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路
范文

    张 丽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通过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可以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天,在积极推动和谐校园创建的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的偏差

    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不仅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得不到重视,在重视技能教育的职业学校里,音乐教育也是可有可无,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音乐课。这主要与学校领导的教育素养有很大关系,也跟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关。总之,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音乐课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学生在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方面教育的缺失。

    2.教学设施的缺乏

    目前,各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极不完备,大部分学校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各类教学所需要的音乐器材,没有订阅《中国音乐教育》等教育类杂志,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何谓《中国音乐教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音乐教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音乐教学工作的,其教学效果是不难想象的。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器材的缺乏成为困扰当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因素。

    3.教学方法死板

    目前的音乐教学,教师大多重讲授,轻体验及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单一,不关心学生课外的音乐需求,不重视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学生接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完整的音乐,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丧失。所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有很大关系。

    4.课外活动的缺失

    实践出真知,就算有了真知,也还需要再实践,以深化和丰富知识技能。当前,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缺少必要可行的音乐活动。由于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课外音乐活动无法开展,学生们所处的校园里,音乐的教育性、审美性、娱乐性不见了,音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路

    1.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基础。21世纪被称为“创新教育”的世纪,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创新教育。职业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拓宽学术视野,开展艺术与其他专业的跨学科研究。在学生的审美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有“想法”和“点子”,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2.教学内容校本化

    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地方、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学校应根据当地的环境、资源条件以及本校的师资情况等教育教学实际,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实施各种活动。如何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点出发:

    (1)从地方特色出发。根据地方音乐和戏曲的特色,适当吸取地方民歌精华,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材的编写。

    (2)从学校特色出发。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需要、特色和条件进行。例如,邀请专家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精神面貌或校园环境编写校歌,编写学校各专业歌曲,让学生唱出学校之特色,唱出专业之精神。

    (3)从教师的特长出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声乐、器乐特长,开设音乐、器乐班,定期举行“音乐会”,切磋个人技艺。有舞蹈特长的教师,也可以考虑把舞蹈引入课堂。

    (4)与社会联合开发。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社区进行民间乡土音乐的搜集和整理,组织学校各种有特长的团体队伍深入街头、社区进行文艺演出,为学生搭起社会大舞台,让他们一展自己的风采,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应。

    3.教学方法多样化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音乐欣赏法、演示法等。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力的方法。实践性教学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活动或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完成教学的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师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身的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4.加强情感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中进入审美的胜境。情感是人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中应将其当作为目标。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情感意义上的一种教育。

    5.音乐教育的普及

    音乐教育的普及,在职业学校尤为重要。融音乐教育于学校的常规工作细节之中,可以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音乐教育的普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情感、情绪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将艺术教育这个大的概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校广播台开播“中外名曲欣赏”;举办每年一度的“音乐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等等;还可以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举办各种音乐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审美活动,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社团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重要阵地,融音乐教育于各种课外社团活动之中,可以拓展音乐教育的空间。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积极鼓励音乐社团发展,如成立合唱团、铜管乐队、话剧团、国旗班、舞蹈队等艺术团体,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并积极参加社会上的文艺会演及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文化心理,并在实践中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和参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使学生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修养。总之,融音乐教育于学生的社团活动之中,能够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途径和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职教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5: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