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药学干预措施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
范文

    王琳 王强

    

    摘 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措施(信息系统、行政及药物监测)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ADR)的影响,以期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很好的参考。方法:分析干预之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干预之后,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对地高辛、他克莫司、和甲氨蝶呤等几种血药浓度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安全用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药学干预;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资料来自于信息系统当中记录的以往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主要包括2015~2016年、2017年1~6月和2017年1~6月的案例。

    1.2 方法

    1.2.1 藥学干预措施

    (1)信息系统干预:利用医院的信息系统构建排它目录,在具体建立过程中,需要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只能服用目录当中的一种药物,严禁出现重复用药现象。

    (2)行政干预:逐步取消门诊输液,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和抗菌类药物的静脉滴注,患者只有在病情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在住院部或者急诊科输液[1]。

    (3)治疗药物监测:通过对地高辛、他克莫司、甲氨蝶呤等几种药物血药浓度的长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药品剂量做出合理调整,以尽可能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2 药学干预分析方法

    对药学干预期间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分析,包括信息系统干预和行政干预。同时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和抗菌类药物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分析服用地高辛、他克莫司、甲氨蝶呤几种药物患者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实施药学干预前后存在的差异性[2]。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4.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指标差异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药学干预之后,中药注射剂和抗菌类药物使用过程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和没有实施药学干预之后的发生率对比分析,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2.2治疗药物监测干预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通过X2检验之后发现,地高辛、地高辛和甲氨蝶呤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体现出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2。

    3 讨论

    3.1 信息系统和行政干预的效果评价

    通过药学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中药注射剂和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只对口服药当中的补益类和活血化瘀类进行了干预,并没有对外用药和其他口服类药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所以造成干预种类在整体中药制剂当中的比例不够大,但针对干预类的药物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活血化瘀类药物、中药注射剂还有补益类口服药物进行排它设置,避免患者出现重复用药现象,这一操作就很好地避免了由人为因素(人为疏漏或者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重复用药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行政干预也是药学干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比如,针对那些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的注射剂和各类抗菌类药物进行专项整治,要求每次使用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将其归类于高警示药品,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3]。

    3.2 治疗药物监测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地高辛、他克莫司还有甲氨蝶呤等几种药物用药之后患者血药浓度的密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药品的实际用量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结果发现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尤其是针对那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治疗窗较窄或者是不良反应偏大的药物,其效果体现地尤为明显。我国目前医院临床上监测的血药浓度药品主要包含有抗排异类药物(他克莫司、环孢素以及西罗莫司),强心苷类(如地高辛),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等),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和伏立康唑等)[4]。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对地高辛、他克莫司和甲氨蝶呤几种药物浓度的密切监测和对用药方案的及时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用药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提高用药安全和有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当然药物血药浓度会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包括服药时间的规律性、采血时间和间隔等等,所以还要对这些方面引起一定的关注。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目前在药学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继续不断努力,对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很好的弥补和完善,强化以后日常工作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报工作,保证各类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梁健平,杨良转.中药注射剂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7):94-97.

    [2]郑琳.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2019,35(06):131-132.

    [3]董自军,王争艳.临床药师在干预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7):141-143.

    [4]蒯碧华.临床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6,14(09):29-30.

    (1.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中药四厂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