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微信朋友圈青年晒客心理与行为探析
范文

    黄两旺

    摘 要: 随着网络社交软件微信的兴起,微信朋友圈上的“晒客”逐渐成为网络族群中继闪客、博客、播客、换客之后,热度最高的一个新团体。通过研究“晒客”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晒客”网络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剖析“晒客”网络行为的利与弊,呼吁广大网友理性、合理地使用微信朋友圈。

    关键词: 微信; 微信朋友圈; 晒客; 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5-0079-05

    2011年,一款免费应用软件——微信应运而生了,它是一种能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新媒体。微信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微信上发布自己(包括亲朋好友)的私人信息,如工资、遭遇、苦闷、欣喜等,以获得某种或同情、或认可、或为之一笑,或嗤之以鼻等情感,此类群体我们称之为“微信晒客”。本文通过研究“晒客”的网络行为表现,深度剖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呼吁广大网友更为理性、更为合理地使用微信。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交媒体和应用平台正在兴起。自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应用平台,短短三年后,微信用户数量猛增,当前约达6亿。微信的强大之处究竟在哪里?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微信的流行和普及程度,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社交软件,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它能够发送文字、图片等图文信息,也不止在于它可以快速发送语音与视频、与多人语音对讲等多媒体信息,更在于它所具有的公眾平台、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二维码)等等一系列触手可及的便捷体验。它的强大功能以及独特的吸引力,使得朋友圈成为人们展现自我的第一选择。

    一、微信朋友圈与晒客

    微信朋友圈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奇闻趣事,并且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来记录各种生活状态以表达情感和态度的社交互动平台。人们通过朋友圈分享的主要内容为:心情、照片、生活点滴、美食、阅读分享、旅行、音乐分享、视频分享等等。朋友圈操作具有独特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多种朋友之间的互动方式,晒客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图片、文字等图文消息,以及可以在“发现”功能中查看好友最新动态并对其进行“评论”或点“赞”,也可以与微信中的所有好友随时随地的共享文章以及好听的歌曲。用过微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个区别于其他社交软件的地方就是,它只能看到共同好友的评论或点赞,这就保证了它的私密性与安全性。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拥有多个朋友圈的同时还可以很大胆方便地在圈内进行信息交流分享,这样就可以对自己的隐私进行很好的保护,而且还可以对陌生人或者不喜欢的用户(比如做代购的,推销的)做适当的屏蔽、对其不可见。在朋友动态下设置了“赞”和“评论”两项,不像腾讯QQ空间还有转发和分享的功能。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继闪客、博客、播客、换客之后,现在互联网上玩得最嗨的最热门的就是微信朋友圈中的“晒客”了。由于晒客所晒之物具有多元性和趣味性,因此渐渐地就会吸引一批“看客”,看客就是只看信息不发表评论也不点赞,就默默地看着别人发的信息,在欣赏他人生活点滴的同时也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晒客正在逐渐变成网络族群中的一个团体。微信朋友圈为方便晒客和看客的交流打开了一个窗口,他们在朋友面前通过微信打开他们的心灵,谈论自己的隐私,这也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沟通需求。晒客们每天都在热聊的话题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两面性,如果我们从好的一面来看的话,晒客和看客不正是现代人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评价标准的一个客观反映吗?

    二、微信朋友圈晒客形成的原因分析

    “晒客”的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而其“晒”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是现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人们通过网络来排解在社会转型发展期间价值观的多元混乱的局面中的部分社会压力。[1]那么微信朋友圈中的朋友为什么这么爱晒爱秀呢?

    (一)从众跟风心理

    从2006年底,一位教授把他的工资公布在他的个人博客上以后。从此,发照片“晒”工资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渐渐地,不少网民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纷纷开始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工资、奖金等方方面面“晒”到网上,从而带动更多的网民也加入了“晒”这个行列。[2]“晒客”所晒之物已经逐渐从餐点美味扩大到新买的衣物,从家里装修到豪华的汽车座椅,从名人动态到奇怪的经历等等,包罗万象。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一些网民甚至习惯了把所吃的食物、所做的事情、所见的人、所有的记录都一点一滴地在社交网站上曝光,供大家分享、评论。年轻人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与老一辈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爱表现,爱出风头,喜欢在他人面前展现自我。而微信朋友圈的“晒”行为更能使用户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从众跟风现象就在整个晒的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

