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工作所需,显幼教特色
范文

    [摘? ? ? ? ? ?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幼教岗位的人才,中职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均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要凸显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职业性,无论在教材的使用,还是文本的探究、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既遵循语文学科的共性,又挖掘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的个性,使教学更具职业特色。在教材的使用和开发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发校本教材,或者对已有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在文本的探究方面,要彰显幼教特色,教学时多设计适合幼教岗位的思考探究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与实践应用能力。

    [关? ?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幼教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094-0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对象是初中毕业考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的是将来能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都需围绕着“幼教”这一主题,彰显职业特色,提高学生幼教岗位的实践能力,在实现让学生由“今日中职生”到“明日幼儿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上做好文章。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在教学中必须要凸显职教特色,成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要凸显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职业性,无论在教材的使用,还是文本的探究、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既遵循语文学科的共性,又挖掘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的个性,使教学更具职业特色。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以河南省中职学校为例,笔者所了解到的学校,所选语文教材不尽相同。有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职教材《语文》(倪文锦主编)的,有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幼儿师范学校语文《阅读和写作》教材的,还有选择郑州大学出版社的《阅读与写作》教材(唐群辉、王丹丹等主编)的。无论哪一种教材,在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又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教特色方面,似乎都做得不太理想。高教社的语文教材,凸显了职业的共性,却未显幼教特色;人教社和郑大版的教材,凸显了人文性,职业特色比较薄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开发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编辑了幼儿师范学校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编选了教育名言、蒙学经典、古典诗词与散文、现当代诗词与散文、幼儿文学作品选等内容,以此作为传统语文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删取舍。比如阅读教学,尽量选取适合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小的文章,而对于学生不感兴趣、内容不适宜学生的文章如《风景谈》《反对党八股》《〈物种起源〉导言》《灯下漫笔》《鲁迅杂文:〈战士和苍蝇〉〈夏三虫〉》《我若为王》《废墟的召唤》《变形记》等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如《离骚》《隆中对》《五人墓碑记》《画皮》等篇目,教学时可以考虑舍弃。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一年级时,教师多训练学生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而到二年级,教师可结合学前教育的工作内容,重点指导学生多写幼儿园观察记录、教学设计、实习总结、工作日志等。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

    在文本的探究方面,也要尽量往“幼教”上靠,紧扣学前教育的职业特点进行探究学习。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文本的解读上,由于每个读者的经验阅历、思维视野不同,从文本中感知的信息和理解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对于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理解问题多么深刻,但要求他们所学能为将来的幼教工作所用,一切学习都围绕着“工作”进行。比如当代经典诗歌《致橡树》,本来诗人舒婷是写爱情的,表达对于“极力攀附、单方痴恋、无私奉献”等传统世俗爱情观的否定与不认同,以及对“平等独立、同甘共苦、相知相依”等现代爱情观的倡导与追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前教育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将“爱”作更宽泛的解读,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今后如何更好地爱幼儿?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才是最值得倡导的爱?”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对一个幼儿教师来说,爱幼儿首先要有耐心,对待孩子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那样。他们吵闹的时候,不能厌烦,不能嫌弃,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用心地陪伴他们。”有的学生说:“爱孩子说着容易做着难。我们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科学地关爱幼儿、理解幼儿。比如刚入园的两三岁的小班孩子很多有入园焦虑的情况,他们刚上幼儿园时会哭闹不止,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去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症。比如老师可以带哭闹的孩子去玩他们喜欢的滑梯、玩具,给他们唱儿歌、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等,一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加深幼儿和老师的感情,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依恋情感。一天,两天,三天……只要有耐心,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的。”学生讨论越来越积极,发言越来越踊跃,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接近“就业与工作”——即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幼教职业。而问题的设计,基于《幼兒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师应“师德为先”,即“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而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之前在中学的基础不是很好,属于所谓的“学困生”,单是文言字词的理解难度就比较大;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将来的幼教工作用不上,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但教师只要引导有方,问题设计紧扣着“工作”,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会越来越浓厚的。比如教学《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伟大人物,有如此丰厚的文化思想,所以我们才自信自豪。而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要树立‘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你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们宣扬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让你给幼儿讲伟大的圣人孔子和他的学生的故事,你会如何去讲?”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会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除了认真疏通字词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如老师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性格特点外,还会去探究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课文内容“内化于心”,变成幼儿喜欢的历史文化故事。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查阅资料,了解孔子及他的弟子们还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哪些是适合给幼儿讲述的,如何用浅显生动的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出来。教育部于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这样的课文探究不仅使学习不断走向深入,而且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也大为高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动多做、多说多思。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听得似懂非懂、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学生听得多、动得少,教师这种“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式的讲课方法不仅学生不领情,而且教学效果低下。因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如何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关系?如何让中职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她的名著《童年的秘密》里说过的一句话能给我们以启示:“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想方设法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幼儿文学》也是中职学前教育的语文课程之一,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倡导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比如教学《儿歌》一章时,在学习了“儿歌的特点与作用”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发布如下学习任务: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同学们要带着最美的儿歌去XXX幼儿园陪孩子们共度节日。大家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儿歌表演。

    要求:(1)每个小组选取主题相似或者类别相同的儿歌2~3首上台表演。从主题的角度,有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学会生活自理、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团结友爱、孝老爱亲、诚实虚心、增长知识等方面;从分类的角度,传统儿歌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颠倒歌、连锁调、问答歌、谜语歌、字头歌、谜语歌等形式。所有表演儿歌均要求背诵下来。

    (2)小組(4人左右)合作表演儿歌。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比如组织排练、选择内容、选择表现方式、准备表演道具、准备导语与结语等;另外,儿歌表演至少要用吟、唱、演、画、跳等两种以上的表现方式。

    (3)表演之前,要模拟幼儿教师说导入语;表演之后,要说总结语。其他同学当模拟幼儿的听众与观众。

    这样的“任务驱动”法,《幼儿文学》每个章节的教学都可以采用,比如童话故事讲述、图画故事创编、幼儿戏剧表演等都可以用上,实践证明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不仅有更大的参与热情、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其自信心、表达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前教育的岗位应用能力,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家森.经典诵读[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陈鲜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