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材料作文“公交车坠江谁之过”系列升格
范文

    韩延明

    【原創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7日上午,在重庆万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女乘客因为坐过站,不顾交通规则无理要求司机停车,两人发生激烈争执,女乘客不断骚扰击打司机。无奈之下,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十余名乘客无一人阻止,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坠入江中,车上15人全部溺亡。

    惨剧发生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社交媒体刷屏。有人批评挑起事端的女乘客,有人批评不负责任的公交司机,也有人批评沉默不语的十余名乘客。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解读这道试题,要从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的原因入手。很显然,最初的起因是那位坐过了站的女乘客,不顾交通规则,强行要求司机停车。在自己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不顾其他乘客的安危,大打出手,不但对司机造成人身伤害,更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司机的正常驾驶。这位女乘客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对惨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人们的指责。再看公交车司机,面对女乘客的无理要求和击打,没有冷静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竟然置乘客生命于不顾,与女乘客对打互殴,右手竟然脱离了方向盘,最终导致公交车失控冲破护栏坠入长江。因此,公交车失控坠江,司机也难辞其咎。最后再看车上的其他乘客,他们明知女乘客与司机的争执、互殴行为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进行劝阻。他们眼睁睁看着事态的发展,抱着不关我的事、看热闹的心态冷漠围观,最后一起没命了。难道说,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吗?当然不是。他们没有正义感,没有责任意识,也是应该遭到唾弃的。

    综上分析,本题可以分别从女乘客、公交车司机和其他乘客的角度确定立意。从女乘客的角度:冲动是魔鬼,要学会克制;善于检点自己的行为,有一颗包容之心;要遵守规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心胸宽广,不以自我为中心。从公交司机的角度:遵守职业道德,牢记责任意识;尊重生命,不能玩忽职守;学会紧急避险,不能以暴制暴。从其他乘客的角度:树立责任意识,勇于伸张正义;要热情助人,不做冷漠的看客;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追究惨剧的根源,不单单是哪一方的问题,女乘客、公交车司机和其他乘客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连带关系。如果其中的某一方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思考,警示人们:维护公共安全,人人有责。

    系列升格一:主题纠偏

    【病文呈现】

    敬畏规则=敬畏生命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7)班 周孟瑶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让人唏嘘不已:一场看似不起眼的争执,最终致使十几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无理取闹的女乘客、不负责任的司机,还有沉默不语的十三名乘客,我想说:你若不为正义站岗,必定为邪恶陪葬。正所谓敬畏规则,就等于敬畏生命。

    痛定思痛,引发诸多感慨。如若我们在规则面前任性妄为,类似的悲剧可能再次上演。唯有不放纵自己,不纵容他人,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陋习,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欢声笑语。

    对于女乘客,我只想说:冲动是魔鬼!不能因为你一个人错过了站,让其他十四人错过后半生,给十五个家庭留下永远的伤痛。遇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面对,切勿以自我为中心,感情冲动,恶语相向。否则,必定害人害己,等到悲剧发生,已是回天无力,后悔莫及。

    作为司机,应该时刻警醒——方向盘上有人命!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令人愤慨!然而,身为司机,难道就可以置驾驶规则于不顾,将他人的生命视同草芥吗?或许你会说,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断然反击,何错之有?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细一想,此言差矣。因为你的身份不同,情境特殊,你的一举一动关乎十几条人命!遇到紧急情况,更应该保持冷静,牢记规则,安全驾驶,“进所当进,止所当止,退所当退”。如此以暴制暴,是对生命的亵渎。

    对于其他十三位乘客,我要大声疾呼:沉默未必是金!同乘一辆车,大家休戚与共,命运相关。他们明知女乘客与司机打斗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人人置身事外,不闻不问,更不制止,最终酿成悲剧,这与鲁迅笔下那些冷漠的看客有何区别?我们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有良知,有担当,我们岂可用“人血馒头”来治病,怎能伸长脖子围观同胞被杀而喝彩!做正义的化身,拒绝冷漠,传递真爱,我们都不是局外人。

    十五条鲜活生命的逝去,给我们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如此惨痛的悲剧,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遵守规则,敬畏生命。正如孔子所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你任性妄为时,当你狂躁冲动时,想想规则,或许能让你狂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以免一时草莽,一世哀痛。

    两人的短暂打斗,十三人的缄默不语,十五人的死于非命。乘公交错过了站还可以重来,而生命错过了站驶到了终点,又到哪里去买返程票呢?遵守规则,敬畏生命,这才是至高大道。

