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多样化学习途径 传承本土化先贤文化 |
范文 | 宣丹君 [摘 ? ? ? ? ? 要] ?余姚是一座人杰地灵、具有“文献名邦”之美誉的宜居城市。她有着博大丰厚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曾涌现出大量的历史名人,尤其是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优秀思想已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被称为“余姚四先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如何让青少年了解并传承“先贤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涵,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社区教育学院在深入挖掘和调研以“四先贤”为代表的余姚先贤文化的基础上,确定以“四先贤文化”作为社区教育学习品牌,旨在通过这一品牌的构建,搭建传播平台,引先贤文化进校园,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资源,也为余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 ? ?键 ? 词] ?多样化学习;教育;先贤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7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88-02 一、社区教育传播先贤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传播本土先贤文化是保护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题中之义。社区教育肩负着普及本土历史文化的重任,大力挖掘余姚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入研究历史文化遗产,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利用,打造“姚江文化”社区教育特色。特别是围绕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历史名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精品研究,不断提高“文献名邦、文明余姚”的凝聚力和美誉度。通过传播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一)文化乐民 通过挖掘与传承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出版《姚江文化余姚社区教育系列读本》,提高整个社区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以社区历史文化研究小组为活动平台,深度发掘和培育体现余姚特色、展现城市活力的文化品牌;以余姚“先贤”史迹为内容,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让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厚重的优秀历史文化韵味。 (二)文化育民 形成一套社区历史文化教育运作机制,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高品质的社区教育是自主参与式的教育,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文化富民 建设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社区教育品牌,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服务与促进本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爱国、爱社区的精神,激发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构建学习型社区和幸福城市添砖加瓦。 二、社区教育引先贤文化进校园的途径创设 (一)以先贤读本为蓝本,引学生了解先贤 聘请在本地深具权威的先贤文化研究专家,组建编委会,在深入挖掘资源、梳理汇总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版先贤文化读本《余姚四先贤的故事》(共四册)。读本选取余姚最具代表力的四位先贤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华,以趣味小故事的形式编写成册,突破以往对先贤的学术式研究,淡化学术性,突出其通俗性、草根性和故事性,故事读本能激起学生了解先贤文化的兴趣,拉近了青少年与先贤之间距离。同时,依托阳明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阳明社区历史文化研究小组,编写期刊《阳明史脉》,发放于各校。坚持文史研究的地域性、通俗性,开辟“王阳明研究”“黄宗羲研究”“朱舜水研究”“严子陵研究”“名人研究”等常规栏目,大力宣传余姚悠久的历史文化,调动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建先贤文化传播师资团队,带学生学习先贤 整合余姚市各单位各部门具有文史研究专业才能的人才和民间学习社团等教育资源,组建专兼结合的先贤文化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师资团队。该团队教师中既有文史研究专家、又有一线普通教师;既有摄影摄像电视传媒者,又有地方戏曲爱好者;既有各部门各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又有民间热心关注文化传播的普通市民,梯度大、人员结构完善,解决了先贤文化进校园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学生喜闻乐见的不同形式的先贤文化传播形式,大大丰富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 (三)开放先贤文化遗存为教育基地,领学生走近先贤 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是余姚历史文化遗存比较集中之地,是余姚城区历史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街区之一。小社区荟萃“大人物”,这里人文昌盛,名人故居众多。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中的两位生长在这里,余姚“四先贤”中有三位与这里有关,留下的文化遗存有: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诞生地“瑞云楼”、启蒙思想家黄梨洲七世孙黄武万自黄竹浦搬迁此地的“黄家墙门”、朱舜水族裔居住的太守房路清“翰林第”。余姚三閣老之一的孙文恭的故居“宰辅宅”也坐落于此。此外,明代散文大家倪宗正故居“清晖佳气楼”、管氏望族的明代广东右参政管见故居、明代史氏“翰林房”、明吏部尚书霍天官府、清代山西太原知府史梦蛟故居“太守房”、清桥梁建筑师叶樊故居“寿山堂”、民国时期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故居“蒋家花园”等都集中于此,这是阳明社区教育的优势所在。这些文化遗存不仅是本区青少年接受先贤教育的基地,也是全市青少年甚至是外来游客了解余姚先贤文化的好场所。把各先贤文化遗存点开辟为学生研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近距离接触先贤思想,领略先贤就在身边,对先贤思想的渗透起事半功倍之效。 (四)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促学生宣传先贤 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人的观念,若能很好地将先贤的思想普及,让先贤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形成社会良好风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余姚市社区学院致力于以四先贤传统文化为引领,在现有基础上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和创新。 以新媒体为载体,架起先贤文化专家团体、社区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间先贤文化价值观传播的桥梁。由于先贤文化本身是由一定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的,离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背景不同,现代人接受起来还是有相当距离。因此,对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吸收传统先贤文化的精华这一问题,可以运用新媒体灵活、多样、快速的特点,搭建专家团体互动平台,把专家团体的优质信息传播到社区教育中,把先贤文化抽象的理念变得更加具体,把理性的理念变得感性,把刻板的理念变得生动。如,录制阳明思想研究专家讲课视频,以文化之旅的形式传播到各学校,上传到“余姚知识地图”公众号,让专家的知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文化更加精品化。学生通过参加网络群的线上线下活动,在喜马拉雅、社区教育公众号先贤文化专栏等自媒体平台分享、上传自己的声音及心得体会,和其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爱好,学习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由此可见,新媒体传播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交流、沟通互动的,通过这座桥梁,运用新媒体增加了先贤文化交流中居民、教师和专家的互动性,可以让先贤的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统一、共同提高。 三、社区教育引先贤文化进校园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社区学院以引先贤文化入校园为切入点,致力于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平台的构筑、教育模式的创建、师资团队的打造等探索,最终让本土先贤文化在市民中得以传扬,让书斋式研究及通俗化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突出了草根性、通俗性,真正实现让文化落地。 (二)内容创新 四先贤是余姚历史文化的精神典范,选取他们的生平事迹、曲折经历、核心思想、突出贡献等编成故事、演成戏剧、拍成影视片等通俗易懂,淡化了学术性,突出了大众性,有亲切感、认同感,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小手牵大手的传播形式,拓宽了先賢文化的传承广度和效度,运用新媒体实现知识转化。 (三)载体创新 通过讲坛、论坛、故事会、戏曲表演等居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先贤走进校园,确保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互动知识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找到了既能有效传播先贤文化,又能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两者变平行式为融合式。创建本土先贤文化知识点为学校所需,以适当的新媒体形式,让各辖区街道受众广泛参与进来。在信息社会里,抓住眼球。 四、社区教育引先贤文化进校园实践成效 余姚本土的教育资源为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开展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社区教育学院将历史名人的历史事迹编写成市民读本,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目标,以传承和宣扬余姚先贤史迹精神为主要内容,学院构建了通俗性、全民性、草根性策略;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思考、全面梳理,有机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以逐步逐级推进,学院构建了保障性、制度化系统整合策略;社区学院整合多方教育资源,通过多方协调,取得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市旅游局、乡镇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打造良好的活动载体和平台,学院构建了有效性、多元化传播辐射策略;社区学院通过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广局以及各乡镇(街道)的宣传部门,对“四先贤文化”宣传的内容和方式、宣传的对象和场地等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宣传教育的质量,让政府重视、特色引领,学院构建了深入性、特色化质量强化策略。 参考文献: [1]万福.综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J].肇庆年鉴,2017(11):292. [2]黄苏萍.社区教育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通讯,2018(13). 编辑 李 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