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弹力》教学设计与分析
范文 郑玉亮
【内容摘要】在现有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弹力》属于力学基础的章节,在对这一章节进行具体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到教学的整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弹力》的教学设计与分析进行了实际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全新的实践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弹力 学生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一直都是学生所接触的科目当中较难的科目,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知识相当难学,并且存在许多的知识难点,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的实施效果并十分理想,这样的状况直接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算高。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到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和优化,不仅形成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思路,也在现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在开展《弹力》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积极提出一些创新有效的实践办法进行引导,以提高整个教学的基础质量。为了在整个教学当中实时展示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能,并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由易到难、全方面的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需要给予合理的点拨,进而使得整个教学状况得到改善。
一、《弹力》教学设计
教师在高中物理《弹力》教学的设计当中,可以优先邀请一部分学生对基础的章节内容进行简单的陈述,并复习几个原来的物理概念,如什么是力?力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在进行基础内容讲解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理清,并且需要对本章的弹力进行重点讲解。
在完成基础内容讲解以后,教师应当提出一些全新的问题,如:弹力是什么力?弹力和生活中常见的拉力、支持力、推力……是什么关系等?接着应当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探讨。在学生完成讨论过程以后,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他们的认识。在完成这一环节以后,教师便可以开展一些创新的实验过程: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别安排合理的实验内容。如第一个小组负责完成橡皮泥实验,尝试对橡皮泥进行挤压,然后观察橡皮泥的恢复状态并记录。第二个小组可以从其他的思路开展。如可以选择拿出一个气球,然后对它进行吹气,并在吹气的过程中记录气球的变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第三个小组可以选择弹簧产生弹力的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拉伸和挤压弹簧的与生活结合紧密的实验,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感受弹力的产生原因。
接下来,教师可以尝试性的提出一部分问题:在刚刚的实验过程中,大家已经对弹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形变?第二,形变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通过这一阶段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对弹力这一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橡皮泥在发生形变以后,不能恢复原状,但是弹簧则不同,在弹性限度内无论对其挤压或拉伸,它都能够迅速的恢复原状。这两种不同的情境分别可以称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引导学生体会产生弹力的前提条件。一些弹性形变,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比较好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弹力产生时,形变不明显,也不容易發现,很多学生就对弹力的产生实质有了疑惑。教学时教师应顺势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做几个演示实验,如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瓶塞上插一根细管,当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看到细管内的液面上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玻璃瓶的形变,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装置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形变的产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对弹力的理解。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的实验展示,便于给予学生最为真切的认知,提高整个教学的科学实践性。
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弹力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的总结: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二、《弹力》教学分析
在整个《弹力》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巧妙设计了一些科学的实验内容和问题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中形成对弹力的理解,通过交流探究活动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教师需要对整个实验开展进行基础的总结,对于每个上台讲解的学生都给予了实时的赞赏,其他学生也会在这样的赞赏下受到一定的鼓舞,渴望自己也能够站在讲台上进行表现。教师在以后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为这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活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课堂都给予了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的参与到其中,并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相应的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型,更多的从课堂主导者转型成为学生的辅导者,推动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提高整个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改善实际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甜甜.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体会[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7(7X):48-49.
[2] 庄祝全.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中运用“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 物理之友, 2017(7):18-20.
[3] 陈强燕. “电场强度”概念建构的活动探究式教学[J]. 物理之友, 2017(5):8-10.
[4] 刘德华. “力学单位制”的活动探究式教学设计[J]. 物理教学探讨, 2017, 35(3):77-80.
(作者单位: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