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
范文 | 刘炜杰 【关键词】领航计划;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8-0026-06 2019年新春伊始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的意见》(简称“领航计划”)。与以往建设计划不同的是,“领航计划”尚未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并在建设任务及其要求上基本摒弃了量化指标,取而代之的是质性的建设理念与思路,这反映出江苏职教人对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考与新认识。若使“领航计划”成为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新航标,而不是成为以往建设计划的翻版,需要对“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审视。 一、“为什么”:从需求的变化到供给的不足 为什么要设立“领航计划”?这是对“领航计划”价值的追溯,是思考其他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做以下追问: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什么问题?原有的建设计划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这既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教育需求侧的新变化,又要求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现状进行深度反省。 (一)新时代下产业企业的新变化、新趋势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这类人才。这就是说,产业企业不仅建构了职业教育的需求侧,而且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参与者。因此,新时代下产业企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必然成为职业教育应对的新问题。 新时代下产业企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宏观来看,2018年我国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增长回落、股市下跌,产业企业唯有创新变革、转型升级才能在巨大的挑战中拥抱发展的机遇。从中观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江苏省的“1+3”重点功能區战略,必然要求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为通畅,资源的空间配置更为优化,要求产业企业通过产业群(链)实现深度融合、协同。从微观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建构的便利性,让创意经济、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形态不断涌现,让小微企业的发展拥有更多的机遇与可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更具活力、更能协同的中小微企业将构成产业企业发展的新形态。 (二)新时代下受教育者的新变化、新要求 尽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但职业教育同样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1]这就是说,职业教育的需求侧不仅仅有行业企业,还有受教育者。因此,新时代下受教育者的新变化、新要求,同样成为职业教育应对的新问题。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新时代下的受教育者新增两个文化标签:一是“00后”。调查发现,72%的“00后”认为“个人在某领域的深刻见解和成果更能代表自己”,66%的“00后”则表示“有许多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2]调查表明,相比于以往的学生,“00后”更重视“个性”“潮流”和“社交”。二是消费的“新生代”。腾讯的调查发现,“00后”的平均存款约为1840元,约为“90后”的3倍。那么,“00后”实际成为消费的“新生代”。他们向往专注且有信念的品牌和偶像,“更关注产品品质和精神内涵以及所能带来的精神满足感”。[3]另外,2019年初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受教育者范围的扩大,使得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更为复杂,其诉求更为多元。 (三)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不足 对于新时代下产业企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不足表现为:一是教育供给滞后。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形态为例,在技术手段突飞猛进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行业与行业以至产业与产业间的衔接、跨界已表现为一种链式结构。这种链式结构更多地呈现为一种跨越一二三产的产业链结构。[4]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以系部为界限划分的专业群建设,尚停留于相近岗位群的聚合。二是教育供给的粗放。教育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推行各种标准化建设(比如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也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标准化的统领中不断趋同。千校一面的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专业能否实现“精确服务区域发展需求”,能否观照创意经济、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形态的涌现和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中活跃的中小微企业,他们迫切需要人力资源支撑其转型升级,标准化的教育供给难以形成有效呼应。 对于新时代下受教育者的新变化、新要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不足表现为:一是教育供给的目标单一。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建构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单一的培养目标,显然难以满足“00后”和“新生代”所期待的升学、创业、留学等新愿景。二是教育供给的低品质。“00后”和“新生代”的期待不再是简单的就业,而是高品质的就业;不仅是较高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更好的生涯发展。除此之外,还包含更好的兴趣发展、个性发展等要求,发展内涵不断多元化。但是以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显然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三是教育供给的低体验。中等职业学校固化的课程难以形成可供选择的组合,难以观照到“00后”的个性发展需求。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授课制不仅难以观照“00后”的个性发展需求,更难以观照其社交需求。 以上这些是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是以往各种建设计划未能关注的问题,而这恰恰应当是“领航计划”的意义。 二、“做什么”:从标准化建设到特质化发展 “领航计划”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对“领航计划”本身的解析,是“领航计划”的具体任务。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做以下追问:“领航计划”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是什么?这需要我们基于中等职业教育需求侧的新变化与教育供给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品质提升 物品的质量称为品质。[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提出职业教育要“向提高质量转变”,故“领航计划”应当将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品质提升作为“做什么”的核心内容。