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清三代官窑瓷器鉴赏指南 |
范文 | 张琼文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在歐洲掌握制瓷技术的一千多年前,中国就已能制造出精美的瓷器。历经汉、唐、宋、明代的发展,清代的制瓷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事业的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清三代”官窑瓷器,无论工艺、器型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选料考究、做工精致、绘工细腻、图案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分兴盛,瓷器成为了仅次于中国书画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第二大门类。在这十年间,“清三代”官窑瓷器屡创佳绩,拍出了一个又一个天价,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与学习清代瓷器的鉴赏知识,投资“清三代”官窑瓷器成为了许多企业、古玩爱好者以及收藏家的热门选择。 “清三代”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自康熙平定叛乱后,政局稳定,朝廷开“博学鸿词科”笼络文人,清朝文化整体上趋于繁荣,三代帝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艺术与历史造诣极高,对古物鉴赏十分喜爱。清代朝廷通过各种方式汇集天下古物珍玩,内府蓄藏丰厚,所藏历代名窑瓷器纷繁多样、数量庞大,还大量仿造宋、元、明各朝瓷器,并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帝王的鉴藏需求。加之清人入关后继承明代传统,沿用明制,将瓷器纳入礼器范畴,宗庙祭器皆用瓷,也是瓷器受到珍重的重要原因。自康熙十九年(1680)开始,朝廷开始重视景德镇的窑业发展,派遣督窑官赴景德镇督造瓷器,景德镇官窑生产方逐步复兴。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对御窑厂管理有方,设立督窑官监督窑业发展,为提高官窑瓷器的技艺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康乾盛世时期御窑的制瓷技艺高超,造型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纹饰绚烂繁缛,“清三代”官窑瓷器可谓是标新立异、雅俗共赏,是康乾盛世的真实写照。 康熙时期 康熙时期历时61年 (1662—1722),在60多年里经济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繁荣。大规模的官窑瓷器生产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在平定吴三桂三藩之乱后正式恢复景德镇御器厂,并设立专门的督陶官,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监管,康熙时期著名的督陶官有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因而清代出现了以督陶官姓氏命名的臧窑、郎窑、年窑。名臣刘源在康熙中晚期主持窑务工作给康熙御窑厂的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而且也是文学艺术素养极高的诗人和画家,在他的监督参与下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极大的创造和革新。 官窑作为皇家窑口,它所烧制的瓷器与皇帝的喜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康熙皇帝生性好动,自幼习武,英勇善战,喜欢出游狩猎,因此康熙时期的瓷器器型硕大,雄浑挺拔,造型古朴凝重,胎体厚重,相较于清代其他时期的瓷器重量偏重,较大型的瓷器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并且开始生产仿制古代青铜器、宋窑、明窑的仿古瓷器。早期瓷器浑厚粗重,很多瓷器底部会出现“火石红”现象,胎土釉料淘炼不够细致干净;到了康熙晚期,胎土、釉料的淘炼工艺细节得到改善,制作更加精细,无论大件小器都制作精良、旋削认真,修坯一丝不苟,几乎没有接口痕迹。康熙时期对瓷器底部的处理非常严格、讲究,碗类器皿的底足普遍采用挖足的手法,挖足不仅方便使用,而且造型也显得更有神采,由于康熙瓷器的底部经过处理之后产生了各种变化,成为后世鉴定的重要依据。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青花、珐琅彩、洋(粉)彩、五彩、素三彩、颜色釉、斗彩争相并映。这一时期颜色釉的出现使得制瓷业有了极大地发展,如“臧窑”出产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浇黄等等,“郎窑”的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祭红、洒蓝、瓜皮绿、孔雀蓝、豆青、金银釉等等花色品种纷纷出现,争奇斗艳。