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双元育人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应用 |
范文 | 过尘杰 [摘? ? ? ? ? ?要]? 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课程课时局限性大,知识点多且枯燥,内容与生产实际关联性弱,教学效果差。以“双元”育人理念为契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食品添加剂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考虑到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早认识岗位,更好地适应工作提供帮助。 [关? ? 键? ?詞]? 案例教学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66-02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与现阶段的不足之处,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目标。[1]其中一条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强调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2]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存在差距,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磨合,社会整体认可度不高等问题[3]。校企合作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且对学生、企业、高校三方均有益。对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有助于提高学习热情,降低就业难度。对于企业,培养有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无疑是为企业积蓄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高校,借助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完善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促进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4]。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通过将生动真实的案例融入教学组织过程,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 食品添加剂是高职高专食品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食品检测与食品加工等主干课程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内容杂、范围广、知识点繁多但逻辑性不强。而且,各种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不同,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较好的化学功底作为基础。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的关键[5]。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的真实工作案例,从而将原本枯燥、呆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6-8]。 本文在校企“双元”育人背景下,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应用,探索高职食品专业课程改革途径。 一、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是以企业实际工作情景为基础,以添加剂相关案例为载体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案例的引入、讲解、讨论、拓展,完成对知识点与重难点的讲授。本项目实施方案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前准备 1.联系企业,实地走访调研。通过与企业人员积极、深入地沟通,学习了解最新技术,掌握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与技能需求,将这些关键信息提炼整合,作为案例的核心与关键点。比如能够查阅国家相关标准,了解常用添加剂的基本性状,针对不同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添加剂,生产过程中规范且高效使用添加剂等。整合调研信息,与企业专家交流后共同设计出既体现企业生产、研发、品控各环节所需的核心技能,又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并设置讨论问题。 2.建立完善食品添加剂课程案例库。除了企业提供的案例,还需要补充其他案例,如热点话题、新闻事件、产品实物等。案例库的建立不是单纯引用、积累例子,而是要对事件、产品、情境等进行完整设计,包括基本阐述、材料整合、话题导向、讨论设置等。 3.编写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以企业需求为基础,调整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学时,对23大类食品添加剂进行选择,挑选最常用的几类添加剂进行重点教学。同时结合案例库与课程内容,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融入。如下图所示,按照“案例引出—原理讲解—回归讨论—拓展应用”的基本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做好准备。 (二)课中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以着色剂(食用色素)章节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案例引出:购买颜色丰富的水果硬糖若干。让学生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对糖果进行观察体验后评价该糖果产品的感官性状,引导学生关注水果糖的颜色。然后让学生观察产品的标签,找出对色泽起作用的添加剂,由此引入本章内容——着色剂。 2.原理讲解:教师指导学生对所找出来的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展开了解,加深学生对色素在糖果中应用的印象,并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所有的添加剂使用都要符合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系统的讲解,如着色剂一般分为天然与人工两大类,分别有何特点,各自的代表性着色剂及理化性质等。 3.回归讨论:回到水果糖的例子,设置相关问题,如水果糖中使用的着色剂是否属于同一类型?是何类型?厂家选择该类型着色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4.拓展延伸:对案例进行深化,布置相关思考题,如为了保证着色效果,着色剂在糖果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综上,通过水果糖的案例将与着色剂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贯穿整堂课,同时以着色剂在生产加工中的实际使用为教学重点,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三)课后总结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情况、课程反馈等内容,总结并调整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将教学情况与效果及时与企业沟通,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教学设计。 二、实践效果 结合近两年来的教学评价以及收集到的学生的反馈,案例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較为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逐步思考并不断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在不断深化的认知与探讨中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学习与理解,融会贯通,学为己用。教师因势利导,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参与者都能进入设定好的讨论情境中,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生动、活跃,学生与教师在这种氛围下则愈发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学生在不断地讨论中还能形成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全面看待问题等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校企合作深度 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因此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储备,并能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事热点,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形成课程体系与教学重点。此外,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作为辅助。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提高企业参与度,通过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使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开发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更贴近企业实际,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毕业生,同时有利于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促进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入手,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强化学生对合作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提高学生在合作企业从实习生最终成为正式员工的比率,由此让企业受益并愿意投入“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三、改进方向 基于“双元”育人的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实践,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并完善案例教学库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以丰富的案例素材作为基础,由此可见建立并完善案例教学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师结合热点、重点,日常搜集各种案例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要建成一个数量足够的案例库来说远远不够,可以发挥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从企业的生产实践、经历经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档案资料等着手,动员多方力量共同补充并完善案例教学库。 (二)建立并强化课程间联系 食品添加剂课程本身具有课时少、理论知识多且繁杂的特点,通过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建立并强化联系,可以有效弥补实践课时与机会少的缺点。比如,可以联合食品加工类课程,增加对食品添加剂实际应用的学习,联合食品检测课程,增加对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的学习与了解,使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全面,也能通过围绕同一知识点,从理论、应用、检测等多个方面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结论 在“双元”育人理念的背景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法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既能在教学内容上更贴近企业实际,将原本枯燥、呆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毕业生,也能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关注企业需求,提高企业参与的热情与深度。当然,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课堂教学改革,都还有很多改善与提升的空间,相信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完善,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合作反馈。 参考文献: [1]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32-38. [2]吴婷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失灵的表现、成因与管理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8(19):33-40. [3]钟南京,胡坤,毕水莲,等.校企合作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7):64-65. [4]殷志扬,冉云芳,钱鑫.人力资本专用性、学生流失率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紧密程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4):78-88. [5]沈会平.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46-347. [6]栗昇.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食品,2018(22):16-17. [7]张秀凤,付丽,申晓琳.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19):97-99. [8]毛晓英,万银松,蒋彩虹,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7(22):86-88.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