    【病文诊断】本文审题准确,立意切题,标题简明新颖。围绕中心,作者从坐过站的女乘客、公交车司机和另外十三名乘客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文章最大的瑕疵,表现在行文的某些地方有明显的偏离题意之嫌。譬如第二段,前文论规则,后文转入“不放纵自己,不纵容他人”以及“陋习”的论述上,前后不一;第三段对女乘客的论述,中心论题是“冲动”,尽管“冲动”与“规则”有内在关联,但没有紧扣“规则”行文,没有凸显“规则”,偏离了中心航线;第五段论证的是“良知”“担当”和“正义感”,虽然与材料有关,但与本文的观点相脱离;第六段所引孔子的名言是讲“忍让”,文不对题。

    【升格策略】针对原文存在的问题,可做以下修改:①围绕“规则”,对第二段后一句进行修改,从正面对“规则”进行概论,引出下文;②对第三段,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剖析,论述“冲动”的根源是因为“不守规则”,追根溯源,突出主旨;③对于第五段,修改后半部分文字,删除有关“担当”和“正义感”的内容,将十三名乘客的冷漠和麻木拉靠到“道德规则”上来,使之与中心论点相契合;④删掉或替换第六段中孔子的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使之与主题保持一致。

    【升格展示】

    敬畏规则=敬畏生命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7)班 周孟瑶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让人唏嘘不已:一场看似不起眼的争执,最终致使十几人失去了生命。面对不负责任的司机、无理取闹的女乘客,还有沉默不语的十三名乘客,我想说:你若不为正义站岗,必定为邪恶陪葬。正所谓敬畏规则,就等于敬畏生命。

    痛定思痛,引发诸多感慨。如若在规则面前任性妄为,类似的悲剧可能再次上演。波兰作家莱蒙特曾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这与我国古圣先贤的“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说明同一个道理: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摔得粉身碎骨。

    对于女乘客,我只想说:冲动是魔鬼!不能因为你一个人错过了站,让其他十四人错过了后半生,给十五个家庭留下永远的伤痛。通过表象,我们更应该挖掘冲动的根源。这位女乘客自己坐过了站,却无视交通规则,让司机在非站点为她停車;在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采取谩骂、殴打的粗俗野蛮方式,忘记了做人的准则。如此私欲至上,践踏规则,必定害人害己,等到悲剧发生,已是回天无力,后悔莫及。

    作为司机,应该时刻警醒——方向盘上有人命!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令人愤慨!然而,身为司机,难道就可以置驾驶规则于不顾,将他人的生命视同草芥吗?或许你会说,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断然反击,何错之有?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细一想,此言差矣。因为你的身份不同,情境特殊,你的一举一动关乎十几条人命!遇到紧急情况,更应该保持冷静,牢记规则,安全驾驶,“进所当进,止所当止,退所当退”。如此以暴制暴,是对生命的亵渎。

    对于其他十三位乘客,我要大声疾呼:沉默未必是金!同乘一辆车,大家休戚与共,命运相关。他们明知女乘客与司机打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但人人置身事外,不闻不问,更不制止,最终酿成悲剧,这与鲁迅笔下那些冷漠的看客有何区别?无论是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还是国家利益遭受侵害时,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道德规则。伸张正义,惩治邪恶,我们责无旁贷。无论是遵守规则,还是维护规则,我们都不是局外人。

    十五条鲜活生命的逝去,给我们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如此惨痛的悲剧,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遵守规则,敬畏生命。当你任性妄为时,当你狂躁冲动时,想想规则,或许能让你狂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以免一时草莽,一世哀痛。

    两人的短暂打斗,十三人的缄默不语,十五人的死于非命。乘公交错过了站还可以重来,而生命错过了站驶到了终点,又到哪里去买返程票呢?遵守规则,敬畏生命,这才是至高大道。

    【升格点评】经过全面地修改纠偏,全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规则”这一中心论题组织材料,展开剖析。与原文相比,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论证力度大大增强,令人信服。适当增加名人警句,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文采和文化底蕴,提高了文章的“颜值”,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厚度和信度。

    系列升格二:素材瘦身

    【病文呈现】

    让宽容永驻心中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7)班 熊玉玲

    前不久,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坠入江中。只因车上的一位女乘客坐过了站,无理要求司机停车,并用手机击打司机。无奈之下,司机还击,导致车辆失控,酿成悲剧。

    倘若那位女乘能够宽容体谅,悲剧就不会发生。让宽容永驻心中,世界就会变得更精彩!

