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广东技工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特征分析
范文

    黄竟成 伍秀芳 李海燕

    

    

    摘 要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第一经济大省,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广东技工教育更是一枝独秀,被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梳理广东技工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办学模式特征主要表现在:从实际出发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引领技工院校服务国家、地方社会发展;做好发展规划,引导技工院校面向未来发展;立足当地实际发展需要与历史传承,鼓励开设特色专业及培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办学;博采众长创新中国特色技工教育办学和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等六大方面。

    关键词 广东;技工教育;发展模式;产教融合;世界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 G7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3-0061-06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其发展经验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世纪以来广东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教研成果、国家级竞赛获奖人数等重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广东产业结构优化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新时代中国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亟须在总结广东技工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标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目标,及时发现问题、明确改革方向,以推动广东技工教育改革深化,也为其他地方的技工教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一、从实际出发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引领技工院校服务国家、地方社会发展

    (一)坚持技工教育特色管理,发挥与劳动人事体制机制紧密联结的优势

    实践中,我国长期存在着以管理权属不同为主要区分标志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属劳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办和管理。广东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来料加工和国际贸易等飞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劳动部门及相关部门管理下,广东技工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职业教育法》将所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统称为职业教育,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宏观管理之责。新世纪前后,随着国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许多地方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开始缩减技工教育并將其转为教育部门统管。时任广东省主管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在调研基础上,明确广东作为教育人口大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发挥多元主体优势分工负责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基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广东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受过专门训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实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技工教育独立管理,继续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理下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稳定有序发展。1997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分工负责、并行发展,更提出加快发展高级技工院校、继续努力发展职业培训和开发劳动力资源等举措,计划到2000年,建设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170所,其中职业中学70所、中专60所、技工学校40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30.1万人,其中技工学校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86万人,其中技工学校22万人[1]。

    200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使用“职业技术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概念。在“继续深化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上,确定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要求每个地级市重点办好1所职业技术学院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3~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和若干所省级职业技术学校,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2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技术学校[2]。

    广东省在体制机制上保留了技工院校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办和管理的历史基础和办学优势,兼顾国际与我国政策法规的衔接,保持了技工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组织的紧密联结关系,保护了以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为基础的技工教育办学特色导向,保障了技工教育有效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与人才需求。

    (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需要,推进技工教育稳步发展

    广东省技工院校发展始终围绕广东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坚持战略政策引领,推进技工教育稳步发展。2003年,广东省《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的第一点要求就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广东职业教育”,提出到2005年,职业技术学校由1000所调整到80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500人左右。重点建设100所规模3000人以上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5所),150所规模2000人以上的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省级重点技工学校30所),以及125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其中技工实训中心25个)。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工教育。重点建设45所左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达到28万人左右,建设20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在校生达到10万人左右。自此,广东技工教育在省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进入调整和稳步发展时期。

    2008年机构改革后,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继续主管并支持技工教育持续发展,形成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级办学,涵盖预备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三种学历(技能)层次以及省三类、省二类、省一类、省重点、国家级重点的管理类别的技工教育体系。从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数据[3]和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比较发现:广东省技工教育发展与全国技工教育发展趋势总体一致,但也表现出广东技工教育规模作为全国之最的发展特点,无论是招生数、在校生数,还是毕业生数均居全国首位。如在校生数量上,由于全国多地技工院校的撤并或转为教育部门管理,广东省技工院校在校生占全国比例从2010年的17.95%提高到2013年最高峰的22.66%。2015年后随国家技职教育经费大增,许多地方技工教育规模有所扩大,广东技工教育占全国的比例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15.89%,但依然是全国技工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型人才支撑。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高,从2009年的92.45%逐年提高到2018年的98.57%。见表1。

    截至2019年12月,广东省技能人才已达124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1万人。2020年1月,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加快“广东技工”工程建设会议上提出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计划到2022年,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

    二、做好发展规划,引导技工院校面向未来发展

    在深化改革发展阶段,广东省除了有涵盖职业教育的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外,技工教育也制定了独立的发展规划。2010年《广东省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率先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技工教育体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创新二元融合、互补互促、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培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的新型现代技能人才[4]。2016年《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要培养与广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技工体系,推动8个重点行动计划,整体促进技工院校创新发展[5]。2018年广东省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聚焦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目标,颁布《广东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技工院校发展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部署,进行区域布局调整及资源优化整合,促进高质量发展。2019年立足于“1+1+9”工作部署及“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颁布《“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广东技工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打造适应广东省发展的“广东技工”队伍,为广东省深入推动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指明目标与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以来,一是广东省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局高度,以全省技工院校为基础,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引导技工院校开发相关专业,首创“新型学徒+行业研发”双轨并行培养模式,共同建立和完善“粤菜师傅”评价体系;二是围绕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广东省技工院校首创实施技工教育与扶贫相结合的“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百校协助腾飞计划”等工程;三是与时俱进,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调整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平台,除了大力发展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专业外,重点创建乡村建筑工匠、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经理人、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村电商等一批乡村工匠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与行业组织等构建培养平台,调整培养布局,促进内涵发展。

