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冷思考 |
范文 |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诉前程序 作者简介:高雨洋,西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58一、引言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新职能,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行政诉讼法》,将检察机关有权发出检察建议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增加到法律条款之中。2018年2月23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解释”)确认了检察机关公益起诉人的身份。2019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对公益诉讼工作做了专门性总结,检察机关全年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8767件,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24倍之多。由此可见行政公益诉讼发展之迅速。然而随着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逐步推进,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二、行政公益诉讼之现实困境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但就行政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将从案件线索发现机制不畅、调查取证困难、民行检察部门力量薄弱以及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几个方面提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当前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 (一)案件线索发现机制不畅 1.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2018年监察体制改革剥离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检察机关获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能力被削弱。在此之前,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调查贪污渎职犯罪案件,从而发现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违法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由此,监察机关的设置对检察机关来说,限制了其掌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线索来源。即便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能够通过案件的移送等方式衔接起来,但检察机关对案件调查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2.检察机关主动性不强 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公益诉讼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都在最高检的指示下开展了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然而部门地区自行政公益诉讼工作完成“破冰”后,其主动性便开始减弱。这对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发现是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调查取证困难 检察机关拥有法律规定的调查核实权,但由于《两高解释》中对检察机关调查收集证据材料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面临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往往无从着手。其次,关于行政行为实施的各种材料一般都掌握在行政人员手中,检察机关如何能够不受行政机关制约而收集证据也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行政公益诉讼涉及的各个领域内,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案件数量最多,但检察机关要想掌握环保部门未依法行政的证据,往往需要委托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环境进行鉴定,经过监测才能确定是否存在超标物质。由此可见,检察机关在环境资源类案件中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总是会花费高昂的成本,无疑加大了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难度。 (三)民行检察部门力量薄弱 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确定了由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负责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行政公益诉讼工作对行政检察人员数量、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长期存在“重刑事、轻民行”的观念,检察机关传统的工作重心始终集中在公诉、侦监等部门,民行检察部门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尽管自2015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有所提升,但其力量薄弱、实战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为了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检察机关都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但行政公益诉讼工作培训的长期性难以应对发展迅速的实践工作是现实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四)诉前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问题 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规范设计与制度运行中,诉前程序被定位为与诉讼程序同等重要的制度,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是行政公益诉讼区别与其他诉讼的关键特征。根据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诉前程序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否符合法院受理的条件之一,其與诉讼程序衔接的关键在于检察院在诉前程序中对行政机关是否履行法定职责的审查与判定。检察机关只能对经过诉前程序后,行政机关仍不依法履职的或公共利益仍受损的情况才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然而实践中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采取的判断标准难以确定,部分检察机关坚持严格的结果导向标准,但行政事务的复杂性往往导致行政机关难以在法定期限内使公共利益得以恢复。由此导致诉前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在衔接上产生的问题需要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三、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 鉴于行政公益诉讼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前研究应当重视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便更好的发挥其价值。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建立案件线索发现的配套机制、推进公益诉讼队伍专业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诉前程序制度的建议。 (一)案件线索发现路径多元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