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研究 |
范文 | 摘 要 当前,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无论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探讨本科教育发展趋势时,已不再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学科课程的界限正逐渐淡化。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有助于解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案与物流企业用工需求不一致的矛盾,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物流管理 教学 改革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阶段为止,我国物流人才仍很紧缺。从数量上看,据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20万~30万人,中级、初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也远远高于供给量。从层次上看,物流人才包括研究人才、管理人才、规划人才与操作人才。我国目前的物流人才供应仍为劳动密集型,侧重于操作层面。从质量上看,由于物流涉及电子、机械、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应该懂得经济学相关原理,会利用信息系统平台来消除无效物流和冗余物流,尽量接近“按需运输、零库存、短在途时间、无缝隙传送”的物流理想状态,而我国物流人才操作能力差。从人才培养方式上看,我国现有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大专院校纯理论教学、社会各层面“认证”培训、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物流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等。我国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多为空洞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此外,市场调节的滞后性造成所培养的学生很难符合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总之,我国物流人才供应无论从数量、质量或层次上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改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就迫在眉睫。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理论课偏多,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上课,枯燥乏味,学生认真听课的少,走神玩手机之类的多,被动学习,达不到理想效果。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过于陈旧,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因此,改变课程设置就迫在眉睫。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 教学条件比较差,缺少基本的实训场所和一些软件,这样的教学必然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设计方面也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也缺乏科学评价方法,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得不到提升。高校物流管理專业普遍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多,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三)师资薄弱 目前,国内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仍旧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不对口等情况。调查显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仍是从管理学、机械、电子、经济学等专业转过来的,存在专业性差、操作性差、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真正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欠缺。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实践环境 理论课分为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基础课就是所有物流专业学生都应该学习的。核心课程是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专业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的侧重点不同,所选择的课程就不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全部理论教学和实操技能训练学时数比例要掌握好。实训课为完成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建设专门的物流实训室,如全自动演示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自动堆垛、输送带自动分拣、自动出库入库等功能;连锁、运输、配送实训室包括手工分拣作业、电子标签分拣作业、超市/商场配送、接收、调度、干线运输监控等功能;信息技术实训室包括国际货代报关填单制单、电子商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功能;口岸、机械、装卸实训区包括叉车、货架、集装箱的使用,完成全手动装卸货物出库入库等功能。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增强师资力量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内师资力量培养制度,在难以短期内改变这种现状的情况下,对已有教师进行有效培养,采取与校企合作,可以根据课程及专业要求编写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的教材,这样也可以解决高校聘请双师型教师的问题。通过聘任物流类企业的高级管理和技术员工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解物流技术和毕业设计指导,以及让企业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中的订单式管理,将物流类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将学生直接推入职业环境中。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作为项目化教训载体。另外,还可以送年轻老师去进修或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及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 (三)加深校企合作,实施“双证”制度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通过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具体的方式有:第一,共同指导型。从大学3年级开始,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和物流企业高级管理者等联合培养学生,由企业提供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和相关资料,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同时,聘请物流企业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举行技术讲座,以此拓宽学生的物流管理的专业视野。第二,订单式培养型。由联合培养的物流企业提出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等方面具体的要求,以及所需实习、毕业生人数,校方依据企业需求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并在大三、大四开设相应方向的选修课,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直接招聘优秀的毕业生。组织在校学生、未就业毕业生报考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实习基地型。由企业设置一定的岗位,作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基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设计“产学研”结合方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所提供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与物流业群的联系,与之形成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培养、实训、实习、就业”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套能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位证”+“职业证”双证型学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建立共享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 构建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示范性网站,共享实习、实训资料、网络课程、项目教学以及为国内同类中心的建设提供软件支持,不但可为异地学员提供物流管理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的平台,又可起到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为绵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朱娜(1982—),女,四川遂宁人,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MBA硕士,绵阳师范学院管理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物流管理等。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四川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2017013;绵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NU-JY18043。] 参考文献 [1] 邓新红.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28). [2] 钟静,易灿.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05). [3] 郑书渊.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0(05):257-260. [4] 陈伟,邱晗光.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3(02). [5] 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12-3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