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范文

    王萍

    [摘? ? ? ? ? ?要]? 以中药传统流通领域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为关注点,结合近年来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颠覆性变化,分析当前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迫切性,并提出建立高职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及改革路径。

    [关? ? 键? ?词]? 高职;中药学服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32-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合作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指出,至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治环境将更加完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个人医学培训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医务人员将基本满足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本研究立足于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和战略,重点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从我国高职院校中药学职业培训的现状出发,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改革的新趋势、新要求。

    一、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文献回顾和高校官方网站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对五所高职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个性能力型

    这一类型的活动包括重庆三河的员工培训模式。关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分为29组,临床教师1人,教学教师2人,在经费、师资、学生素质、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培训过程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应用能力为重点,将学生分为29组,每组配备1名临床带教教师和2名带教教师。这在经费、师资、学生素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培训模式难以实际运行。

    (二)传统型

    传统模式是“2+1”模式,学校合作和大学合作模式,如“2+1”“教师交易+湖北中医学院”和“两阶段、三步骤、四步骤”,安徽省的各个中医学院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多元全面型

    山东省的中医学院“基地广、平台大、模块灵活、多接口”的培训合作学院与保山中医学院博学、技术重点、校际合作、古今结合,“德才兼备”的培养属于这一类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鲜明

    以上三种培训方式不能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只有将专业特色永久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基本竞争力,体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几乎每一所高职学校都会遇到师资队伍建设困难的问题:一方面高学历(本科及以上)教师难以引进,新晋青年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有经验的老教师面临退休,专业的职业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许多不足,专业教师经常参加许多课程(从基础职业课程到基础职业课程和职业培训课程)。

    (三)教学制度建设滞后

    专业的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必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创新,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往往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解决。

    (四)综合开发难以实现

    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总结,医学院校工作人员的培养方式,只有突出实用技能,注重技能培训,依靠培训公司解决就业问题,才能经历传统的一步到位的过程,但在理论与实践、中西医结合、医德医术等方面力求完善是不现实的。“宽口径、厚基础”是“规训”人才的标准途径,窄口径、多适应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当专业知识水平降低,使用专业技术的可能性增加,适应能力就会提高。[1]

    三、高职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以中医药为重点维护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中医人才已经成为稀缺人才

    药品安全和公众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和谐和国家公共安全,对药学服务人才的用药咨询需求与日俱增。中医服务型医学人才是专业从事中医药质量管理、仓储、医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这些都是保证中药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又必要的方法。随着国家卫生企业的发展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工作者的工作不再只是“抓药”[2],而是从以保障供应为重点转变为以质量保证和医疗指导为重点。

    (二)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结合执业医药师(中药师)考试大纲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是高职院校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纲合理吸收了世界范围内执业药师遵守的药品治疗管理工作所要求的专业原则,并围绕执业药师(中药师)参与质量监督和中国临床药学服务所需的相对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操作系统的实例和內容要点。

    四、研究建立高职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将成为中医药教育的主要内容,回到中医药教育的核心,建立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一)高职以培养药学服务人才为目标

    要适应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质量管理技能和中医药仓储管理技能的服务型人才,具有管理药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患者在医疗过程和中医病防治中用药提供质量保证和合理指导。在教学中,高职人才培养须以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为主要内容,运用中药知识和实践方法,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中药服务能力。

    (二)对高职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信息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深入融合传统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在“互联网+”医疗卫生背景下,医疗需求和患者医疗主要是医疗卫生、便民医疗、个体诊断和优质医疗。不同的中医告知方式有助于患者和群众从多方面了解中医药信息,达到惠民的目的。

    2.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政府卫生服务的目的是满足公民基础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需要。在健康和疾病方面,卫生服务将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保健到预防保健,从治疗疾病到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中,中药有安全、健康的天然益处,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的优点和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价值。

    3.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大学生中医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要求,开展适应当前形势和时代变化的创新创业培训。加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培训,提高他们对中医药创业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增加高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专业的发展。[3]

    五、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

    (一)模块化培养

    将每门课程和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实践整合为模块,创建课程,按模块分配教师,这些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就业政策和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灵活的重组和调整。与以往相对孤立、僵化的课程体系相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就业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并将其组合成相应的技能课程模块。

    (二)注重中药学传统诊疗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缺乏传统的师范教育,教师以“师生”的形式进行深入交流的能力较差,学生很难取得高水平、独特的临床实践,而且很难回归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和效益,导致中医药人才培养不力,传统的中医诊疗方式不好,而缺乏对中医药一线队伍的思维和行为能力、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认同。[4]

    (三)在教育标准化的同时,结合区域效益,培育中心竞争力,引入差异化

    要不断推进招生的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发展和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方案的差异化,有三个难点:一是如何进行个性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培训,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避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三是如何将区域效益与规范教育相结合。

    (四)加强中医人文素质教育

    中医人文素质观的核心是对患者的疾病与健康、权利与需要、人格与尊严的关怀。现代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建设,导致对患者缺乏认识、尊重和关怀,缺乏主动性和工作热情。

    (五)多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

    实践表明,当前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高等教育机构的职业培训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已经融为一体。[5]在人才培养中,既要注重实用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文医学素质的培养,还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总结

    新的改革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对医药行业的教育方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必须借鉴以往的经验,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区域效益,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探索更多实用性高职院校中医药人才服务培训和社会中医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邓献良,陈吉文,周乐清,等.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7(10):799-800.

    [2]曹立亚,苏力,徐敢,等.新加坡药剂师制度介绍与制度借鉴[J].中国药师,2017(4):572-574.

    [3]徐蓉.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J].医药导报,2018(1):130-132.

    [4]张彩霞,史亚飞.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综合设计与探索[J].浙江中药学药大学学报,2016,37(6):796-798.

    [5]劉晓辉,田润平,姜幼明,等.基于产学研结合下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9-11.

    编辑 王海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