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 |
范文 | 洪艳红 [摘? ? ? ? ? ?要]? 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贫困学子的精准资助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攻方向。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中还存在对象认定缺乏精准度、形式单一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一名院校辅导员的视角,分析阐述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首先分析大数据技术以及精准资助工作的现状,然后对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梳理阐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资助方法的优势,对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化的扶贫意义重大。 [关? ? 键? ?词]?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大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218-02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普惠性的扶贫措施,也是我国扶贫减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是落实我国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主战场”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产生,学校内贫困学生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并且精准资助涉及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这是一个不可以被忽视,必须完成的指标,然而,实现贫困生的准确鉴定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学生的准确经济数据和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方法和系统,有必要采取一种高效的数据计算和技术分析的手段,来完成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和资助的工作,大数据技术就是上述有效的技术之一。在本文中,以辅导员的角度基于大数据来探索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路径,以期为提升我国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大数据技术与精准资助工作分析 (一)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成长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它可以收集、储存和关联分析大量的数据,并为新知识的发现提供数据支持,创造新的价值,进而提升新的能力,甚至从另一方面看大数据技术本质是一类新型服务业态和信息技术。 (二)大数据与精准资助工作 精准资助的重点在于准确地识别,所以把大数据技术引入资助贫困学生中就可以实现贫困学生的准确识别,利用这种大数据技术,建立起专业的信息数据系统,包含学生的医疗、旅游、消费、银行卡支付和所有的信息数据都嵌入数据系统内部,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效、真实的贫困学生信息,然后完成贫困学生的準确识别。这个认证过程不仅科学、客观、公正,同时也得到了相关数据,了解到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为精准资助有关的工作提供真实并且有效的相关数据[1]。 针对不同种类贫困生的多种情况提供资金援助,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准确合理的帮助就是精准资助的确切含义,因此,精准资助工作实施的关键在于确定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把大数据技术带入高职院校精确资助的工作中,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进一步收集和分析数据,挖掘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分析大数据的结果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阶段性需求,来制定满足学生需要的丰富的资助内容和形式,以推动精准资助工作的落实。利用大数据技术特有的实时监测、收集贫困学生的生活行为,例如课堂表现、心理变化、学术和日常的社会活动记录,其中包括微信、微博、网络行为,通过生活记录的分析找出这些数据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学习态度、人生态度、道德素质,以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各项能力培训策略,从物质、精神和学生的其他各角度进行个性化的并且有差异的资助,以确保精准资助真正得到准确落实。 二、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象认定缺乏精准度,影响资助的公平性 精确识别和认定贫困学生,以确定帮助对象为出发点,以实现民办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这也是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方面的困难之处。目前中国大多数贫困生在高职院校认定工作遵循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两份中央文件[2]。在具体办法上,通常是按照“学生自主申请→院系评议→学校审核”的流程进行的,认定的依据一般是生源地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街道办、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然而,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依据以及流程都存在一定的“盲点”,难以精准识别出需要资助的对象。 (二)资助形式较为单一,陷入重物质帮扶轻发展性育人的误区 贫困是一种复合性的社会现象,其不仅表现为物质层面的匮乏,也常常伴随着精神层面的贫乏。高职院校资助贫困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帮扶的层面,还应当深入发展性育人层面,帮助贫困生解决精神、心理、人际、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达到资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贫困生资助工作离上述理想状态还相距甚远。具体来讲,在物质帮扶层面,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建立起以“奖、助、贷、减、免、补”为核心的“六位一体”式贫困生资助体系,基本上能够覆盖所有的贫困生,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内容主要集中在帮助他们解决学杂费、生活费等经济资助上,属于外源式帮扶范畴。但是笔者作为辅导员,在工作中发现扶贫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的事项。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物质帮扶与发展性育人相结合,要力求从外源性帮扶与内生性激发两个层面去解决贫困生在学业与生活中面临的难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贫困生资助形式单一、重物质帮扶轻发展性育人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物质帮扶容易而发展性育人难。显而易见,对贫困生进行物质帮扶是高职院校一项比较容易开展的工作,只要按部就班地走流程,将专项资助资金、资源集中统一发放就可以了,既不存在经费压力,也不存在操作困难。