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
范文 | 张延湘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教育之核心体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管理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学生管理工作如同日常教学一样,虽无定法之说,却有方法之论。 一、良好的修养与广博的知识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能否产生实际效果,主要看教师能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从而形成学生自觉的活动。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学生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倾注教师全部的心血。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付出和所得是不相等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同时,教师还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做到基本功扎实、业务过硬,不断更新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努力做到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和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教师在联欢会上抑扬顿挫的朗诵、或其他才艺的展示,都可能赢得学生的仰慕。这些都是增强学生影响力的积极因素。没有谁喜欢古板而又才疏学浅的教师。教师良好的修养和业务,连同教师高尚的人格,就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即所谓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二、爱学生是做好学生管理的动力 做学生管理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涉及的是学生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来自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家庭。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不能单从规章制度入手,而应该给予他们人格上的尊重,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师生关系。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催化剂。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身心的关爱会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使学生主动乐于接受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叩响学生的心扉。每位教师应放下架子,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通过“感情”的纽带,把准学生脉搏,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更为全面的爱,因此,这种爱是引导和发展学生高尚社会性情感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更何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三、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1.严而有情,严中有宽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学生行为规范及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此,应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德育课、班会等对学生反复讲,讲透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做到一个“快”,及时解决,防微杜渐,绝不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严还要有度,严还要有情,严中有宽。严与宽有效结合,教师要掌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分寸。对学生违纪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使学生快乐接受。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而有情,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从上至下创造一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学生置身其中。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要想做到恰如其分,还要我们在具体工作和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寻求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方法,让有差异的人实现有区别的发展,为学员全面、多元化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条件。 2.从小处入手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的转变,无不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学生工作者还应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做好身边每件细小工作,切忌工作目标大而空,比如:教师平时要求学生做到自我养成,不乱抛杂物,不随地吐痰,学生却认为微不足道。殊不知,惰性的养成就是从小处积累而成的。这些事情相比较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是那样的微小,甚至个别老师看到也不闻不问。试想一下,学生最基本的行为养成、集体观念、公共道德意识、协作精神都没有,何来文明、向上、有序的校风呢?因此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也就屡见不鲜了。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