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学习者满意度实证研究
范文

    

    

    

    摘? 要: 依托网络信息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被高校广泛使用。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的方式,研究在Moodle平台的辅助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主要侧重学习者满意度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希望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对分课堂; Moodle平台; 大学英语; 学习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434?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5-0080-0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意见,我国高等教育应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注重学思结合[1]。该文件明确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确立了人才培养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定义教育质量》一文中提出了学习者、环境、内容、过程和结果等五个教育质量要素。其中,学生表现是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反映,课程教学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2]。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2016年,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3]。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本课程采用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教师逐章讲解﹑学生听记的上课形式,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低头族”较多,教与学之间缺少双向交流,教学质量令人堪忧。针对以上情况,本课程组借鉴“对分课堂”,这一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改革新模式,结合浙江万里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该校的Moodle网络平台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基于灌输模式的传统讲授法的弊端,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属于中国原创本科教育新模式,目前在国外未见其相关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两大创新,其一是形式上的“对分”,就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其二是“隔堂讨论”,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学生在课堂讲授之后有一段自我内化吸收时间,可以为下次课堂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其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因此也简称PAD课堂[4]6。在近400年的现代学校教育中,全世界教育改革的根本困境是讲授法和讨论法这两种教学模式无法有效融合[5]26,而“对分课堂”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既避免因单纯课堂讲授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又避免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而影响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对分课堂自2014年在复旦大学初试成功,迅速传播到全国所有省份,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课堂革命”。与对分课堂相关的文献自2014年以来逐年增长,从知网上查询,2014年只有1篇,2015年5篇,2016年126篇,2017年257篇,2018年422篇。其中有理论分析,如杨淑萍等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6]653,也有实践研究,如赵滨宁的大学英语阅读中实施“PAD Class”有效性的实证研究[7]64。可以看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据复旦大学对分课堂讨论网站统计,在目前的教改文献中,对分课堂已迅速与慕课、翻转课堂等源自西方的主流教改模式相提并论。但在对分课堂的相关文献中,理论介绍多于实证,以“对分课堂+实证”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其实证文章只有8篇,不到对分课堂总文献的2%。因此,本研究拟从实证角度研究Moodle平台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结合和应用,希望为对分课堂的实证研究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国内对分课堂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浙江万里学院的教学情况,拟进行依托Moodle平台的对分课堂实证研究。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个开源课程管理系统(CMS),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LE)。借鉴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图1)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其他对分课堂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本课程构建了依托Moodle网络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图2)。

    如图2所示,依托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线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录制微课或网上筛选相关视频和资料上传Moodle平台,并预留课文相关问题,学生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此阶段是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知识,激起学习兴趣的预热阶段,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答复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为第二环节的课堂讲授做针对性的准备。第二环节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进行知识点的讲授,针对Moodle平台上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回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引出本节课的讲授主题。在本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介绍文章框架、重点难点等,不穷尽教材所有内容,为学生课后的自主探索预留空间。第三环节是课后内化吸收阶段,课堂讲授结束后,教师在Moodle平台上布置思考作业,学生通过复习课堂笔记和查阅文献资料等理解消化课堂讲授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建构,并完成“亮考帮”作业,即本次学习中的收获(亮闪闪)、本次学习中自己会而别人不会的知識(考考你)、本次学习中自己不懂不会的内容(帮帮我)。“亮考帮”作业把学生课后的学习结果分成了“最大的收获、学懂的、不懂的”三个部分,并让学生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以问促学。第四环节是隔堂讨论,即在第二次课的前45分钟内,通过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和师生交流就上次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带着“亮考帮”作业参加讨论,教师通过学生上传Moodle平台的作业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堂讨论的时间,还使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更有针对性,因此隔堂讨论将更为高效、学生更有收获。经过对分课堂的四个环节,不仅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而且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对分课堂需根据具体学情灵活对分

    对分课堂强调“先讲后学”,不鼓励任何形式的预习或自学,这是张学新教授的原创设计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课程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课前准备的满意度达到3.90,这说明学生对依托Moodle信息平台進行课前预习准备是接受的,同时问卷结束之后对24名学生进行访谈,22名学生认为,课前准备是必要的,主要理由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学生在课前不做任何的准备,部分学生无法快速理解知识点,从而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这与笔者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考虑是一致的。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特点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同时可以引入翻转课堂,二者结合,互相补充,以充分发挥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对分课堂实验教学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调查与访谈,笔者得出结论:对分课堂以灵活、高效、高度互动的优势被大部分学生认可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认知心理规律,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可以运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但本研究数据也显示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在设计“亮考帮”作业过程中,常常无法针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问题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因此,要真正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课程契合在一起,还需更多更深入的实践研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OL]. [2019-06-3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

    1904.html.

    [2] 邓友超. 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量级[R/OL]. [2019-06-30]. http://www.nies.net.cn/xscg/zylw/201809/t201809

    07_331692.html.

    [3]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R/OL]. [2019-06-30]. 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60617_34574.shtml.

    [4]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 陈湛妍,赵婉莉,王晓玲,等. 对分课堂之大学英语[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239.

    [6]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38(5):653-658.

    [7] 赵滨宁. 大学英语阅读中实施“PAD Class”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17(6):63-66.

    An Empirical Study on Learners Satisfaction in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 on Moodle Platform

    LIANG Yabing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Moodle platform.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study researches learners satisfaction to this teaching model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help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Keywords: PAD Class; moodle platform;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satisfaction

    (责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19-07-04

    基金项目: 2017年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依托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FX2017051)

    作者简介: 梁亚冰(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