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通识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范文 | 周功兵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通识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取优化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改进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通识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的功能。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 问题 改进措施 课 题:本文系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18)研究成果。 通识选修课作为高等院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高等院校的通识选修课有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通常要求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课,从而可以加强不同学科及专业间的知识交叉融合,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一、通识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择太专业化 通识选修课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层次和基础不同,因此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以笔者开设的《化妆品化学与健康》为例。开课之初,笔者基本采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妆品——原料类型×配方组成×制备工艺》一书为教材,某些章节涉及非常专业的化学知识,如化妆品原料乳酸钠、2-吡咯烷酮-5-羧酸钠、透明质酸钠、尿囊素、葡萄糖衍生物、聚丙烯酸盐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太过于专业,学生很难弄清楚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通识选修课基本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学生上课时“只带了两只耳朵”,只是被动地听,缺乏上课热情、没有主动思考,主观能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 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弱于专业必修课,学生选课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上课时玩手机、打瞌睡、看其他专业书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 课程改进途径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与改进,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 通识选修课程内容较多,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因此,在有限的课时下,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组、优化,删除或略讲太过于专业化的内容,精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授课时主要给予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细节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不作深入的讨论,让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能听得懂。 2.采取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的方式 将教学内容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专题专门提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化妆品化学与健康》课上,我们以知名化妆品的文化内涵为专题进行讲解。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品牌如香奈儿、兰蔻、雅诗兰黛、克里斯汀·迪奥等的发展历史都不尽相同。如香奈儿品牌由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创立,了解其传奇的一生,便可了解香奈儿品牌的文化内涵。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开设的这一专题,对于学生了解知名化妆品的发展历史及企業文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具有积极的作用。 3.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选一个主题,在课堂进行汇报、提问、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文献,确定主题,指导幻灯片的制作,并对每组汇报进行总结、升华。学生主要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汇报及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思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教学效果,笔者发现,上述措施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生动性以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行之有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将继续探索改进措施,争取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莹.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