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成长路径探析
范文

    [摘? ? ? ? ? ?要]?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价值感、成就感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象学对教师调整工作状态的潜在影响非常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实践性。对当前教师成长路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教师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现象学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 键? ?词]? 现象学;教师职业;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212-02

    一、现象学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作为特殊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态度,打破

    了传统的哲学方法,呈现出一种新型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巴斯·莱维林教授认为,现象学精神真切地牵引着我们去“想”和“做”,影响着我们去行动、去思索。

    现象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现象学的精神内涵我们能够感受到教育学的信念与追求。因此,通过现象学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现象与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教育学的一种反思与探讨。现象学积累与总结,对教育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象,现象学理论是具有反思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认为教育活动应当在生活世界中去发现和体验,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教育实践,并结合存在问题进行反思。[1]

    教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育人活动使人们回归到本来面目。在现象学视角里,这个活动不仅仅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互动的方式,更要在此过程中探寻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与学生一道探索真理,对于双方才是共赢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在特定的教育教学互动场所共同感知、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生命之间的交往。

    二、教师职业成长路径存在困顿的原因

    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因成长路径不清晰而产生困顿感,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不佳、教学效果下降、工作热情度不高、价值感不强、自我职业生涯迷失等问题。教师常会因为期望感和价值实现不匹配产生心理落差,工作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从而变得不自信、不愿担当、效率低下、无法放松,自我的价值感和使命感越来越弱。

    (一)教师成长路径的发展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与教师自身成长路径密切联系,不同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所关注的焦点也各不相同,其所关注的内容及感受也会有差异,因此总体呈现出波动的状态。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早期是关注生存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工作热情度高,会把课堂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争取获得更多的认同,他们对同事是否接纳、领导是否认同等尤为关注。而后教师进入关注情境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更多关注教学成果、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呈现教学信息等。当教师适应了前面两个阶段后,开始进入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会更注重因材施教,考虑不同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需求不同,以长远的眼光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师职业决定了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促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升,但是教师在社会中承担着更多的角色和外在压力,容易使教师面临角色冲突等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面临的是具有独特思维和个性的学生,既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又要教授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经常面对合作企业、学生家长等对于学生的期待。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容易使教师自我定位迷失,当学生不积极、不配合或家长不予理解的时候,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持续降低。

    在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定,这种评定来自对自身工作的成就感和效能感。由于角色的多样性,教师会出现压力不平衡状态。如果持续在压力状态下工作而不进行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职业成长困顿,它随着教师的去个性化而呈现上升趋势。

    (三)教师面临的成长困顿

    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我们发现教师感觉到职业成长路径定位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任务重,绩效考核难度大;工作过于细碎,不能专注于做一两件事情;工作消耗时间多但是成效不如预期;工作环境单调沉闷。教师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有时候会出现情绪不稳、职业迷茫等情况。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担负着指导学生学业、组织学生竞赛、技能培訓、教改科研、社会服务等任务。与此同时,教师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必须参与教师聘任、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学校往往积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但存在只注重业绩而疏于人文关怀的情况,这一现象亟待改观。

    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师职业成长路径问题的启示

    (一)反思意识:社会、家长给予更多理解

    现象学强调通过观察现象,从而获得对事实本质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重要手段,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途径。反思是“将经验的目光朝向我们的心理之物”。[2]因此,要理解并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成长路径问题,就应进行有效的反思。教师要思考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过程中推进自身的发展。同时,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周围的批评。社会舆论及传统认知中的尊师重教让大众对教师有完美的印象,这也给教师群体无形之中施加了很大压力,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背上了更多的压力。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构建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浓厚的科研氛围、畅通的沟通渠道。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推动教师在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二)强调交互主体性:智慧的传递与情感的沟通

    交互主体性,就是自我在构造出事物和由这些事物所组成的自然视域之后,再通过立意方式构造出他人以及由他人所组成的社会视野问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相长,给予对方最大的支持。

    教育教学活动一定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必须在此活动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3]与此同时,现象学探究的是专注于生命、生活、生存意义的活动,它是一种全过程的反思活动,强调对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反思与探索。

    (三)回到事实本身:学会悦纳自我

    现象学教育学把生活世界作为其探寻的起点和基础,认为教育要植根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提出教育的目的与价值[4]。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真实的、鲜活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应将教师的教学经验、生活体验等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克服成长路径困顿感的关键在于加强自我调适和自我激励,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明确职业定位并获得清晰的发展规划,将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延伸到职业幸福感。伏尔泰说:“工作可以阻止三大坏处:无聊、邪恶及欲求。”教师应将职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通过教书育人活动帮助学生成才,通过不断创新促使自身教学技能提升,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幸福感。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幸福因子,才能不断激发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克服职业成长路径困顿感。

    (四)教学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的效能感和职业承诺感

    教师通过针对教学信念与教学能力的总体评估来看待自身的教学工作是否有价值,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5]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感、效能感越强,工作积极性越高,职业成长路径困顿感越低,反之,教师的价值感、效能感越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越低,职业成长路径困顿感越强。因此,在工作中,应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教师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

    教师的职业承诺感是教师根据职业的定位进行活动的重要准则,是教师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在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保障,如教师培训、教师技能提升等,以此增强教师的职业承诺感,从而使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缓解职业成长路径的困顿感,推动教师勇于承担时代使命,敢于担当,提升自我价值。

    四、结语

    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困顿感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因此,要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师职业成长路径困顿问题,就必须并通过现象学的理论方法有效地反思并采取相应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获得更强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参考文献:

    [1][2][4]朱家安,常婷.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摭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金黛莱.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交互主体性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5]刘结.“现象学与教育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7(1).

    ◎编辑 司 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