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多元协同体”模式的思考 |
范文 | 高庆元 程金林 [摘? ? ? ? ? ?要]?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在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需要寻求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校企合作模式。针对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之长,对构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多元协同体”模式进行了思考。 [关? ? 键? ?词]? 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18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高校继续教育担负着重要职责,校企合作已成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寻求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以下同称校企合作)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校企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1.校企合作缺乏政府部门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着眼点更多的是偏重于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统筹规划方面的作用缺位,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保障体系缺失,从而没有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体制和机制。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为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不断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2.企业员工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已成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面对新情况、新趋势,企业员工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3.合作方式单一 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学校主要完成理论教学任务,企业主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缺乏政府、金融、科研、社会等单位或机构的广泛参与,没有形成多元谋划、协同发展的合力,这就需要校企合作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校企合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校继续教育在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国家从战略高度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为推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和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新行业、新业态可以发挥高校继续教育优势开展校企合作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新行业不断兴起,新业态层出不穷,面向企业员工对新行业、新业态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实践、探索创新的需要,高校继续教育必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顺势开展校企合作。 3.校企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校企合作就是要形成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有效机制,推动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合作,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所需人才,校企合作既是企业的需要,又是高校继续教育的追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共建生产实训基地模式[1] 1.订单式模式,是高校按照企业人才培养的订单规格开展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根据企业对岗位用人的需求,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专业教学课程,从而能够“精准”地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在教育资源上的互补性,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和企业履行合作中各自的职责,高校提供技术与服务,企业接受技术与服务,二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以达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3.共建生产实训基地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实训基地,承担教学、生产与服务等功能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主体,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双方共同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师资力量,把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有效结合,将生产和实训紧密结合,通过双方合作,为企业培养实际工作所需的人才。 (二)国外发达国家在高校与企业合作方面已开展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美国的“合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美国是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的发源地,常见的形式是“合作教育”,是美國校企之间合作最为成功和影响最大的模式。[2]美国政府对“合作教育”高度重视,这一模式具有广泛的参与度,包括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等机构和个人,校企双方一切以“企业的需要”为中心,在配备资源、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技术鉴定标准、实施评估与评价等诸多方面密切配合,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德国校企合作继续教育实行“双元制”模式,是指企业与教育机构联合举办职业教育。[3]这一模式中,校企双方作为继续教育实施的主体,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学校主要配备理论教师,遵循教学计划,以理论教材为教学内容完成理论教学任务;企业配备实训教师,遵循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培训条例,以实训教材为教学内容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从而为企业培养理论及专业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也称为“三明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4]这种模式采取课堂教学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把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加强学生生产实习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校企合作“多元协同体”模式 针对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之长,需要寻求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此构建校企合作“多元协同体”模式,“多元”是指除了高校和企业参与外,还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或机构的加入。以“政府主导、校企承办、其他协同”为架构,搭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宽领域的人才培养平台,形成多方参与、适应发展、协同合作的新格局。 高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职责的承担者,要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无缝对接。针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计划、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由高校主导完成理论教学的管理与实施工作,企业主导完成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努力使人才培养质量达成企业所要求的目标。 政府部门作为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要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的建设。针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对焦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从合作教育规划、管理、资助、税务、激励、监督、评价等方面制定政策法规,形成一套内容丰富、相互衔接、便于操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政策法规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体制和机制,使政策法规成为引领、规范、保障校企合作行稳致远的推进器。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助力推动作用。金融机构与校企合作对接,充分展现自身的功能优势,通过投资、融资等渠道,为校企合作投入专项资金,解决校企合作中场地、设备、项目研发等遇到的资金问题,为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金融服务的活力。 新闻单位作为新闻舆论的实施者,要加强校企合作的舆情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单位掌握新闻媒体的优势,发挥新闻媒体的舆情导向作用,围绕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校企合作的意义、作用,推广典型案例,为校企合作中被关切的问题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使校企合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通过舆情导向促进校企合作事业健康发展。 科研院所作为客观事物的研究者,要在校企合作中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发挥科研院所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特点,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提出高屋建瓴的建议和方案,将与企业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不断推动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多元协同体”模式还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加入相关单位或机构,发挥每个单位或机构在校企合作中应有的作用。政府部门应牵头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校企合作进行管理、指导、协调和监控,建立更加稳定的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打造一个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合作平台,使校企合作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商丽莉,祝士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成人教育,2019(4):67-70. [2]朱利军.借鉴美国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合作教育新途径[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4):48-51. [3]李準.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模式的借鉴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4(4):35-27. [4]蒋卫国,徐凯.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与启示[J].管理观察,2010(2):198-200. ◎编辑 马燕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