    (二)寻求情感压力释放

    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一方面,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寻找着可以记录我们生活、释放各种压力的方法,从最早的写日记,然后到传记,再到现在非常流行的在博客、微博、微信上写心情等等。“晒”已经被我们现代人看作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延续和表达。社交媒体这个平台在不断的扩大,换句话说,在“自我”与“本我”的认知冲突的自然状态中,“晒客”是更接近“本我”的个人狂欢节,朋友圈中的“晒”也成为了一个现代人释放压力和情感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每个人正在承受着就业、经济等各种压力,所以我们都希望能够释放情感,释放压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压力人们真实情感情绪无法得到真正的释放。所以有了当今这种虚拟性和便捷的网络,“晒”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民宣泄情感的必备方法。人们享受在网上“晒”出他们每日的快乐或不快乐的事情的感觉,由此可以很好地发泄,因为有网友认为有时这样的做法还能得到朋友的安慰呢。不管怎样,关心、鼓励皆可帮助他人满足情感需求。

    (三)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

    从某些方面来说,社会化媒体环境也叫“人工自然环境”。在这种人工环境中,用户的表达和关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跟身份认同相关的自我表述。那么,自我提升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每个人几乎都会把自己最积极最上进的一面展示出来。某些网民为了体现自己独特的生活品味,把自己的社会地位人格魅力等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他们往往喜欢构建私人的媒体环境、空间等。“晒客”就是这样活跃的用户群体。一般情况下,在这种虚拟的自然环境中,传播主体与社会媒体有着巨大的及时互动性,使其在更大的互动平台中更好地去呈现个人知识、生活情调和人格魅力等,以此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并且在一个呈线性分布的社交网站中,发布个人信息也许会存在一个巨大的潜在受众,这样就会激发人们的自我表达欲望,来得到别人的尊重。传播者的自我表露在传播过程中能够获取满足感和超越感。

    (四)打发时间,弥补缺失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交友、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网民会不时地关注着微博的动态。不少网民表示,如果自己有一段时间不刷微博,不登微信,不刷新朋友圈,他们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少做了一件什么事似的,其实这就是网瘾的一种表现。现在的社交网站到处都是娱乐或者时政和社会讯息,所以人们在无聊或者觉得枯燥的时候,一般都会通过刷微信微博的动态来消磨时光。而且,有些人由于生活的压力,四处奔波劳累,在重重压力下,他们往往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激情。但是为了不让自己沉沦,这些人也慢慢地成为了“晒客”的一员。

    (五)炫耀攀比,滿足自恋与虚荣心

    其实促使“晒客”加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攀比炫耀情结。晒客最初晒的初衷并非为了竞争,而是与大家分享和共享生活地点滴与心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意或无意地演变成炫耀。一些“晒客”以展示炫耀为主要目的,或者炫耀他的长相,或者炫耀他的薪资以及各种高大上的家居用品等等。

    三、微信朋友圈晒客心理类型分析

    微信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心声的渠道,给他人点个赞或他人给你一个赞,心与心的距离会被拉得更近。虽然每个晒客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若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大致可以分为5类。

    (一)秀恩爱晒幸福型

    有些人往往会在朋友圈中炫耀,让朋友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从早上到晚上,他们的生活轨迹几乎可以在微信中随处被找到,比如生日收到朋友或伴侣的礼物,某某节日收到朋友的祝福和红包等。这类型的人内心安全感是极高的,也是属于乐观向上的类型,而他们的积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父母。而另外一群人通过频繁的晒幸福,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祟,他们缺乏人际关系,希望通过“晒幸福”得到他人的认同,构建人际关系。但是这类型的人群极容易引起他人的厌恶,所以建议这类型的晒客还是多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活动以增强自身的自我价值感。

