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师德师风的时代价值、困境及路径探究
范文

    朱转云

    [摘? ? ? ? ? ?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师德师风是高校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师生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德师风奠定了高校的办学基础,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办学水平有重要影响。新形势下,面对当下存在的多重困境,高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提上日程,从深化教师师德修养、强化师德制度保障、优化师德培育环境等路径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关? ? 键? ?词]? 师德师风;时代价值;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116-03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应遵循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品格、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也是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及职业素养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始终强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使命和履行高校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现代化建设、发展科学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跨越式发展的优先事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公平与质量需求更加紧迫,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师德师风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师者百行,以德为先。只有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才会更加牢固。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基石,是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尤其是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立德修身尤为关键。教师作为从事教育劳动的工作者,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其言行对学生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引领性。因此,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三)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获得职业认知与认同的内核要义,是教师成长与追求卓越的重要内在精神动力,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核心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在当前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过程中,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成果转化等建设任务都有赖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牵引。

    二、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功能定位的困境

    在当前高校发展任务普遍较重、办学基本指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等支撑高校排名的指标关注度较高,各高校均不断加大相应的投入力度。师德师风本应是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从运行现状看,师德师风要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对师德师风认识不足、培养与建设目标不清等问题,习惯把办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科人才、投入科研建设等领域,片面认为师德师风是教师个人的事情。高校在师德培训的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面都无法与其他办学指标相比。以业务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往往导致高校只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忽视对师德师风的教育培养。此外,传统教育伦理中的教育专制、教育暴力及教育失真等现象对师德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对师德功能定位也产生冲击和挑战。

    (二)责任心缺失的困境

    受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其师德修养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往往在师德建设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把握尚显不足,师德师风规范尚未转化为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当前,高校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存在异化与不和谐的现象,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道德关怀和人文情怀,师生在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沟通缺失。部分教师把教学与育人分割开来,只顾科研任务、教书、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以生为本的意识,对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关注不够。

    (三)評价机制的困境

    师德评价,即依据教育应然之评价标准并基于师德行为本身,对教育行为做科学价值判断。师德考核评价参数合理、评价标准科学、评价结果公正才是师德评价体系的应有之义。当前高校的评价体制把年轻教师的晋升与科研成果密切挂钩,个人的晋升、工资、奖金都直接取决于个人的业务及成果,而师德师风制度未充分发挥对教师的规范、约束、激励及引导作用。考核评价导向出现偏差,对师德建设的激励、奖惩、考核措施流于形式,无法有效落地。现有的师德建设机制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管理育人为本的要求,师德评价中的道德水平因素往往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所替代,评价的指向性不够聚焦。在实际操作运行层面,部分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在思想道德的考核中起不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建设机制急需完善与加强。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主体层面:师德修养从他律到自律

    康德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师德修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要素,只有对德道德品质的要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才能彰显新时代教师的道德风采。在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教师要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注重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用师德规范从外在进行约束和规范,督促教师从内在进行自我改造,高标准塑造人格形象。

    1.注重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是一种责任,教师责无旁贷,爱与责任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师道德修养由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较强的示范性,在学习生活中要做好自己的专业课工作,采取实践反思、情景教学等形式,用真情实感诠释师德内涵。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贯彻立德树人的观念,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回应学生的价值诉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认知、提升师德修养,真正把“三全”育人的理念落在实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注重培养价值观、性格、情感和意志等素质,明确角色定位,完善自身的职业品德,让良好的师德内化为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个人普遍遵守的价值准则。

    2.选树优秀榜样典型

    注重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传帮带、学徒制等方式,让其尽快掌握教育方法、了解教育规律、真正把师德师风理念并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时刻注重个人言行,主动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师德行为,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锻炼中主动向专家和同行寻求社会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选树师德榜样、先进典型,综合运用新媒体、融媒体唱响师德主旋律,探索开展符合学校特色的新时代师德宣教活动。

    3.强化法治纪律教育

    师德规范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重点已成为各方共识,但对教师主体价值诉求关注偏少。在师德教育中,教师往往被动接受,自我道德培养原动力不足。师德师风的侧重点要放在提高教师的规则意识、法治精神上,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科学研究、校外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教师要时刻铭记初心和使命,主动构建高尚的教育信仰,把自我修养当作一种自律行为,将外在规范内化为道德观念,将道德观念内化为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外化为合理的师德行为,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介体层面:师德制度从短期到长效

    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重在建设,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1.完善教师准入机制

    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把好,提高教师招聘过程中对师德的要求,对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考察严格把关,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引入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中的不良倾向。做实试用期考察,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聘用人员的师德表现,在人才引进、人员招聘等相关工作中实行师风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对青年教师、新引进教师的关注,青年教师以职业生涯发展为重点培训方向,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除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外,教学规则、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都要列入培训重点。

    2.强化师德监督机制

    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利用与监督相结合,督查与评价相结合,不断强化师德监督意识,让师德师风建设更有力度。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邮箱,细化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广泛接受各界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作出回应。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师风状况专项检查,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并作为岗位聘用、培训及进修、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严肃问责追责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领导干部,树立纪法权威。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评价主体上看,主管部门、同行、教师个人、学生都应当纳入评价范围,很多高校只把师德师风的评价交给学生或单纯地以教师的活动作为参考依据。从评价内容上看,要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爱生敬业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列为教师年度考评内容,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从评价阶段上看,应突出过程性导向,不应把评价工作放在学期末,甚至等同于教学质量评价,否则显然无法反应教师师德师风的整体性表现。注重师德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将师德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资格挂钩,师德评价不及格就取消相应资格。

    (三)环体层面:师德氛围从稀薄到浓厚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 Love and belonging)、尊重( Esteem), 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出现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注重师德师风环境建设,为师德师风营造良好的氛围。

    1.保障教师切身利益

    要把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和归宿,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丰厚的待遇,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以关心教师的生活为切入点,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为着力点,从生活上关心关爱教师,为优秀教师创设更好的提升路径,如鼓励教师继续攻读学位、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帮助教师提升学历、职称等方式助推教师职业道德的完善,使教师摆脱生存的压力和神圣的教师伦理的两难选择。引导教师以潜心治学为基,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学术和教育教学上潜心问学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投身教改实践,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应用于教育教学。

    2.丰富师德师风文化

    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教师,其应将被置于中心地位。高校要尊重和关爱教师的职业需求,强化教师对学校的情感认同、人文关怀,减少刻板规定,增加精神激励,让师德师风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融入高校教师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要积极创设环境条件,为教师放松身心、加强沟通提供机会,努力提升事业成就感和职业素养。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学第一课、尊师教育月等形式,强化学生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权利,为教师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必要支持。

    3.创设良好的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师德建设的必备土壤,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良好的氛围里学习、工作,其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就会得到极大提升。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营造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发挥好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依托网络多媒体搭建师德建设交流平臺,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从社会层面上讲,就是要把责任放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督促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安心从事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淑芬,闫明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02-104.

    [2]侯月明.新常态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32-36.

    [3]石红梅.高校师德师风的时代性及其建设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19-21.

    [4]郑晓东,肖军霞.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47-151.

    [5]刘嘉.阻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有哪些[J].人民论坛,2018(8):128-129.

    [6]徐强,汤美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84-86.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