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建设类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①
范文

    潘燕

    [摘 ? ? ? ? ? 要] ?在當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与支撑点,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组织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更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 ? ?键 ? 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86-02

    我国经济已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人才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工匠精神”所指向的人才供给规格正是实现产业要素最优化配置、提速增能的重要因素。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最终实现“智造强国”,这就需要无以计数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人才来支撑。而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产业的教育环节,其对工匠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工匠精神融入之于建筑类高职院校

    (一)以培养“工匠精神”为目标来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高职院校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生源数量增长快于质量提升、专业设置多而不精、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职业精神培育等不少问题。这些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理念既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与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方位的设想,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这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正是对目前高职院校奉行的“实用够用技术技能”人才观的纠正。职业教育唯有从粗放式的数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的人才质量提升才能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育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

    (二)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涌现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

    “十二五”以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增强,自身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带动了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等文件指出要不断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撑,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建筑产业的现代化需要切实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加强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努力营造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行业氛围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和吸引更多的能工巧匠加入“中国建造”品牌的缔造中。

    (三)基于“工匠精神”是提高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国建造”品牌的打造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建设类技能人才,这就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技艺的传承,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更是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对技艺的执着和创造。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需要从以培养“技能技术人才”转向培养具有“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建设行业人才,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工匠精神培养之于建筑类高职学生

    (一)培养学生忠于职守的职业信仰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掌握一门技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充分的就业创业。但职业教育并不应止步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根植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和坚守。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对从事建设行业产生一种内在的信仰,以成为鲁班那样的大师为极大荣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并不是为了混口饭而从事这份职业,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声音、一种召唤在从事这份职业。学生有了职业信仰才会产生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二)培养学生乐于钻研的职业品质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鲁班被众多工匠奉为鼻祖,他身上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精巧技艺中,还体现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智慧与精神。“物因人而著名,人因物而不朽。”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内心笃定地专注于某项技术技能,一门心思扎根下去,静下心来慢慢积淀,真正实现“术业有专攻”。

    (三)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职业追求

    创新是时代的符号,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毋庸置疑,工匠精神的“匠”字不是单纯的技术技能模仿,而是对技术技能的传承与突破。模仿止于停滞,创新才能从无到有。没有创新思维,工匠无法成其为工匠,社会将无法更新迭代。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劳动的“工匠思维”、独立思考意识和求新、求异思维,在平凡中不断摸索,在问题中不断开拓,通过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才是工匠精神的根本价值所在。

    (四)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职业情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除了需要一种对职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外,还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敢于担当的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胸怀天下和产业报国使命感的新时代建设人,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有善于担当的精神,有主动作为的本领,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建设行业的美好未来。

    三、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质提升路径

    (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特色,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从过去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专业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敬畏热爱、精益求精,执着追求、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内涵,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的作用。

    (二)强化校企合作育人

    高职院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更新迭代目前还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所急需的人才需求变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这就需要转变建筑业企业“只使用人、不培养人”的用工方式,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建筑类高职院校要通过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深层次的合作,让更多的企业、工匠参与职业教育,通过企业师傅的“传帮带”,培育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突破,实现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三)打造工匠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要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离不开为他们做引路人的工匠之师。“工匠精神”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和沉淀,工匠之师需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言传身教”“手把手教”,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形成“敬畏热爱、精益求精、执着追求、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建筑类高职院校在打造工匠之师队伍时,应顺应建设行业的发展,建立分类薪酬和考核制度,将业内知名技师工匠、非遗传承人才引进来、留下来,通过大师的身体力行对教师和学生形成工匠文化的浸润。将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出去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工法编制和技术创新,通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来反哺课堂,从而分级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职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要想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需要,就要从以培养“够用实用”的技术技能转向培养“工匠精神”所需的技术技能,从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为主转向培养职业素质为主。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中,不断完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要将知识技能评价与职业精神评价相结合,将理论学习考核与顶岗实践考核相结合,将专业教师评价与企业师傅评价相结合,将书面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内源性动力。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不断滋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气质。建设类高职院校要将行业特色的鲁班文化融入建设人才的培养中,大力宣传“大国工匠”身怀绝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考核评价等价值体系中,使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文化自覺。高职院校要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更早地介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企业文化的宣讲、企业工匠的典型事迹宣传、名家大师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行业、企业、校园内的榜样人物,有效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工匠精神在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5-20.

    编辑 王 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