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美育研究现状述评 |
范文 | 郭朝红
[摘 ? ? ? ? ? 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推进美育工作的文件,有效推动了高职美育研究的悄然升温。细致梳理近20年高职美育研究的文章,归纳出四大研究方向:(1)关于高职美育意义、价值和功能的研究;(2)关于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3)关于高职美育培育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4)关于在具体课程中实施美育的研究。梳理的同时,简要勾画其变化趋势,旨在形成我国高职美育研究的概略图,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关 ? ?键 ? 词] ?高职教育;美育;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12-02 美育,即审美教育,历来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为保证美育的地位,为切实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14年1月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9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9年3月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 从标题中的“推进意见”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再到“切实加强”,可以清楚窥见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深切感受到国家教育领导层对改变当前落后美育现状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决心。因此,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切实推进美育工作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任务。鉴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职业、轻素养的现状,美育工作更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 与国家层面政策导向相适应,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美育研究呈逐渐升温之势。根据中国知网统计,1999年~2019年20年间,我国各类期刊共发表以“高职美育”为主题的研究文章500余篇,其中2015年之后的占到近半数;而仅2019年,就发表研究文章近百篇,接近2000年~2009年十年研究文章的总数,这些文章以美育研究为主题,研究角度不一,选题或大或小,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共同开创高职美育研究由萌芽到发展的新局面。现大致梳理如下。 一、关于高职美育的意义、价值、功能的研究 早在1996年,刘静在《美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一文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中美育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职业教育应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二者结合,而美育教学是一条最基本、最便捷的途径。李军生的《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加强美育》、赵树宏的《加强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和胡练的《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思考》等文都强调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重要促进作用。岳文韬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进一步提出:美育不仅促进高职学生协调发展,进而培养完善人格;美育激发高职学生创造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体上看,专注于阐述美育意义功能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多,多集中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前十年。这与当时职业教育迅速扩张、忽视美育有很大关系。随着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推进美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研究者把目光大都转向高职院校的美育现状和问题探究上来。 二、关于高职美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摸清高职美育实施现状是美育研究的重要起点。申佳通过对北京8所非艺术类高职院校进行调查,梳理出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美育实施过程中的现状:美育工作无统筹,美育课程不系统,美育活动不扎实,美育资源不达标等(《北京非艺术类高职院校美育实施现状及路径研究》)。 而刘常青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状况及对策》一文中指出造成当前高职美育落后现状的五个问题:(1)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偏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职业院校的美育師资缺乏,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3)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数量不足,课程内容陈旧;(4)高职学生对美育的认识有偏差,没有认识到美育对未来工作、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美育课程多持消极应付态度;(5)高职院校美育评价机制不合理,许多美育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死板的闭卷考试,落后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美育功能的发挥。 纵观这类文章,单纯研究现状或单纯研究对策的文章绝少,多为现状、问题、对策多管齐下,因此研究结论多为宏观表述,较少实践和操作层面地详细展开。 三、关于高职美育培育体系或课美育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这类主题的研究文章近5年显著增多,这与国家政策层面的导向息息相关。研究者紧跟国家政策,开始把视角投向高职院校美育实施上来,一批高质量、指导性较强的文章相继出现。 (一)学校层面美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构建学校层面的美育培育体系是关键。 如何构建合理的美育培育体系?苏冰星在《高职院校美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中提出四条策略:(1)学院决策层需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应出台相应文件,以确保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美育工作的有关规定;(2)促进学科融合,形成美育教学科研合力;(3)推进教学改革,构建美育特色课程体系:以“大美育”为理念,明确美育课程新目标,完善课程建设,拓展实践途径,挖掘美育课程新资源;(4)加强艺术师资培养,打造美育实践育人基地。 美育培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整个学校从上而下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校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教学、科研、人事、教务的高度重视,需要任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老师、团委老师的正确认识和鼎力工作,因而是个大工程。短期内很难有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出现。此类研究文章数量相对较少,但却为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非常有价值。 (二)课程层面的美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很多研究者都把关注点定位在“如何构建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上来。相比构建学校层面的美育培育体系,从课程出发,涉及面较少,主要集中在教学部门,操作上要容易得多,且收效快。因此此类研究文章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 张宜霞在《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高职美育课程体系构建》提出创新型高职美育课程体系:开设审美与美学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创建网络自主学习美育类课程,借助各类学习平台,规定学生修习一定学分的美育课程;设立审美实践课程,建立美育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提升审美能力的意识和习惯。张宜霞的研究对美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比之下,陈沛捷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究》的研究成果对大多数普通高职院校有指导意义:首先,设置美育必修课程,将美育课程设为必修,对非艺术类高职院校这无疑是一个创举,然而意义重大。其次,构建学科交叉的美育体系。高职院校学生课时有限,课程门类众多,如果仅依靠专门的美育课程来是实施美育,收效甚微。挖掘各门课程中的美育因素实施美育,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才是切实推进美育工作的上策。再次,倡导学生社团的美育实践。社团活动从广义上来看,也是一门重要的美育课程。再次,鼓励教师开发美育教学资源。美育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美育的质量。最后,鼓励学校开设富有地方色彩校本的美育课程。校本课程是一个学校课程创新的体现,美育是丰富学生灵魂和精神的教育,校本课程和美育结合,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建立都大有裨益。 在诸多课程体系构建的文章中,邓果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精读》中的思考最为全面细致,从高度、广度、维度、基础四个角度出发,提出美育课程开设的详细方案,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详情见下图。 四、关于在具体课程中实施美育的研究 近五年的研究文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专注一门或一类课程美育实施的研究。这类研究多为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操作性强,对广大一线教师的美育教学有较大指导作用。 李青在《信息化时代高职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教学研究》中提出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的途径:(1)审美情感的唤醒;(2)审美想象的激发;(3)审美阅读的实现,并进一步提出美育也可以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其他课程巧妙地融合,以文化内涵为根基,以审美熏陶为提升,这样的创新才有根基,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完满人性的新时代职业人才。 而钟真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与審美教育的融合》、李玮《高职教育计算机学科中美育渗透研究》、周月英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美育元素渗透》、赵志英《影视艺术与高职学生审美教育问题》等诸多文章聚焦美育在某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策略,正呼应了李青研究成果中“美育应与其他课程巧妙融合”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类研究成果为“大美育”课程观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客观地讲,高职美育研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较前十年的确有很大进步。但跟以德育、智育为主题的研究比起来,只能说是仍处于起步期。随着高职院校领导层对美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随着教师对美育工作重要性认识水平的提高,关于美育培育体系创建、美育课程体系创建和具体课程美育实践的研究文章将会大批涌现,相信未来5~10年可以迎来高职美育研究领域的繁荣期,届时定然有大量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极具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鲁芬霞.构建公共艺术课教学平台 提升高职学生美育素养[J].学科探索,2018(6). [2]岳文韬.高职院校美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