    三、立足当地实际发展需要与历史传承,鼓励开设特色专业及培训

    坚持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推动各技工院校开发特色专业,坚持政府引领,组织专家科学开发,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职业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基本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在2018年形成了《广东省技工院校特色专业目录(2018年)》,为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提供科学参考和资金支持。截至2019年10月,广东省技工院校共开发特色专业97个,其中71个已开发完成,26个正在开发中。已开发专业涉及10个专业大类,其中,交通类开设的专业个数最多,占19.72%;其次为文化艺术类,占18.31%;第三为电工电子类,占14.08%;第四为信息类,占12.68%。见表2。这些特色专业对接广东交通物流、电子电器、信息技术与文化强省等产业发展需要,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培养了更多亟需的高素质人才。

    在文化强省促进精神文明和文创产业上,广东鼓励技工院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及工艺的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开设“南粤技能大师工作室”“南粤乡村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育传统特色工艺传承技能大师。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广东省技工院校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展现出中国风采,自2011年开始派出选手代表中国参赛,2015年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为中国取得冠军“零的突破”,广东技工教育一鸣惊人。据第41届到45届世赛我国选手获奖统计,在所有51个获奖单位中,获得金银铜奖牌总数(按获奖牌人数统计)排名前三的单位分别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15枚)、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7枚)、深圳技师学院(4枚)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4枚)。在获奖地区中,前三名为广东38枚,上海9枚,江苏8枚。广东获奖牌总数占中国队获奖牌总数的38%。這些优异成绩证明广东省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广东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培育与激励作用,以技能竞赛为重要抓手,建设和发展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打造办学特色。

    一是积极引进世赛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全面促进学校质量变革。发挥世赛引领作用,完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标准,调整技工院校学生培养、教师培养、课程等标准体系,使教师“教有所用”,达到以赛促教、内涵提升。

    二是建立世赛培训基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完善相关技能竞赛培训和选拔机制,同时形成和完善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清晰明了的标准体系,使学生“学有所究”,达到“以赛促学”,并重点扶持15个办学基础好、世赛培训经验丰富的技工院校建设世赛集训基地。

    三是自办分级职业技能大赛,激励特色发展。广东省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多次举办高标准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如2019年就围绕包括起重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架子工、塔式起重机装拆工、施工升降机装拆工、电工、建筑焊工(焊工)、工程测量员、手工木工、智能楼宇管理员和筑路工等新工种,开展“技能菁英培育成长行动”,同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落实技能补贴以激励学生不断求进,达到“以赛促进”,不断提升广东省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

    四是打造“大国工匠”典范。广东省对世赛获奖者以特殊培养政策,发挥其“大国工匠”典型的榜样作用,充实师资。目前已经引进世赛奖牌获得者13人进入师资队伍,如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张志坤获得第43届世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后,被评为高级技师,以特殊人才特批留校任教,成为“最年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五、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办学

    (一)推动技工院校“引进来”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主动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与这些国家开办国际合作班,引进优秀师资,开展多种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如广东省机械技术学院从2017年开始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建立“中德西门子技术(中国)国际学院”,广东省南方技术学院举办“西门子课程认证”项目,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与俄罗斯、加拿大、芬兰、德国、美国等开办合作培训项目。

    (二)鼓励技工院校“走出去”

    除了组织多批技工院校骨干师资赴德国、新加坡等开展合作培训、寻求合作伙伴外,还大力支持技工院校打造品牌院校,积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长交流、师资研修,开展沿线各国技能援助项目,为赴境外企业开展师资培养和技术工人培训。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开发汽车维修、制冷与空调等双语教材、学员手册等教学资源和双语专业课程教师,自2017年开始举办“孟加拉技能与培训提升项目”。中国、以色列合办民用航空培训学院落户汕头技师学院。珠海市技师学院与津巴布韦政府在职业教育上开展深度合作等。

    (三)建设跨国考试平台和远程交流平台

    鼓励有条件的技工院校研发、建设面向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远程教育交流平台,扩大技工教育优质资源在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影响力。如广东省技师学院引进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和“6S”管理标准,建立起一套面向国际的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模式。2017年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广东省粤和商务交流与节能推广中心、广东省技能人才网、珠海市制造业协会联合举办“共筑工匠摇篮、助力中国制造”走进“一带一路”论坛。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联合国环保署、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等开展多项合作项目。江门市技术学院举办国际焊接培训考试中心。东莞市技师学院建立德国IHK执业证书考核、英国Asfi产业技能认证中心,形成“技能+学历+国际证书”培养模式等。

    六、博采众长,创新中国特色技工教育办学和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融合

    (一)首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

    广东技工教育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基础上,在全国首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以“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为核心,推动学校和企业全程联合培养人才。如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与11家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双制”办学,与西门子、卡尔蔡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共建机电工控、精密制造等四个“校企双制”示范园。

    (二)推动政校行企园深度合作

    以政府为主导,开展“百校千企”“校园对接产业园”等工程,打造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中山市技师学院与当地政府、企业创建技能人才服务站。江门市技师学院与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开展“产业共建”合作项目,并与德国莱茵技术监督协会按照国际认证标准体系,合作打造国际焊接培训考试中心。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形成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双核驱动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岭南文化广场工艺品展示销售一条街。

