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信息化的项目教学在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深挖的运用 |
范文 | 郭杰敏 [摘 ? ? ? ? ? 要] ?用项目教学的形式将深挖中职语文传统文化作为具体的项目引领学生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获取蕴含在课程中的有用素材,加上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丰富课堂的内涵,形成继承传统的创新型有效课堂。 [关 ? ?键 ? 词] ?深挖传统文化;项目教学;信息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10-02 一、项目探究有助于推进中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挖 项目教学讲究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可以是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俗称为硬任务,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主题,俗称为软任务。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整体化学习。 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以信息化为主导,将信息时代海量信息融入项目探究中,让学生在信息的搜集整理中得到学习锻炼,是现在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了突显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在课堂实践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作为总项目交给学生进行主题探究,符合中职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的总体目标,例如,学习《劝学》时,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深挖,加上信息化手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项目,符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 二、深挖传统文化主题探究项目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一)以顺藤摸瓜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形成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探究项目教学课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将课程内容整合成探究项目,让学生在项目探究学习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的主流文化,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广,让国人不容错过。而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劝学》的学习正好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学生可以接触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儒家经典作品。根据这个切入点,酝酿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深入挖掘的主题探究总项目,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个总项目可以有一定的广度,也可以有一定的深度。其广度可以体现为探究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当中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朱理学等经典著作的艺术与思想,真可谓广阔无边,包罗万象;其深度体现为以课本为依据进行探究,如从《劝学》到荀子,再到儒家文化,不断深入探究下去。显然,对中职学生来说,第二个选择更为适合。 在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总项目中,我们就通过《劝学》的作品背景学习涉及作者其人及其事,即荀子,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和成就,从而领略蕴含在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一个探究子项目,即子项目一: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荀子。 放宽眼界,学生会触碰到荀子所代表的儒家,顺理成章地便着眼于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这样一来,使总项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变得具体而自然,它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产生、主张、流变及影响,便成形了另一个探究子项目,即子项目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整个课型结构如下表: 依据项目教学思路,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不断深入,从儒家文化扩展到诸子百家文化,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这种顺藤摸瓜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以项目教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主题探究课型。可以说,这种课型既紧靠了教材,又跳出其局限,符合中职学生深挖整合传统文化的要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探索研究性课型。 (二)以信息化手段丰富主题项目探究的实施途径 传统的文化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无味,效果不如人意。而项目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带着任务逐个完成,老师从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刚好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不同的途径进行项目探究学习,在课堂上可以如此实施。 1.明确探究任务,抓住学习要点 课堂上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项目任务进行探究,学生就要探究学习关于荀子其人、其事及儒家文化。利用信息化资源搜集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如老师可以提供指引,让学生通过爱奇艺、优酷、腾讯、百度等视频链接搜集以下材料:(1)《劝学》朗诵视频;(2)《乱世哲人荀子》;(3)《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儒家文化》;(4)《儒家在中国的演变史》…… 學生通过网络的搜集素材,并根据学习重点进行归类,然后师生共同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对比优选,将最权威最具说服力的材料保存下来加以学习,这样可以形成丰富的学习传统文化的资源库。 这个过程既充分调动了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探究过程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通过信息化搜集、整理素材的学习能力。 2.把握知识点,转化为交流展示的平台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本来由老师讲解荀子的知识点,改为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将信息化的知识点碎片化梳理,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并将其转化成知识卡片,或通过制作PPT的方式完成子项目一的探究任务。然后可以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他们的作品(如图1-4)。 根据同样的思路,进一步完成子项目二的探究任务:对儒家文化的探究(如图5-8)。 经过课堂实践证明,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通过任务探究,然后进行展示和总结,实现对知识点的把握。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点的理解,也能在合作与表达能力上得到一定的锻炼。这个探究仍可不断深入,它从中职学生的现有基础出发,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探究课堂的可行有效。 3.信息化答题,实现有效评价 项目教学非常注重任务完成评价,而文化专题探究课很难用实物或数据来实现评价。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必学的知识点整理成问卷学案,让学生完成问卷答题,这样可以促进深入探究,不会答题的学生可以重新观看视频,从中找到答案。学生最后完成的结果,便可以检测学生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设计,既能实现传统文化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检测,又符合项目教学模式的完整要求。 另外,在信息化手段中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开发,我们利用问卷星软件对问题进行设计制作,将学案制作成二维码,让学生可以用移动通讯工具进行扫码答题。 学生对传统的纸笔答题的方式已经不再感到新鲜,但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语文课上利用移动通讯工具扫二维码进行答题练习,感到非常具有现代感。学生答题非常踊跃,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整个课堂的项目探究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适合于中職语文的课堂改革,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需要探究的专题项目任务,即将《劝学》的作品背景文化学习转化为对作者及所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文化进行专题探究,实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深挖,很能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参与。 信息时代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上网搜寻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对探究项目的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等,丰富了学生对荀子和儒家文化的深入学习,拓展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对完成项目探究目标非常有用。再加上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动手制作PPT展示,有效地推动学生动手参与和相互间的合作交流。 时下用手机扫码已经是一种时尚,将项目任务测评的学案转化成二维码让学生扫码解答,在移动通讯终端上完成测评,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立即得以呈现,大大增强课堂的愉悦感。 所以,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专题探究项目,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探究过程,能够充分达到对中职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更能提高对传统文化深挖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车希海.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实用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王林发,郭雪莹,符蕉枫.项目教学的方案与实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唐晓芳.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中学语文,2016(24):68-69. 编辑 王 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