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价值研究
范文

    朱蓓 吴雪梅

    

    【摘 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接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产妇母乳常规喂养护理指导,给予观察组产妇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新生儿体重、身高、智力发育等指标,予以评价产科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体重、身高、头围以及MD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且其母乳喂养率达到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的母乳喂养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了产妇与新生儿生命质量,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在实践中应推广系统性母乳喂养。

    【关键词】系统性母乳喂养;产科护理;价值;常规喂养指导

    目前,随着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高速发展,母乳喂养率在我国呈现下降的趋势。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新生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以及智力提高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为提高我国母乳喂养率,本文以我院妇产科接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其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母乳喂养率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接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剖宫产21例,自然分娩19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1岁,平均年龄(27±2.3)岁,孕周介于39-41周,平均孕周为(40.2±2.2)周;对照组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20例,最小年龄21歲,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7±2.4)岁,孕周介于39-41周,平均孕周为(40.3±2.4)周;80例产妇均为初次妊娠,且为单胎,新生儿及产妇身体健康,无精神类及传染性疾病,且具备良好的肢体功能,不存在产后并发症现状。经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喂养指导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临床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主要包括对母乳喂养频次、喂养姿势、安全事项等方面的指导。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具体措施包括:

    ①母乳喂养知识普及:针对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正确方法、对婴幼儿的益处等知识开展健康普及,对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喂养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予以解答,根据不同产妇的知识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喂养指导方案。②心理干预: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拒绝母乳喂养的产妇主要受心理作用的影响,一方面担心母乳喂养造成乳房形态变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则是对女性角色的转变产生不适。因此开展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对乳房美观性影响属于短暂性,并非长久性改变,此外,乳房经新生儿吸允后,乳腺管道得到进一步疏通,有助于乳房形体变大。对于初为母亲的产妇而言,责任感和喜悦感并存,以焦虑、烦躁等为主的产后抑郁症较为常见,为此需要通过耐心的疏导,帮助产妇顺利过渡到母亲的角色,正确认识到母亲角色的伟大。在此过程中,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初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增强其胜任母亲角色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哺乳指导:母乳喂养是一整套系统性动作的集合,期间涉及到正确的喂养方式、爱抚、新生儿洗澡、更换衣服以及助眠指导等等。因此需要给予产妇系统性的指导,一方面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并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另一方面帮助产妇认识新生儿睡觉、饥饿、排便等不同举止的正确信号,如打哈欠意味着瞌睡,哭泣或躁动则可能是饥饿或者排便引起。为此,帮助产妇建立科学合理的喂养习惯,对新生儿喂乳、排便及睡眠等行为进行干预,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④乳源保障干预:通过对产妇日常作息习惯、饮食指导、情绪控制等多方位的干预,提升产妇乳源供给量,必要情况下可指导其通过按摩乳房或中药催乳的方式提高母乳量。

    1.3 效果评价

    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的体重、身高以及头围指标,同时引入MDI智力测试评估量表,对新生儿智能发育进行评估[3-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借助χ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测。其中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体重、身高、头围以及MD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且其母乳喂养率达到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的母乳喂养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产妇提高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有助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显著性提高新生儿各项身体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秦娜,孙养玲.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7):170,172.

    姜艳.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价值探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3):317.

    徐利,苟燕萍,罗文静.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价值探析[J].健康必读,2018,(8):132.

    徐明哲.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价值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66-1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5: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