    (二)万事通型

    在这个各种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不断获取信息,获得在通信中的话语权,从而拓展自己的圈子,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3]但有时它也体现出一种自卑感,并希望通过独特的视角来获得认同,从而减少孤独感以得到社会支持。他们可能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对于这类晒客,建议他们主动与父母谈谈心,与父母建立一个更积极的关系,以此来弥补童年时期缺乏的爱;也可以与周围心态积极向上的朋友建立一个固定的朋友圈,以获得正能量。

    (三)发泄倾诉型

    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类人:他们会经常传播负能量,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抱怨、愤怒和不满,对社会种种现象不满意。偶尔要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才可以减轻压力,但经常如此的话就必须要调整心态。这种类型的人的不满源于内心的消极情绪的投影。偶尔发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循环往复地经常性地把个人的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会容易招人厌烦。对于这种类型的晒客,建议他们多跟身边最亲近的人沟通交流倾诉,得到最亲近的人的理解和宽容,才能最终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四)乐观积极型

    有一类型的人,他们会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生活里的真善美以及美好的大自然图片等,这类型的人在生活中应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喜欢在朋友中传播正能量。每每读到她发布的信息,你会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心生暖意。这类晒客是积极乐观的,乐于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他人的幸福是其幸福的源泉。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很强,虽然有些负面事件令他感到不满和沮丧,但他希望通过积极的能量传播来改变现实。对于这类晒客,建议他们对现实生活不应该太苛求,不过分追求完美。

    (五)看客型

    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当我们在刷微信的时候,从众心理会激发我们的捕捉趋势,显示存在感,避免落后。现在有些人害怕掉队也注册了朋友圈,他们认为,刷微信是一种趋势,但他们一般只是默默地看而不发表任何评论或点赞。看他人的生活点滴,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也是一种乐趣。

    四、微信朋友圈晒客心理共性分析

    “晒客”虽然分为好几种,晒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晒客”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一)“利益”驱使下的自发性行为

    “晒客”在其所“晒”之物能满足其所追求的利益的驱动下,其个人信息共享的意愿与动力愈发强烈。这种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的需求。[4]

    (二)价值观念呈现出的选择性表露

    生活就像是在演一场戏,而我们这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大的舞台,人人都希望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上努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微信朋友圈里大多是熟人,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分享与交流也是发生在熟人之间,因此所塑造的形象也会影响到真实生活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期望与“看客”产生互动

    晒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是想象着“看客”的反应来选择和删除过滤一些可能不被喜欢的信息,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被他人认可和肯定的形象。网络的分享性、公开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为“晒客”培养了一大批“看客”,这也成为激励“晒”行为流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传播者与受者间的角色互换

    “晒客”一般有两个身份,因为晒客既充当着晒客角色又充当着看客的角色,“晒客”在晒的同时,也会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关注其他用户发布的最新消息,当然,社会以及网络的热点话题、热点事件也会影响晒客的判断和表达方式。[4]

    五、微信朋友圈晒客行为弊端分析

    微信朋友圈中的“晒”行为满足现代信息交换的需要,微信朋友圈在自我实现、分享与互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社会发展隐患。它是个体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是协同发展过程的必然反映。对于社会主体来说,朋友圈的相当一部分“晒客”存在着个人过度依赖于网络空间的自我展示和收集信息的现象,这种缺少与人之间的实际沟通交流的现实生活,久而久之容易让人产生孤僻、自恋、甚至虚荣的心理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为了获得他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惜编造虚假的信息、用电脑技术制作合成图片。就比如有一些用户为了一夜成名,甚至把自己的不雅照曝光在网上,目的仅仅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关注,这种做法真是令人汗颜和无语。

    从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的话,晒行为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管制,也是会引发各种危机的。比如: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他人自己曝光的隐私,对他人进行各种威胁,这样,对社会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及伤害。现在的一些社交媒体都是实名登录,曝光太多的私人生活细节其实很容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和不必要的麻烦。二是“晒客”发布的信息真假难以辨别,容易导致舆论的偏差。有一些“晒客”为了制造吸引他人眼球的新闻、为了博取一时轰动,添油加醋甚至捏造出根本没有的事,这样的信息就难以辨别真假。这种现象如果在我们的朋友圈中传播开去,会导致用户群体出现一系列盲目跟风行为,更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最终还有可能演变为冷暴力以及价值观的偏离等等。现在人所晒之物都是源于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有时候过度“晒”物质的行为,极易产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偏差,甚至还会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质。网络晒客的行为对社会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布个人隐私引发的安全问题