那么,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的品质?这需要从其需求侧的维度进行观察。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需求侧的具体层面主要由产业企业、受教育者和政府等组成,本文仅从产业企业、受教育者两个维度进行论述。产业企业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获得人力资源支持,那么,其视角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品质实际上就是指其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及其职业能力;受教育者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获得谋生或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其视角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品质实际上就是指培养路径的质量。 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品质的提升?对于产业企业,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从宏观看,产业企业唯有创新变革、转型升级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因而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对连续的创新变革、转型升级的适应力,这是一种促进既有职业能力的发展甚至颠覆的能力。这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不能停留于固化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学习力、研究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中观来看,生产要素的流动、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要求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更专业、更具有独特性。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就不能停留于泛化的知识与技能,要更具有专业性与独特性。从微观来看,创意经济、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形态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创意、创新能力,共享、共贏意识,小微企业的发展则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适应多岗位的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这些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创新课程、创意课程、社团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多元化的课程。 对于受教育者,本文仅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常见生源为例,对“00后”和“新生代”两个文化标签进行分析。对于“00后”,其个性的崛起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不能单一、固化,要形成多元化的可选择的教育供给,甚至能够提供独特的培养路径;其“潮流”本质上是其个性自我的表现,是凸显自我个性的某种形式或方式,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多元化教育供给基础上建构更多的供给形式和方式;其“社交”本质上是其个性自我的平台或路径,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多元化教育供给基础上建构更多的展现机会和平台。对于“新生代”,他们更关注产品品质和精神内涵以及所能带来的精神满足感,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就业,要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并能够提供更丰富更美好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品质提升有着新要求。因此,“领航计划”首先应当做新时代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品质提升的引领者,厘清中等职业学校品质提升的内涵与要求。 (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特质发展 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品质提升应当成为“领航计划”“做什么”的核心内容,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下人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品质的认识不同,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供给品质提升的诉求更是有明显的差异甚至相左,而且在具体情境下诉求的矛盾性可能更显著、更尖锐。这实际上要求“领航计划”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标准化,而是要特质发展,即在品质提升的基础上特色化发展,为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可能。 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特质发展?既然我们关注需求侧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要求,那么不妨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视作产品,将需求侧的产业企业和受教育者视作用户,以用户体验的视角,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6]五个层面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特质发展:战略层就是要定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目标用户群,即目标用户具体包括哪些产业企业和受教育者,这些产业企业和受教育者期望在中等职业学校获得怎样的教育供给;范围层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功能和内容,就是要将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功能和用户需求转化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具体功能和内容,要明确能力的边界,即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结构层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资源配置,就是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具体功能和内容配置资源;框架层是指建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资源配置的形式和方式,包括学校的治理形式和方式,从而定义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之间的关系和角色;表现层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功能与内容的视觉呈现。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特质发展应当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面进行系统建构。那么,“领航计划”要“做什么”?“领航计划”要做建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五个层面的指导者。“领航计划”要解决什么问题?“领航计划”要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厘清具体情境下的用户及其需求,指导学校根据需求建构教育供给的系统能力。 三、“怎么做”: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评价方式 “领航计划”要“怎么做”?“领航计划”要遴选出“50所左右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一流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领航计划学校”),问题是谁能成为“领航计划学校”?如何遴选“领航计划学校”?