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SWOT方法的我国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范文

    苗晓琦 温萌 杜俊艳 陶 慧 姜德民 刘轩 谢振荣 李芳 王颖

    [摘? ? ? ? ? ?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老年人医疗和照顾的问题日益增多,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护需求也越来越显著。以目前国内的养老现状作为出发点,依据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4个层面深入分析医养结合模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而从培养模式、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思考。

    [关? ? 键? ?词]? SWOT方法;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30-02

    在老年人口剧增的背景下,根据我国民政部发表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和《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大于60周岁人口数量已达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因此,我国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医养结合是近几年在全社会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整合[1],实现医疗护理与养老相融合的一站式养老模式。而中医护理技术“简、廉、宜”的特点正适用于一般性疾病照护,特别是对老年病,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中医药职业院校应该率先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去,培养出中医特色养老服务的人才,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基于SWOT方法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2],用来确定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克服或减少内部弱点,化解外部威胁,从而使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能够有机结合。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并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及对策等。

    (一)优势分析

    1.有效解决床位短缺问题

    目前我国有390万张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社区医院和私立医院患者稀少[4],结合医养模式,养老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医院闲置的床位和资源,有效解决床位短缺问题。

    2.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疗护

    首先,医养结合对老年人疾病针对性强,专业的医护人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和综合性的医疗服务[5]。其次,还可以为生活自理的老人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健康指导,提升健康水平[6]。

    3.国家多项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医养结合的重视程度提升,2013年9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意见》,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为医养结合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中医药发挥独特作用

    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沿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治病、养生、保健、康复等多方面都具有特色和优势,中医把养生和疾病治疗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医疗”与“养生”的结合,这种结合与当前我国医养结合产业内涵高度契合[7]。

    (二)劣势分析

    1.资金缺乏,基础医疗养老设施不足

    医养结合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8],其一是老年人自身所缴纳的医疗费用,其二是政策的补贴支持。但在现今社会,政府的少量补贴,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对养老产业发展而言,这种现象已难以匹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

    2.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薄弱

    医疗工作者数量严重不足是医养结合进行中的一大难题。据统计,预计到2050年医护人员需求量增长到678万人[9],但是我国目前养老机構中长期护理人员仅有22万人。护士普遍缺乏中医护理专业知识,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三)机遇分析

    1.养老观念的转变为医养结合提供市场

    老年人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传统养老模式,开始考虑接受养老机构服务,对机构养老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2.中医体系带动医养结合的发展

    调查显示,超过80%的老人对引入中医药健康保健持有非常支持或者支持的态度,而老年人期望引入中医服务项目[13]。再结合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用我国特色中医体系把医养结合不断丰富,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现状的特色医养结合理论体系[10]。

    (四)威胁分析

    1.老年人支付能力弱

    随着养老质量的提升而来的问题就是养老费用的提高。研究显示[11],现在或未来发生的护理费用,仅有1/5的老人能够完全支付,对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这将是一个极大的负担[12]。

    2.社会养老服务业市场不成熟

    我国的养老产业的发展相对其他国家比较缓慢,其晚发展了大约20年。目前国内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运作方式、规模、相关产品以及价格定位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缺乏市场调研[13]。因此,对老年群众而言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思考

    (一)培养模式内涵全面

    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医养结合”的理念和指导下,以突出中医护理技术治疗与养生的特点,推行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精准定位

    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老年护理保健、中医康复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中医护理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构建专业

    在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在医养结合模式推动下,鼓励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专业课程,因此高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不能简单地从中医护理专业、健康管理专业等课程体系中解构出一些课程,要本着“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医养结合机构管理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遵循本专业培养的是针对老年群体兼顾医疗和中医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的原则。

    (四)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职业教育应主动与养老院、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标准引入课程标准,将老年性疾病的中医诊疗、预防与保健养生等融入课堂教学,将中医学徒制贯穿养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实行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习,突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行业或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中医护理师资、设备等支撑,使人才培养在各个方面得到保障。

    (五)打通层级培养通道

    职业院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与中医药学院或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寻求分段培养的合作关系。可以与国外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寻求合作。学生在国内完成专科程度的学习,考核通过后去国外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和管理理念和经验,再提炼中医护理技术精髓,使两者有机结合,更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我及社会认同感,带来招生、就业的双向良性循环。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提出改变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分离的现状,整合了两种资源,实现了医疗和养老的合作共享[14]。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中医护理专业的应时而生更有利于开展老年健康与服务,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中医药特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多渠道探索,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硕.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管理学:全球化、创新与创业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9-132.

    [3]尚振坤,李凤河.论机构养老资源的分配方式与社会工作评估机制的建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0):13-17.

    [4]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3):198.

    [5]刘稳,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9(11):815-822.

    [6]周颖颖,薛兴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的新选择:医养结合[J].经济论坛,2016,9(7):92-95.

    [7]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3-89.

    [8]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9]宋春玲.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人才需求预测与供给政策探析[J].中国民政,2013(5):32-34.

    [10][11]王林.不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本及效用比较分析[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7.

    [12]林鑫,吴善玉.基于SWOT方法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10-11,13.

    [13][14]楊彬,王启帆,王智博,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SWOT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8,24(19):28-30,37.

    编辑 郑晓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