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 |
范文 | 阎小芹 王友刚 董玉泉 闫晓华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建立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权重。为整合更为合适的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提供有力依据。 [关 键 词] 医学检验;核心能力;德尔菲技术;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068-02 临床检验师在当前医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透过自动化仪器及其他检验方法来分析相关临床样本,以提供疾病存在或疾病病程的相关信息[1]。如何整合学校教育与临床上所需能力差距,成为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德尔菲法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整合更为合适的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一、方法 (一)选择咨询对象 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1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入选条件:(1)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0年以上;(2)具有副主任技师及以上职称;(3)在医学检验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水平;(4)能持续参加本课题的专家咨询及解答疑难。专家情况:学历博士1人,占4.76%,硕士7人,占33.33%,本科13人,占61.91%;职称正高3人,占14.29%,副高8人,占38.10%,中级10人,占47.61%;从事临床检验11人,占52.38%,临床医学5人,占23.81%,护理管理3人,占14.29%,心理学2人,占9.52%。 (二)形成咨询问卷 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Ovid 等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文献资料法筛选医学检验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需求的敏感指标[2-3]。选择3名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0年以上的临床检验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围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最终形成敏感性指标并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专家一般资料、熟悉程度、专家填写问卷依据、医学检验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各级指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重要性评分,其中1分=不重要,5分=很重要。 (三)专家咨询 两轮专家咨询均于1个月内完成,通过电子邮件及现场发放等方式进行。根据第1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经课题小组讨论后对咨询问卷进行调整,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请专家再次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并排序。最终选择重要性得分在4分以上,变异系数小于0.30的指标条目而建立醫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专家咨询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主要通过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进行。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判断矩阵,计算矩阵一致性系数及各指标权重。 二、结果 (一)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 通常用问卷回收率来说明专家积极性,一般要求回收率大于70%[3]。第1轮咨询发放问卷21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第2轮发放、回收问卷均2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代表专家对条目的接受程度,一般要求大于0.7[4],本次研究专家权威系数为0.85。 (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用肯德尔(Kendell)和谐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4]。本次研究两轮专家咨询Kendell系数为0.410~0.5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专家意见相对一致,咨询结果可靠。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后,第一轮结果中,专家在大多数指标中,选填4分和5分所占比例超过2/3,且没有专家提出新的专业核心能力的选项或意见。第二轮后,有些专家修改自己的看法,将第一轮选填分数较低的指标更改为更高的分数;本轮所有指标选项上,专家选填4分、5分所占的比率都超过2/3,且没有专家提出新的专业核心能力的意见。最终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见表2。 三、讨论 (一)研究结果可靠程度 1.专家的代表性和积极性 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来自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心理学4个专业,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并曾在临床检验相关领域工作10年以上,对该领域较为熟悉,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大于70%,说明咨询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有超过2/3的专家选填4分及5分,说明该指标的专业能力已达到专家共识,专家均认可该专业能力,说明问卷设计的项目效度较好。 2.专家的权威性和协调程度 用权威系数表示专家的权威性,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为可接受[5]。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5,说明专家权威性较高,咨询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是反映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良好指标。一般变异系数小于0.3,协调系数为0.4~0.5时表示专家意见较为集中。本咨询结果各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3,一、二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410和0.520,说明专家意见一致。 (二)指标内容分析 一级指标(医学基础知识)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了解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的条目中,认为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指标中的第一位,在其他项目中的统计结果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学基础知识在理论上非常重要,但如果不进入研究领域,使用的机会并不大,因此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会依据临床岗位不同而有不同的重要性程度;临床检验基本技能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该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为第一位,其他项目的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生物检验能力、免疫学检验能力、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这四项二级指标被认可的重要性程度最高,专家认为可以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标准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渐进性接触临床的原则,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而言,临床检验实践能力指标最重要,其次是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和医学基础知识。二级指标当中,检验项目操作能力最重要,临床标本分析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两项次之,临床疾病初步诊断能力重要性最小;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使用沟通技巧的能力最重要,与同事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次之;检验管理能力中检验工作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最重要,物品、环境管理能力指标重要性最小;对专业发展能力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要性几乎相当,是最重要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指标重要性最小;对职业价值观而言,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程度均一致。 四、结论 核心能力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6],本研究结果为制订临床医检师专业核心能力提供参考标准,帮助院校制订与行业用人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专业课程标准与体系。可依照上述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核心课程群,提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学生更为扎实的训练内容,以符合临床检验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也可通过临床检验师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块学习来进一步丰富其专业核心能力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0(1):25-39. [2]鲜胜.检验医学发展概况[J].医学信息,2013,26(6):36. [3]Campbell,S. and B.Y. LaCost,CLS to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the right navigational skills[J].Clin Lab Sci,2010,23(1):12-20.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泽奇,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52-254. [5]黄泽智,赵晋英,刘艳,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3):426-430. [6]王川,李筱梅,王建祥.基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國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7-6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