这实际上是对新时代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评价机制的拷问,关系到“领航计划”任务的完成。 (一)建构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是一种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问题的难度、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成效可以进行量化评价,对问题的具体情况、对人的影响则只能进行质性评价。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可以弥补标准化评价的某些不足。 有A和B两所学校,前者地处经济社会极为发达的中大型城市,是获得公共资源集中支持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后者地处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乡镇,是基础条件薄弱、外在投入不足的“后发型”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来说,A校成为“领航计划学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A校是否可以为B校领航?所谓领航,原意是指引导船舶或飞机航行进出港口。[7]为什么船舶或飞机进出港口需要引导?不同的港口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进出港要求,如甲港的领航者并不一定适合乙港。如果将中大型城市视作甲港,乡镇视作乙港,那么,A校如何能够为B校领航? “后发型”中等职业学校,比如B校是否可以成为“领航计划学校”?乡镇小微企业技术发展不一,要求毕业生具备适应多岗位的综合性职业能力,而且需求比较零碎,难以形成规模,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乡镇甚至更为偏远的小微企业去工作。即使这些企业能给予更高的薪资待遇,仍难以改变现状。如果B校能够破解其基础条件薄弱、外在投入不足的困境,能够为乡镇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人力资源支撑甚至技术开发等更多服务,那么其就可以为在“乙港”中苦苦挣扎的中等职业学校领航。因此,B校是否可以成为“领航计划学校”,取决于其能否为同类学校在解决相近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路径或方案。因此,“领航计划”应当建构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建立分类“领航计划学校”,避免在“乙港”的中等职业学校跟在“甲港”的中等职业学校后面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当然,领航操作的规程、规范具有一致性。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A校、B校,在某些共性问题的解决或者在同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或许可以相互借鉴。 综上所述,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外在的投入也不同,遇到的问题更是千差万别,如果依照以往的标准化的评价方式,“领航计划”就难以完成任务。建构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或许能够更好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的特质发展。 (二)建构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 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是一种量化评价,但不同于一般的量化评价,而是关注数据变化的评价。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嵌入过程的动态评价,能够改进以往学校评价的某些不足。 以往建设计划中的学校评价往往是依靠静态、孤立的数据,比如某建设计划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设备值达到8000元,而C校的生均设备值达到80000元,显然是满足条件的。“领航计划”是否也可以这样要求?如果我们发现同一区域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设备值均不足8000元,而生均设备值达80000元的C校是否可以成为“领航计划学校”?至少不能以此为唯一依据,否则居无定所的西南联大一定是史上最差的学校。如果我们发现C校的近百台数控机床型号几乎同一,而且如列兵一般排得整整齐齐,颇有气势,这样的学校是否可以成为“领航计划学校”?也许视觉呈现的效果颇具震撼力,但是,同一型号的数控机床能否培养受教育者从现有系统到其他系统以及从现有技术到新技术跨越的适应力?如列兵一般排列的学习空间设计是否符合当地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境以及新时代下产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也许,我们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新认识。如果以过去那种静态、孤立的数据来评价学校,就难以遴选出具有意义的“领航计划学校”,江苏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提出的“三张问卷”也难以被破解。因此,“领航计划”应当建构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 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以这样一种隐喻来说明:假设A校花了100元买了一个篮球,10个人参与运动;B校花了2元买了一个乒乓球(不考虑球拍),2个人参与运动。按照以往的评价方式,显然A校会胜出。因为以往的评价方式关注的是产出的总量,基本不考虑投入成本。A校有10个人运动,而B校只有2个人运动,A校的办学成效大概是B校的5倍。但是按照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应当考虑成本,A校的每人运动成本是10元,B校只有1元,如果锻炼效果接近的话,那么B校的办学绩效应该是A校的10倍。成本应当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成本。学校开发、建设的课程及其资源必须保证绩效最大化。汽车业认为,不计成本地设计出一款性能出众的车很容易,但是设计出年产40万辆以上的车才是综合实力的体现。[8]买几台高档的先进设备、建设专业文化浓郁的展示厅都很容易,关键是能否真正产生绩效。二是用户成本。用户成本就是保证受教育者花费的时间较少,但是受教育的效果很好,保证技术技能教学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有良好的匹配度。 综上所述,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不再是孤立、静态的存量评价,而是关注发展、关注绩效的增量评价。建构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应当是中等职业教育应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改革的必然之举,应当成为遴选评价“领航计划学校”的重要方式。 尽管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价方式以及基于绩效发展的评价方式,相对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来说评价体系的建构难度更大、实施要求更高,但将建构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文化,真正实现“领航计划”的价值。<\\Ysc01\d\江苏教育\2019年\职教\2019职教\01\KT1.TIF>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714. [2]2018腾讯00后研究报告[EB/OL]. (2018-05-28)[2019-03-31].http://www.199it.com/archives/728677.html. [3]王煜全.暗趋势[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63. [4]姜大源.建立职业教育链式人才库[EB/OL].(2019-03-13)[2019-03-3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13/c40531-30973158.html. [5][7]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98,827. [6]加瑞特.用户体验的要素[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6-17. [8]何帆.變量[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