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备课过程中常见的困惑及分析 |
范文 | 毛海鹰 摘 要: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教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并要准备充分的教学内容。本文针对备课中常见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差异性备课的观点。 关键词:备课?学情?差异性 一、备课过程中的困惑 1.备课的目的 作为教学单位势必要对教师的备课工作进行检查和考量,而书写工整、备课详细是一般检查的标准,更有甚者用备课教案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纸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其实教师备课是为了能更好地给学生授课,而不是为了一份像工艺品的教案。因此这样的检查方式对教师的备课工作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导向。 2.备课的时间 调查表明,在教师的工作时间,教师除去上课、批改作业、解决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家长沟通的时间,能够真正用于备课的时间并不多。而下班后,教师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 3.备课的意义 有时候精心准备的一份教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备课计划不能直接用于实际教学。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有的教师课后再修改教案,留作下次教学时参考,这样做,对新教师来说是很好的,可以借鉴;而有的教师则是课前随便准备一下应付上课和教务处检查。 4.备课的重要性 目前形成了对备课的认识误区,即认为备课是教师的良心活儿,认真的教师备得深入些,不认真的教师只要达到所谓的底线要求就行。 二、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备课说到底是为了明确教师上课时的思路,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 1.“备学生”要重视“五性” (1)把握准确性。在实际的教学调研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现象:一般课堂导入会从学生回答教师的导入性问题开始,而学生对导入问题的回答恰恰表明了学生似乎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上课中的教师还是会先把学生拉回到一无所知的状态,从而出现了教学中的“假教”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学习状态的正确分析和判断。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起点低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所以,学情分析和教学起点设计尤为重要。 (2)注意全面性。备课时需要掌握的学情是多方面的。备教材、备教法、备教程等都依赖于全面了解学情,正确判断学情的现实状态。而对学情的分析除了需要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外,还应该关心、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了解,因为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关注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不同学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知识背景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独特的差异性和个体特殊性。因此,要使教学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只有在备课中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始终有学生个体差异的意识;要有差异利用意识;要具有分层意识。 (4)突出主体性。新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本,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来展开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使得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中心的地位、“中心”状态和主动接受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把重点放在如何“导”上。 (5)讲究科学性。“为学习设计教学”言简意赅地指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了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而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备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是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让“备学生”更加科学有效;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智慧;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2.正确处理好导学关系 导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一问一答的机械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的不再是主角,而是一个向导,即抛一条主线,不是盲目指导也不是放任自流。这条主线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多去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很多课堂出现“卡课”现象就是导向出现了问题。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