    (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新型学徒制试点和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建立职业学校产教联盟,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如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与京东集团合作建立京东全国客服中心,将真实工作场景引入校园提供技能实训。

    (四)加强技师学院建设,提高办学层次

    广东省财政厅、人社厅从2013年起,统筹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进行竞争性分配,用3年时间扶持建设3所示范性的全国一流技师学院。

    (五)鼓励抱团发展,推动集团化办学

    通过“广东技工工程”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推动学校和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进行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工院校高水平发展。如广州华立科技园创办的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与同一集团下的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开办双学历教育。又如深圳市华夏技工学校与华夏集团的福建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厦门航海技术学校、厦门演艺学院抱团发展,开设IT、生物制药、新能源、机器人、生命健康等新兴专业滿足深圳产业发展需求。

    (六)参与跨省对口支援,帮扶欠发达地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技工教育已成为为广东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和西部开发地区的重要力量。如新疆喀什地区技工学校自2014 年起获得“广东技工教育援疆工作队”对口帮扶,吸收广东技工教育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建设“粤菜师傅”新疆培训基地等拓展专业类型,已从濒临撤并的技工学校发展成为南疆乃至新疆一流的喀什技师学院。

    七、结论与讨论

    广东技工教育已经形成公办与民办并举,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和普通技校为基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其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面向国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的广东改革开放精神,发展出工学一体、产教深度融合、政校行企园密切合作、技能人才特色鲜明的广东技工教育发展模式,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技工院校学历教育不被承认,现实中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教育在定位和衔接上存在问题。在终身教育体系下,各级各类教育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是普遍趋势,这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办学主体分工负责并不排斥。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双重属性,其学历教育归属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其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归属人社部门主管,亟须参照国际通用做法提高二者的融通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与人社部门共同协定管理职责、在搭建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上制定学历、学分衔接机制或技能资格与学历同等对接认可机制以及与高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机制,多形式多途径整合办学资源、促进优势发现互补,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

    二是技工院校规模发展与经济发展规模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设置科学性有待强化。分析《2019年广东省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发现,155个院校专业布点共2384个,校均15.38个,其中第一产业设置专业10个,占专业总数的4.6%,专业布点数46个,仅占总数的1.93%。专业布点数超100个的专业有电子商务、幼儿教育、汽车维修、会计和计算机网络应用5个,即64.5%的院校开设。专业布点数多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财经商贸大类、交通大类、信息类和电工电子类等领域,均为第三产业专业,“重复率”和“同质化”严重。同时专业布点数在10个以下的专业高达170个,占专业总数的78%。此外,能源大类和冶金大类并未开设任何专业,存在专业设置空白区。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过于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广州市的技工院校数量达60所,其后依次是:佛山12所,惠州12所,深圳10所,东莞7所。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带仅有24所,粤北生态发展区有20所,不利于产业布局均衡发展。

    四是技工教育现代化有待完善。相比普通教育,技工院校专业众多、技术更新快、发展参差不齐,办学标准、督导制度和办学质量等统一要求难度大、统计指标多样,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五是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高。2018年,广东技工院校本科以上教师比例为66.96%,高级讲师为17.59%,双师型教师为35.22%。相比发达国家或地区,技工教育师资数量仍不足,尤其是一体化教师人数还缺乏,教师队伍中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比例、高级职称比例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都需提高[6],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教研水平及专业发展尚待加强。

    六是国际化与影响力还需提高。广东技工教育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成绩突出,但在重视学历的中国,其社会地位不高,难以吸引优秀生源,影响了技工院校的办学信心。同时,中国技工教育理论提升不足和国际宣传不够,缺乏参与国际技能人才标准与认证规则的制定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中,中国制造的全产业链技能人才优势被世界肯定,广东省技工教育需再接再厉,化危为机,正视问题和挑战,以国际一流技工教育为目标,深化技职教育改革,加强技工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的融通,提高技职教育地位,加强经济发展规划匹配度分析,进一步提高规划和决策科学性,引进世界优秀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和院校结构,以国际通用的技能人才标准与认证衔接为切入点,以质量为抓手、以布局优化为手段、以理论提升为助力,以政校行企园联结为平台,加快技工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规模与质量,更好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R].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1998(1):1-10.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R].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20):1-12.

    [3]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数据[R/OL].[2020-05-20].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8/.

    [4]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粤人社发[R].2010(145):1-8.

    [5]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R/OL].(2017-01-20)[2020-05-20].https://www.gzittc.edu.cn/forum/portal.php?mod=view&aid=7678.

    [6]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粤人社函[R].2018(3840):1-9.

    作者简介

    黄竟成(1964- ),男,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广州,510115);伍秀芳(1997- ),女,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通讯作者

    李海燕(1967- ),女,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比较教育学(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

    广东省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项目(2014WGJHZ002);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基于大湾区建设的粤港澳台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研究”(ZCYJ18001),主持人:李海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