相较而言,发展性育人则要细碎、烦琐得多,其中既涉及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又需要经常性的人文关怀,还要根据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体特征给予特定的生活帮助、勤工助学帮助等[3]。这就需要班级辅导员以及院系开展大量的相关工作,且见效难度大、时间长。 (三)资助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资助成效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相对贫困仍然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由此凸显了贫困生资助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资助体制机制,才能确保资助成效的稳定性和高质量。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严重制约了资助成效。具体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贫困生认定的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制定的贫困生认定周期一般为一年,每年特定时间进行一次贫困生资格审核,一旦确定以后,该年度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就直接依据审核结果展开。尽管这种制度有利于维护资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也存在认定机制僵化的弊端,由此引发以下不良后果:(1)部分贫困生为持续享受国家和学校的贫困补助,隐瞒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事实,而学校又缺乏追踪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变化的能力和手段,由此导致资助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2)因突发性因素致贫的贫困生难以及时被纳入贫困生目录,而临时申请贫困生资格又往往流程冗长,处理缓慢,降低了资助的时效性[4]。 2.资助工作模式不成熟 首先,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因此就需要一支稳定、专业的学生工作队伍。但现阶段,很多地方的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贫困生资助工作队伍,基础性工作一般交由班级辅导员落实,审核工作则由学生管理部门完成。这种状态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人数不足、人员变动大、专业性欠缺等问题,影响资助的成效。其次,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群体数量较多,客观上需要校方建立信息化的贫困生资助管理平台,以更加高效、快捷、准确地实施资助以及管理工作。但是,不少高职院校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大量与贫困生资助事务相关的案头工作仍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使贫困生资助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三、基于大数据精准资助的优势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落实精准认定 大量的学生意味着更多的信息,传统的扶助方式下就不能合理地收集这些信息,但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分收集学生的资料并全方位整合。在一般情况下,精确资助学生的任务是收集以下几类:学生的家庭,也就是家庭经济能力、家庭构成和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教育费、在校学生资料,包括学习成绩、出行记录、校园消费等,学生的银行卡消费信息、社会信息。使用大数据技术并收集归纳这些信息,从海量的信息中分析挖掘相关有效的贫困学生信息,根据贫困学生提供的真实证明材料、个别学生的反映、评估小组的最后意见等,完成特困学生精准认定任务。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资助 精准化资助其实是包含多个方面的,包括被扶助人的精确化,还包括扶助的内容、资金的种类、扶助的时间和形式,因此,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确化资助工作理念是必须在正确的时间,为真正需要资金的学生提供适时资助。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广泛收集实时的学生在校信息、学习成绩数据,通过微信和QQ等网络途径实现学生信息的获取,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并通过比较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完成对学生的求学心理、生活态度、个人发展需求的实时监控和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扶助的内容和形式。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管理资助工作 让学生在许多高职学校的资金只限于补助金的形式,并且在支付补助金完成后不会对补助对象实施后续的跟进和管理,此种做法显然不同于精准资助工作要求的目的,因为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本身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续跟进和管理,但是高职院校一般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和管理补助对象的状态并及时评估后续贫困学生的资助状况,对对象不满足条件的情况,应及时调整资助政策。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是落实我国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主战场”之一。本文以一个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视角,主要研究分析了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完后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以及精准资助工作的现状 主要工作包括: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以及大数据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 (二)对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主要问题包括:对象認定缺乏精准度,影响资助的公平性;资助形式较为单一,陷入重物质帮扶轻发展性育人的误区;资助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资助成效。 (三)梳理阐述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资助方法的优势 主要优点包括:大数据技术的准确性有利于落实精准认定,实现学生的个人理财,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资助工作的动态管理。 本文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化的扶贫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石玉昌.以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进贵州连片贫困地区教育脱贫路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8(3):35-41. [2]梁莉莉.高职院校实施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曹菲.善用大数据做好扶贫工作[J].人民论坛,2018(4). [4]严俊乾.“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5-36. ◎编辑 马燕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