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生的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范文 | 李莹 吴芬芬 [摘 ? ? ? ? ? 要] ?随着军民整合战略的不断推进,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在高职院校大量开展,如何为国防工作培养合格的士官对试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立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士官生培养?以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针对定向培养士官生的“军营+校园”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 ? ?键 ? 词] ?高职教育;士官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32-02 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军民融合发展整体推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路子,富国强军的广阔前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战略,要求我们牢牢抓住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来谱写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篇章。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资源和军事院校的优势,军地联合发力共同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一、背景 国家军委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展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就是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军地联合培养,最重要的是以坚持部队需求为主导,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专业,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而定向培养士官生,以“订单形式”由军地联合培养高技能的士官人才,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文化基础好、专业特色突出、适应岗位快等优势。军地联合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实践,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从2015年起,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陆军、火箭军、空军、海军等不断深入合作,定向培养士官招生规模位居河南第一、全国第二。怎样把士官生培养成为契合部队岗位技能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院当前急需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我院对士官生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成长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并深度对接部队专业技术士官岗位的需求,了解其职业化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军营+院校”的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军营+学院”二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定位,把牢方向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升士官生的培养质量,我院首先进行了“两个明确”:一是明确了士官生的身份定位——首先是学生,纳入学生管理的统一范畴,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明确士官生的培养目标——具有以“四个非常过硬”“三个绝对”为核心的士官精神,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身心素质、信息素质,扎实理论支撑的电子产品的应用、开发、调试、故障检修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组训和管理能力,经部队短暂培训实践后,胜任与应用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成为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技术应用型士官骨干人才。 (二)系统规划,建立标准 我院遵循立德树人为主线、专业教学为标线、军政训练为基线的“三线并进”育人思路,努力培养“政治素质优良、专业素质精湛、军事素质合格”的高素质士官生人才。多次调研,系统规划,重点摸清部队对士官人才的需求類型;重点摸清基层士官的工作岗位和能力要求;摸清定向培养士官任职后的短板不足,紧贴部队人才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由学院、专家和部队三认可的实施方案。紧密对接士官岗位任职需求,及时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把人才培养标准与部队岗位能力标准统一起来,从顶层设计上确保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定期组织军地专家座谈论证,定期进行毕业生回访,及时优化修订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训标准、核心技能考核标准等,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 (三)二元并重,军事管理 我院既重视士官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及准军人职业要求,按7∶3来设定专业教学与军事训练比例,按4∶6来设定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比例,军事素质重在培养基础体能、基本养成等基础素质和纪律意识、吃苦精神、团队精神等军人品质,不搞“单腿跳”,不打“疲劳战”,确保士官生既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又有的足够体力训练。 日常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坚持“入校即入伍,入伍必从严”,打造准军营,实施“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政治育人、行为育人、文化育人、励志育人”的“六维”育人模式,提升立德树人的新成效。重点做好打造军营文化,强化身份意识;丰富主题教育,强化理想信念;规范日常管理,严格训练,提高士官军事素质等三项工作,着力培养技术士官军人身份意识和军事素养。 在士官生日常管理中,我院既重视思想引导,又重视行为约束。坚持“育人先育思想、严管先严制度”,突出人生观、消费观、成才观,抓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开设“士官讲堂”搭建互动平台,定期邀请现役士官分享成长经历;落实思想骨干经常性谈心制度;全面规范各类秩序,制定6个类别、19个子项目的管理规定,涉及日常行为、手机使用、请销假等,成立纠察队,定期检查、定期讲评、定期通过,强化制度约束力,塑造士官生的兵心、兵味、兵样子,不断打造“军人烙印”。 (四)学徒模式,注重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电子行业的岗位分工更简化,工序也更整合,对专业的复合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培养就特别针对现代电子产品的特点,提升其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以便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 为更好地培养士官生的能力,特别是非技术能力的协同培养,我院为士官生搭建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室内室外”的“三联通”教学平台,推进“教、训、练、悟”立体化,采用“三课堂融合”机制:即第一课堂以分层次教学为基础,实施“任务驱动、过程考核、一主多辅”等教学实践,同时在保证教学标准的前提下多种教学方法并举,以充分调动士官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堂实施团队提升计划,通过教师学业引导、学生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减少掉队学生,培养尖子学生;第三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多层次的校企合作,达到校内外联合培养的目的。 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我院广泛采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士官生的动手能力,打造电子专业“技术行家”的人才队伍。构建“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长期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依托雄厚的“双师”教学团队和电子岗位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士官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注重岗位安全和行业规范教育,有效提升士官职业素养。 (五)多措并举,培养创新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所有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多措并举搭建电子专业创新教育平台,培养士官生的创新意识。第一,将电子士官生培养过程与创新紧密结合。鼓励士官生参加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其创新意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将电子企业的生产模式搬到学院的仿真实训室对士官生进行培训;在“电子创客工作室”开展第二课堂。第二,将电子士官生的平时活动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士官生多参加创新活动,比如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以提升电子士官生的创新意识及精神;学院每年11月举办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以赛促学,以练促赛、练赛结合”;根据创新创业大赛中遴选的好的项目,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创新创业论坛。 编辑 张 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