    很多年轻的网友不会辨别网络益弊,不仅实名登录,还会将完整的个人信息全部提交,有的甚至把自己家人的照片视频等也传到网上。可能很多网民不知道,他们这样无顾忌的把自己隐私曝光在网上,如果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他们进行勒索或者威胁,那后果难以想象的。因此,为了防止被晒“伤”,晒客们在晒自己各种照片或隐私之前一定要三思。

    (二)关于处理网上网下的关系问题

    也许有的晒客会辩解说他们登录的名字不是真实的,可他们所晒的东西确确实实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中,他们就难以避免与真实的生活发生碰撞。有些晒客就是喜欢将女友或者爱人的照片等信息发到网上,并且是未经过他们本人的同意,擅自做出这种事情,结果导致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晒客喜欢在朋友圈讲述分享自己的心灵情感故事,但是由于描述太详细,结果被别人按图索骥,找到真人,最后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因此,在享受网络晒的快乐的同时,千万不要让温暖明媚的“阳光”把自己晒伤了。

    (三)难以辨别真假的信息带来的舆论导向问题

    一些晒客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评论、点赞或转发率,甚至不惜用浮夸虚假的手法发布信息。目前网络上假信息、真假参半的信息数不胜数,因此晒客们要擦亮眼睛,多动动脑子,用心去辨别,才有可能不会被其误导,才不会做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不利的事。

    (四)挑战传统道德底线乃至国家法律法规

    网络社会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安全和可靠,它不是一个天堂。一些晒客为了某些“见不得人”的目的,故意将虚假信息或肮脏的图片与文字发布到网络上,有的甚至在没有经过他人的同意,考虑他人感受的情况下,直接将别人的隐私晒出曝光,这就是在公然挑战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传统的道德底线。

    六、结语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和多维的网络社交平台,是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进行自我展现和呈现的理想平台。个体在该平台的表演所扮演的角色与个体的内在情绪密切相关,个体的自我呈现是基于内心世界、世俗化规范以及个体超理智部分的集合。

    晒客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与他人一起“分享”。所以“晒客”的晒行为要把握拿捏一个合适恰当的“度”。大家在朋友圈分享图片文章视频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从中得到乐趣。应该这么说:“晒客,不是为了与谁进行攀比,更不是为了显摆给谁看;晒客,为的是展示,为的是交流;晒客,不为晒金钱,不屑比地位;只为晒兴趣,得乐趣!”[5]虽然最初的目的只是在于与人分享,但在分享的过程中,逐渐的偏向了炫耀。有的人晒完之后会发出无尽的叹息:“人比人,气死人。”这导致晒客形象的恶化,产生炫富现象。所以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的“晒”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分,更不可因为炫耀而晒。

    凡事都有两面性,微信朋友圈的“晒”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有良性的一面,比如,它可以引导个人和社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它可能会导致“炫耀攀比”和“网络暴力”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所以,我们对微信朋友圈的“晒”必须权衡利弊,要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生活姿态,引导人们正确地“晒”。

    参考文献:

    [1] 徐晓波. 大学校园“晒客”现象的心理学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68-71.

    [2] 黎璐. “晒客”传播的自律及他律[J]. 今传媒,2008(10):60-61.

    [3] 祁建. 玩微信的内心秘密[J]. 心理健康,2014(6):23.

    [4] 韩晓丹,戴世富. 网络“晒”行为的传播心理学解读[J]. 新闻世界,2014(10):129-131.

    [5] 朱峰,杨卫华,刘爽,等. 集体记忆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32-37.

    [6] 张婧. 从晒客到炫富的社会学分析[J]. 现代妇女(下旬),2014(2):150,155.

    Abstract: The rise of the social software Wechat has boosted the popularity of sharers on the Wechat Moments after flash mobs, bloggers, podcasters and swappers. The paper looked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sharers,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their online behavior, and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f their behavior. It then appealed for fair and rational use of the Wechat Moments.

    Keywords: Wechat; Wechat Moments; Internet sharers; psychology

    (责任编辑:程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