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用质疑法点亮“三三三”语文课堂
范文 张姝姝
学贵有疑。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才有可能较为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质疑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的保证,也是点亮我校“三三三”课堂模式的一抹灯火。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的心结,教学中极容易形成“妈妈式”教学 ——面面俱到,唯恐遗漏一处细微的文言知识点,从而忽略朗读能力的培养及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质疑法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因为学生在质疑后讨论,讨论后发言,发言后评点。而教者需做的,仅剩下环节串联及“总结陈词”。
此处笔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为例,谈一谈质疑法铺路下的文言文教学情况。
【激趣导入】
一般教学思路: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或以柳宗元的优美诗文导入,或以柳宗元的轶闻导入,抑或是其他新颖、独特的方式等等。
我的意见:总而言之,不论怎样设置导入,我认为都应遵循两个原则:一,足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不可直露地以文章内容或情感主题作为导语主要内容,这样便是本末倒置了,那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时去探究发现所得的,不应上课伊始就和盘托出。
【作者、背景简介】
一般教学思路:相信教者在此环节多以课件出示的形式为主,接着自己朗读一遍,或让学生个别朗读,或让学生集体朗读,这是最普遍的方式。而上升一个台阶的教者则有可能是让学生自主介绍,显示其预习情况,然后再出示课件对比评价。
我的意见:第一种方式可谓低效,学生难以形成深刻印象;而第二种方式虽有所改良但也易陷入突显个别化的误区,其他学生对于此环节的把握情况,教者不曾重视便立即进入下一环节。
那么,何种方式会有更好的普遍检查预习情况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尝试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参看材料中的文字内容,或将其出示于课件中,接着让学生从中筛选概括关键词(短语)。这样的一种方式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够训练概括提炼关键词(短语)的能力,同时,对于此作者的大致情况学生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短语):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柳河东、被贬、柳柳州、唐宋八大家、韩柳、永州八记。
接着课件出示学生的课前质疑:“作者为什么被贬?”此问题的讨论可进一步细致解决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把握。
【解题】
此环节可设置如下两个问题:
1.“始得西山宴游记”如何断句?(首先解决“始”的含义,然后断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
2.文中何处照应题中的“始”?(学生一般会找两处,其中“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句中“未始”应为“未尝”意,故此句不应选,真正照应处应为“游于是乎始”。)
此处可追问学生的课前质疑题:为什么说“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从而引出对比的表现手法,带着这一手法探究课文如何体现西山之怪特,这也是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采用分小组站读法,体现正式性。因为在另几组进行点评时,评价标准中有“朗读仪态端正”这一项,其他还有:普通话标准,断句正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等。
【分析课文】
也就是开始进入解决质疑的环节。
课件出示第一段质疑:
1.“施施”、“漫漫”、“觉而起,起而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游山心情?
2.作者被贬后“恒惴栗”,为什么喝那么多的酒(“倾壶而醉”)然后睡去?
3.第一段中写过去浏览诸山的情景与西山似乎没有直接关系,是否可以删去?师补充提问:第一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旨在为学生在考试或日常做题时解决“文句在文中作用”类问题铺路)
以上问题对于第一段的主要内容、作者情感、写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地概括作用,可以说将其解决就等于把握了第一段的要义。下文的有关第二段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极具探讨价值,所以,问题的筛选十分重要。
课件出示第二段质疑:
1.西山有哪些“怪特”之景?
2.描写西山之景作者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处可引导学生想象后插入图片链接,但必须是真实西山图景,以防搅乱学生的想象思维。)
3.作者游览时的身心感受是怎样的?
4.作者两次写游而醉,有什么不同?
师补充提问:
作者在“游山归去”这方面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旨在引导全面对比)
【拓展迁移】
联系前文:柳宗元的寄情山水、物我合一的胸怀与我们学过的哪个作者相似?
(旨在使学生联系上一篇《赤壁赋》中苏轼的旷达人生态度,感知与苏轼境遇类似的柳宗元相似的胸襟。)
【教后感】
学生能够对课件出示的质疑题积极合作探讨解决,最终使得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达成。而教者虽在课前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筛选质疑题,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省了很多力气,且看着学生真正质疑起来,讨论起来,动起来,实在是十分有成就感。关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则可分散进行,如预习时、课文分析中以及课后巩固。总之,质疑法若能较为适当地应用于教学中,必将正确达成“三三三”有效教学的宗旨,学生也必将从中获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