树人及工匠精神培养的理念,以将学生培养为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我校校风“和谐、务实、求精、明德”,其中“求精”二字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精髓,表达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 (二)重视以技能为主体的软环境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中 我校从2016年开始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学校书香校园活动,成立学校读书会,读书会每学期组织大讲堂、朗读者、校园超级演说家,每周四晚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阅读相关书籍等。我校已连续六年每年上学年举办技能节活动、每年的下半年面向全校征集作品并开办优秀作品展,主要目的是营造环境氛围和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 (三)关注班级环境,以班级管理为抓手,在班级活动及制度中培育工匠精神 我校结合企业的特点将企业管理的要素融入班级管理中,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班主任会把企业现场管理的8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素养、安全、学习、服务)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和宿舍管理中,并把操行评分结合企业的工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都围绕学生更好地就业,更好地在企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将工匠精神植根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土壤。 二、以德育课程为基础,强化“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启蒙作用 (一)将德育课程与工匠精神有机整合,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 “通过学习技术,提高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由“制造”向“智造”和“质造”转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使命感,进而激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把学好专业作为一份事业去追求。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让德育课程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 (二)将就业创业与职业指导融为一体,萌芽创新精神的种子 智慧型的匠人,不但要求其有专业技能,还需要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因此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等。我校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将“创新基因”植入学生脑中。当然实现德育课程与工匠精神二者之间的融合,需要德育教师自己首先能够全面深入地展开研究,同时学校也需要在德育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上做到与时俱进。 三、以校企合作为有效途径,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人的自身素养 (一)校企合作提升师资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师生内核 校企合作项目能将企业生产经营、学校人才培养、学生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让学生学习到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专业教师培训制度、双导师工作等制度。学校每年积极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使专业教师能及时知悉行業发展状况并开阔视野。教师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可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 (二)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开辟“工匠”培育教学新路径 1.校企双方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匠”培育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合作方式进入校园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既然是合作则可以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根据企业有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将“工匠”培育的课程体系分为多个模块实施操作,既满足了企业对某类“工匠”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了学徒在兴趣和职业方面的自由选择。 2.校企双方开发合作不同模式,深化“工匠”培育教学改革 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我校同多家大型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学生、校企联合共同建设实训场地、校企融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等多方位合作。以校企合作为学校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带动所有专业向更深层次发展,真正起到专业服务产业、产业发展反哺专业同步协调发展的作用。我们通过建立企业实训基地,设置学生实习岗位,围绕生产过程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训教学,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一步纵深推进。学校在项目模块、任务引领教学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新知识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之中,共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捷树.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研究,2017(1):31-35 [2]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3-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