康熙时期制瓷业有很大的创新,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珐琅彩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着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其重要特征。 雍正时期 雍正瓷器的制作水平和艺术品质是清代最高的。雍正皇帝虽在位只有十三年,但其文学和艺术素养极高,雍正帝本人礼禅好道,喜欢在室内冥想修行,所以室内的陈设秀雅幽静,形成了雍正瓷器典雅秀丽、精致圆润的器型风格。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所见的汝窑水仙盆、三足洗、钧窑花盆、宣德红釉僧帽壶等,实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文博机构,据档案记载,这些精美的瓷器摆放在皇帝所居住的宫殿、书房和所经之处。雍正时期御窑厂仿古瓷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可谓“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清宫旧藏的宋代至清代瓷器有力说明了清代统治者的鉴藏趣味和审美取向,从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可知,雍正皇帝不断将宋代及明代名窑瓷器原物发往景德镇,或将清宫制作的木样或画样发去,并令“依样烧造”。 雍正时期粉彩最为突出。粉彩是一种从珐琅彩发展出来的釉上彩瓷器,粉彩的大肆流行取代了康熙五彩瓷的地位,在康熙晚年被发明出来。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由于粉彩能够显现出色彩浓淡的变化,所以很适合在瓷器上描绘花卉鱼鸟。《陶雅》中提到:“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妍夺目,工致殊常”。《饮流斋说瓷》中也说道“:粉彩以雍正为绝美”。雍正瓷器淘治精细,胎制轻薄细腻,修胎工整。造型一改康熙时期的雄浑敦厚,变得清雅秀丽、细腻典雅。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唐英本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加之其做事认真热诚,造就了雍正窑单色釉瓷的制作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是清代御窑厂生产瓷器数量、工艺水平的顶峰时期。乾隆帝一改雍正帝瓷器秀丽典雅的风格,转向更具有装饰性,纹饰繁缛,融入了西方的生产工艺,在瓷器造型和工艺上较前代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康熙帝喜爱写诗作文,经常鉴赏自己喜爱的瓷器,查询此物的有关历史,并写下相关文章论著,甚至还将自己的诗词刻在喜爱的瓷器上。乾隆皇帝极高的文学艺术涵养,并且拥有一套自己的审美体系,著书论著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乾隆帝经常指点瓷器制作,亲自参与瓷器的造型设计、上釉、花纹样式、烧造,如果烧造的不满意还要罚款。 乾隆瓷器造型多种多样,器型端庄规整,出现了转心瓶、镂空套瓶、鹿头尊、玲珑瓷等等造型。胎制薄厚适中,釉色温润如玉。清人朱琰著《陶说》,其中说道;“戗金、镂银、琢玉、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著作无不以陶为之”。足以见得乾隆时期瓷器制作和使用的盛况。许多小件乾隆釉色瓷器底部有支钉痕迹,仿哥窑瓷器底部有七个圆形支钉痕,俗称“七星盘”。 “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清廷选派督陶官有着密切的关系。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 内务府员外郎唐英被派驻,唐英任督陶官近30个春秋,成绩斐然。唐英初为督陶协理,乾隆四年升为督陶官,因此一般人将乾隆时期的官窑,称为“唐窑”。唐窑瓷器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乾隆官窑的兴衰与唐英主事的始末相始终。乾隆时期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顶峰,也是走向衰退的转折点,乾隆以后国力衰退,列强入侵,御窑厂再也无法生产如此奢侈繁缛的瓷器了。 结语 清三代官窑瓷器是专供皇家使用的御窑瓷器,造型多姿多彩,釉色透亮,做工精致细腻,纹饰繁缛富贵,展现了康乾盛世的雄厚国力与清代艺术的高深造诣,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清代官窑瓷器除了用于皇家使用,还用于赏赐王公重臣,不可轻易得到,在当时就具有极高的政治与艺术价值。由于它独特的历史含义与艺术风格和传世稀缺的数量,清三代官窑瓷器在近十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持续保持高价之王,受到全世界瓷器藏家的喜爱,被社会广泛关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