    大海因为宽容,百川来归,浩瀚无比;天空因为宽容,彩云似锦,星月璀璨;山峰因为宽容,尘土汇集,巍峨耸立。人,只有懂得宽容,才能享誉四海,名扬八方。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任用蒋琬主持朝政。蒋琬手下有个叫杨戏的人,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只是期期艾艾,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各有各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美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其实,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盛赞蒋琬:“宰相肚里能行船!”

    清朝时候,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张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一首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被称为“六尺巷”。倘若张廷玉心胸狭隘,不知宽容,那么他也不会流芳百世。

    相传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突然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是有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但出乎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可想而知,徒弟听到师傅关爱的话,心里该有多么难过和感动!正是在这种宽容中,他被深深地感化了。

    正是因为宽容,才有了“宰相肚里能行船”的赞誉;正是因为宽容,才有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话;正是因为宽容,才有了小和尚痛改前非、闭门思过的幡然悔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言富含哲理,实当铭记于心。

    当然,宽容不是纵容,是理解,是谦让,是关爱。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让宽容永驻心中!

    【病文诊断】本文从“宽容”的角度构思立意,审题精准。用拟人手法拟题,形象生动。素材充实,丰富,经典,且与主题高度契合。语言流畅,首尾照应。文章最大的不足,是素材使用不当,主要表现为引用事实素材过于繁琐,挤占了大量篇幅,造成叙述有余,论证不足,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一大幼稚病,也是通病。通览全文,作者主要引用了蒋琬、张廷玉和老禅师三个事例,三例大约五百多字,几乎占据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引例之后的论证却寥寥数语,显得干瘪无力。这样详略不当,本末倒置,大大削减了论证力度,论述显得非常肤浅。另外,主体三个部分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前后没有逻辑纽带的巧妙连接,结构显得松散,缺乏连贯性。

    【升格策略】对原文中蒋琬、张廷玉和老禅师三个事例的叙述性文字作大刀阔斧的删减压缩,对那些铺陈句、对话句,该删除的删除,该改写的改写,务求留其主干,去其枝叶,通过素材瘦身,力求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效果。与此同时,大力扩充论述部分的容量,可以采取引经据典、变换论证手法等多种方法,围绕中心,把道理说明,说深,说透,根治“重叙轻议”“字数不够,事例来凑”的宿病,凸显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另外,在第四段至第五段、第五段至第六段之间增添过渡段,上接下联,弥补文意上的断层,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结构的完整性。

    【升格展示】

    让宽容永驻心中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7)班 熊玉玲

    前不久,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坠入江中。只因车上的一位女乘客坐过了站,无理要求司机停车,并用手机击打司机。无奈之下,司机还击,导致车辆失控,酿成悲剧。

    倘若那位女乘能够宽容体谅,悲剧就不会发生。让宽容永驻心中,世界就会变得更精彩!

    大海因为宽容,百川来归,浩瀚无比;天空因为宽容,彩云似锦,星月璀璨;山峰因为宽容,尘土汇集,巍峨耸立。人,只有懂得宽容,才能享誉四海,名扬八方。

    蒋琬主持朝政时,手下有个叫杨戏的人,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总是期期艾艾。有人就在蒋琬面前进谗言。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各有各的脾气秉性,何必强求?”记得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于待人,惠及自身,何乐而不为呢?假如万州公交车上那位女乘客怀揣宽容之心,何至于让一车人葬身鱼腹,死于非命!

    翻开中国历史画卷,具有海洋般宽阔胸襟的人不胜枚举,千古传诵。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叶侍郎毗邻而居,两家为建房争执地皮。张老夫人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张宰相看罢来信,作诗一首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此,也让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就形成了著名的“六尺巷”。张廷玉真可谓“宰相肚里能行船”!张家这一让,让出了邻里的和睦相处,让出了流芳百世的美名,更让出了一段千古佳话。正所谓大肚能容天下事,退后一步自然宽!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的确,有时候你可能心里很疼,但不可因此而忘却了宽容。

    相传有位老禅师晚上在禅院散步,突然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墙回来。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竟是自己的师傅。然而师傅并没责备他,反而让他加件衣服,别冻着。可想而知,徒弟听到师父关爱的话,心里该有多么难过和感动!正是在这种宽容中,他被深深地感化了。倘若师傅严厉斥责,甚至严加惩戒,徒弟要么口服心不服,要么心存怨恨,更加叛逆,日后会不会变本加厉,故伎重演,也未可知。很多时候,关爱比训斥更有效。

    正是因为宽容,才有了“宰相肚里能行船”的赞誉;正是因为宽容,才有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话;正是因为宽容,才有了小和尚痛改前非、闭门思过的幡然悔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言富含哲理,实当铭记于心。

    当然,宽容不是纵容,是理解,是谦让,是关爱。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让宽容永驻心中!

