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解放思想 创新课堂
范文

    叶翠萍

    [摘? ? ? ? ? ?要]? 通过对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的剖析,指出其五大误区,同时从五个方面论证解放思想、创新课堂的方法和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向四十分钟要效益”。

    [关? ? 键? ?词]? 体验式;能力型;互惠型;快乐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60-02

    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神话,这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一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打破了经济体制的僵局,这是解放思想的力量。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

    不解放思想,科技没有飞跃,制度无法健全,文化不能发展,时代不会进步。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在呼唤着同一个声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教育领域更是因解放思想的力量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理念创新了,教材重编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评价多元了……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肩负着交予学生知识、启发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任,更加感受到解放思想、创新课堂的重要性。

    一、解放老师“给”、学生“收”的思想,创建受欢迎课堂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对母子,在一个周日的下午玩起了扑克。一个下午的时间,小男孩都输给了妈妈,但却仍然心情愉快。最后,妈妈说:“儿子,妈妈这里的牌,你可以任选,妈妈让你赢一局。”可是无论妈妈给哪张牌,小孩都说不要。妈妈觉得纳闷:“妈妈对你那么好,为什么给哪张你都不要?你究竟要什么呢?只要妈妈能给你的都给你,你是妈妈最心爱的宝贝。”小孩听了,抱着妈妈要求她把这段话再说一遍。他说:“妈妈,你陪我聊天,陪我游戏,这就是我最需要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和体会。是的,作为妈妈,不能了解到孩子需要什么,很可能会在筋疲力尽时也得不到孩子的感恩;而作为老师,如果不能了解到学生需要什么,很可能在大声疾呼时,也得不到学生的一丝共鸣。

    老师之所以经常犯如此的错误就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思想禁锢着我们的思维。我们只是想到只要我们“给”,学生都得“收”,我们“给”得那么辛苦,他们就应该愉快地接受并表示感激。正如我常这样想:“我的课准备得那么充分,讲得那么有条理,为什么他们会不喜欢听?”也正如我常对学生说:“老师对你那么好,你却这样回报老师?”可是学生脸上依旧麻木的表情让我无限苦恼,激情减退。

    其实,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两方面,而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不能一味地抱怨学生,更多地应该反思——我,有没有解放思想?我,是否清楚学生要什么?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学生的思想也越发个性,我清醒了,我们必须解放老师“给”、学生“收”的思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解放老师“主”、学生“次”的思想,创建体验式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主角、领导者,而下面则是一群似乎渴求知识的学生。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老师被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主要位置,而学生却被放在了次要角色,无法发挥个性和特长。上课时,老师常常会根据教学的大纲,指挥学生第一步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这样何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布置学生做什么,班干部做什么,这样何以达到锻炼学生自主发展的独立能力?所幸,新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如项目教学、生本教学、职业素养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开展体验式课堂。我也迈开了逐步探索、不断尝试创新课堂的脚步。如在学习“职业礼仪”一课中,我指导学生把课室扮成职场,动员学生以职场标准,践行所学的礼仪知识。如此,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参与设计、规划、组织、安排、演绎、评价等各个环节,课堂成为职场礼仪总动员。又如在教学价值规律一课时,我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课件制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折星星,团结合作,展开效率的竞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更好地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价值规律这一难点。从而,課堂不再沉闷,学生不再被动,难点不再纠结。所以,肩负解放思想重任的同仁们,立即行动吧!

    三、解放老师授“鱼”不授“渔”的思想,创建能力型课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于时代的客观因素,我们的教学走上了一条授“鱼”的道路,这是纯粹的“灌输式”的教育,不适合当前社会的需要。著名的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埃德加·福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在这一点上,老师要及时走出思想的误区,解放思想,尤其在德育课教学上,如果一味地只是灌输条条框框的理论,学生很难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甚至不愿接受知识。于是,我努力地解放思想,创设这样的课堂:有音乐让学生欣赏、有图片让学生观察、有故事让学生分享、有游戏让学生挑战、有小品让学生表演、有比赛让学生竞争、有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案例让学生分析、有讨论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知、信、行的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能“渔”,且得“鱼”。

    四、解放老师“会教”、学生“不会学”的思想,创建互惠型课堂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起初我不能理解,不能认同,经常抱怨我的学生“不会学”,但是从一次教师培训中的“猜字游戏”中,在培训老师的启发下,我改变了自己的这个观念。猜字游戏中,甲方除了不能直接说出答案之外,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传递、表现信息,这就像我们老师上课,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以让学生理解、体会、掌握、运用;乙方则希望甲方能够形象地传递更多的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出答案,这就像学生上课时,凭着兴趣、性格、知识范围、理解能力来学知识,运用知识。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凡语言比较生动形象、能根据对方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传递方式的甲方,比语言贫乏、方式单一,甚至自己都不懂如何传递的甲方,要更加能够让乙方成功说出答案。这就好比,作为老师,既要具备既综合又专业的知识,又能掌握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兴趣、性格、知识范围、理解能力等,还能使用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肢体语言来表达。所以当我们抱怨“学生不会学,学不会”的时候,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你的知识深度、广度够吗?你掌握学情充分,并根据学情认真备课吗?你上课的方式形象、生动、清晰易懂吗?

    五、解放“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思想,创建快乐型课堂

    “学海无涯苦作舟”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座右铭,似乎学习就是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似乎学生就是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学习成了一趟苦行,课堂成了一次炼狱,学生成了一群苦行者,这就是“中国式学习,中国式课堂,中国式学生”。

    再者德育课,一直以来就被戴上了“闷”的高帽,一堆抽象的概念,一堆枯燥的理论,一堆死记硬背的教条。于是,老师“照字念经”,教得“闷”,学生把它视为“杂科”,学得“闷”,甚至在我担任德育课教学工作之前,我也怕“闷”。然而,在新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慢慢发觉,其实利用一些技巧,我們是可以给德育课“解闷”的,我们是可以打造快乐课堂的——用趣味的导入,创设快乐情境,用趣味的分析,把概念、理论、教条“起死回生”,用趣味活动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正如在西方一些国家,学习是学生自身的需要,课堂是动眼、动口、动耳,更动脑、动手、动脚的游戏。还有一名校长因为天气太好的原因,给学生放假一天,让学生把课堂开到户外、野外、家庭,从而更大、更宽、更广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所以德育课堂,可以是一次“一站到底”的比赛,可以是一次“非你莫属”的较量,可以是一次“职来职往”的模拟,可以是一场“心灵有约”的互动,可以是一个“七嘴八舌”的论坛,可以是一次“唇枪舌剑”的辩论,可以是一趟“五味杂陈”的旅行……课堂,可以是快乐,也应该是快乐,一定是快乐的!

    解放思想,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夸夸其谈,还要认真分析,付出行动,从自身做起。如果有人问:“谁更应该解放思想?”,我的回答就是:“自己更应该解放思想!”如果又有人问:“教师如何解放思想?”我的回答是:“从创新课堂开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我们的思想之花在教育战线上开得更加绚丽、灿烂!”

    编辑 武生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