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再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范文 | 柳胜辉 [摘? ? ? ? ? ?要]? 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现阶段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仍处于偏低的水平,尤其是人文素养严重缺失,这对其今后的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首先介绍了人文及人文素养的概述,并对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结合多年来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经验,针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借鉴。 [关? ? 键? ?词]? 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70-02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的教育。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职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中职生具有基础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及审美能力等。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是中职生适应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养。而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中职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人文及人文素养的概述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是相对于天文、地理而言的一个概念。“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由此可以得出,人文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在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各种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统称。“人文”一词包罗万象、内涵丰富,主要涵盖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等各个方面。 而人文素养的确切定义是由钱源伟先生来界定的,主要是指“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稳定的特质,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关键要素,而人文精神作为“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也是灵魂。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二、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會经济由以往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改善,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素质更高的人才作为支撑。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二)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生一般都处于自我意识觉醒、叛逆性较强的青春期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经典作品的阅读中汲取精神食粮,用心去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人人生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的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教育的根基,主要在于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是将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的。 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担负起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并逐渐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落到教学实践中去。首先,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之间地位的转变,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所有教学活动所围绕的对象,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还应走下“圣坛”,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在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积极的互动和情感的沟通。再次,教师还应充分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还应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得道德、生长环境及今后的人生规划。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还应承认并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与培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的完成。 (二)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人文因素,结合实际,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中,收录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高尚的道德思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文素养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立足教材,深入分析并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并科学进行教材的整合,使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应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紧密的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创新,进行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调整与改造,使学生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获得了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如在教学《飞船即将陨落》一课时,通过文中对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时发生突发事件的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宇航员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守岗位的职业操守,并巧妙地进行教学的引申,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 其次,教师还应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在对语文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的切入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加深社会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如在《善良》一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当前一些热门话题或事件,如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问题、见义勇为应不应该问题、追求个性解放与遵守社会公德哪个更重要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除一些社会负能量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积极进行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纷纷涌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灵活的运用,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或网络等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理解。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教师就可以将电视中的朗诵视频下载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学生在慷慨激昂的朗诵中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中,并深刻领会到词人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和豪迈的思想感情,受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内外积极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堂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活动。如有一次教师在课堂内组织学生参加了求职面试的模拟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扮演招聘方,有的学生扮演应聘方,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应聘给予了应试技巧的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社会、到大自然中进行实践。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去游玩,在游玩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情感的引导。使学生在拓展眼界、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升华了精神境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必须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因此,在中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蓉.古典诗词教学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 [2]黄生延,宋晓燕.基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外阅读质性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4(8). [3]徐林.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0). [4]吴茜.论成语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J].名师在线,2016(12). 编辑 张 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