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价值及意义 |
范文 | 王劲亮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策略进行分析,重点研究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分组调查。在分组上,58例患者为随机分组,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则为CT诊断,分析病理学特点。结果:从检查结果上看,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2.3%(36/39),对照组为76.9%(30/3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病因检出率上,观察组为100%(39/39),而对照组则为64.1%(2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T检查方式不仅能够判断患者肠梗阻病情,也可以针对导致原因进行分析,具有清晰成像的优势,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开展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CT诊断;x线片检查;结肠癌;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1 经过调查多数结肠癌患者往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由于人们缺乏重视最终导致癌性病变,这与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导致了消化道腫瘤疾病[1]。在临床诊断中,x线片的诊断率并不高,无法核实病因,随着CT手段的应用普及性提升,能够更好地针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实施研究。实验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分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分组调查。在分组上,58例患者为随机分组,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4.1)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腹部有阵发性疼痛,且伴有慢性梗阻症状或者病史,能够配合检查的进行。 1.2 诊断方法 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则为CT诊断,随后进行手术。在x线检查中选择多功能DR机,对换腹部立卧位进行扫描分析,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分析下得出可靠结论。CT诊断则需要设定层厚,对比剂选择碘克沙醇注射液(80-100ml),在手肘静脉实施注射。针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大小等情况进行记录。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针对患者肠梗阻的检出情况、数据吻合性,以及病因检出率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对两组患者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对诊断符合率、病因检出率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检查结果上看,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2.3%(36/39),对照组为76.9%(30/3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病因检出率上,观察组为100%(39/39),而对照组则为64.1%(2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直接征象检查中,对照组的结果无法对肠梗阻肿瘤所侵犯的周围组织器官有清晰的显示,而观察组则可以做到。在间接征象数据中,也以观察组检出率更高,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且更多人存在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过度减肥等,这就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紊乱,而结肠癌已经成为仅次于胃癌的消化道肿瘤,患病人数逐年增长。肠癌主要发生在大肠部分,而结肠也是大肠的组成部分,且是最长的一段,由此,发生结肠病变的几率也最高。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感受,当病情发展后则有慢性腹泻、便秘、排便困难等问题,到了晚期则有黄疸、腹部积水,最终引起肠梗阻。而肠梗阻被指出是结肠癌的典型症状[2]。由此,我们必须要早诊断,提升患者的预后。 在诊断中,方式包括x线片、肠镜检查、B超、CT等多种方式。而结肠镜则属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的金标准,对于病情发展较快、危急的患者,在时间上难以开展内镜检查,而x线片虽然可以提示肠梗阻,但是对具体情况,如程度、形态、性质难以做出准确的说明[3]。故而,在CT诊断的应用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也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在扫描中,其无重叠的结构可以清晰成像,对肠腔气液平面、扩张情况均有较好的反馈,并可以由此得知肠梗阻的原因、肠壁供血情况以及具体位置,这为手术治疗也提供了支持[4]。除此之外CT诊断在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上的表现更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且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在本次实验中,进一步印证了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在于x线平片检查的对比中,前者优势显著,检查具有便利性、快速等特点,为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李娜.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44-45. 王盼.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3):498-499. 张弦,卢小利,卢伶俐.CT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8):1061-10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