    【升格点评】升格文忍痛割爱,对原文中引用的三个事例实施了脱胎换骨式的“大手术”,篇幅大大缩减,引例简明扼要,干净利落。在此基础上,紧扣素材和中心论点,对论述部分进行强力“增容”,彻底消除了叙多议少、详略不当的弊端,大大强化了论证力度,凸显了文体特征。增添的两个过渡段,用简洁的文字串起前后内容,使全文各部分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不可分离。

    系列升格三:手法升级

    【病文呈现】

    规则心中刻? 安全伴你行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8)班 金 杨

    自古至今,规则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发生再次警醒我们:时刻遵守规则,安全常伴左右。

    错过站的女乘客与司机两人的打斗让一车人错过了一生。当“错过一站”与“错过一生”的荒谬落差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正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才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孟子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若规则意识深入人心,何愁万州公交车不会安全抵达终点站?

    说起规则意识,不得不提起日本这个国家了。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日本妇女带着自己的孩子开车上了高速,不巧正碰上堵车。孩子开始内急,但日本法律规定,司机和乘客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下车,即便是堵车。万般无奈,母亲只能让孩子将尿撒到塑料袋里。正在这时,道路恢复了通畅,车流疾驶而来。试想,如果这位日本妇女不顾规则让孩子下车撒尿,突然面对汹涌而来的车流,结局将会如何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孩子命丧车轮之下,也只能自食苦果、抱憾終生了。

    自古以来,遵规守法就是永恒不变的美德,无数圣贤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包拯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的独子包勉作为地方官,贪赃枉法,被人举报。包拯得知此事,严查不贷,最终大义灭亲,亲手铡掉了自己的侄子。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情与理、情与法的面前,他毅然选择遵守规则,让贪官受到惩罚。试想,倘若包拯顾念兄嫂养育之恩,徇情枉法,放侄子一条生路,或许会得到兄嫂的千恩万谢,但将会使恶人逍遥法外,弱者蒙屈含冤,他的良心会永远受到煎熬和谴责,又哪来“包青天”的赞誉和开封的社会稳定?

    在当代,也不乏以规则立身的铮铮硬汉,张思之就是其中一员。这个几乎没打赢过官司的“伟大律师”,在法律界却被称为“中国律师界的良心”。在那个已经不把高尚当作墓志铭的时代,他选择为良知而辩论,为“异端”辩护,那铿锵有力的辩词不知为多少人照亮了黑夜,而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磨成墨汁,写下震撼生命的辩词。他曾经被人非议,甚至遭遇恐吓,但为了维护“规则”和“正道”,面不改色心不跳。假如张思之屈从于权贵和恶势力,不敢仗义执言,怎么能把国家的大案要案交付与他,怎么能获得佩特拉·凯利奖而进入国际视野?

    著名法官布兰代斯曾有一言:“一个有序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人们对惩罚的恐惧和鸦雀无声来维系。”无规则就无序,无序何来安全?规则一旦被践踏,文明就会陷于野蛮的陷阱。请谨记:规则心中刻,安全伴你行。

    【病文诊断】本文紧扣“规则”“安全”立意行文,切合题意。拟题整齐美观,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开篇单刀直入,观点鲜明。作者援引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展开论述,素材丰富,语言干练,结构完整。乍一看,文章无可挑剔,但仔细审视,依然存在明显的硬伤,那就是论证手法单一化。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在列举了日本妇女、包拯和张思之三个点例后,都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虽然如此阐释剖析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按照精品佳作的标准衡量,还是显得有些刻板,给人以考生知识积累不足、论证手法不够娴熟之感。人所共知,写作议论文时,论证手法多种多样,譬如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言论证、比喻论证等,一篇之中,论证手法要力求有变化,不能“一条道”走到底。

    【升格策略】原文的主要症结是论证手法单一,行文缺少变化,这正是升格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原文举例后的三处假设论证,务必进行合理调整。修改时可以保留其中的一个假设论证,将其余两处改为两种不同的论证手法,或因果论证,或对比论证,或类比论证,确保手法多变,行文活泼。具体操作时,到底哪个地方改用哪种论证方法,要视事例的内容而定,选择合适的论证手法,做到恰当自然,切忌单纯追求形式的变化而有伤文意,以致于弄巧成拙。同时,还要注意论证的字数篇幅,掌握好叙议的比例,使修改后的文章结构更合理,论证更给力。另外,第二段后两句的行文仍显老套古板,可以改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论证。

    【升格展示】

    规则心中刻 安全伴你行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8)班 金 杨

    自古至今,规则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发生再次警醒我们:时刻遵守规则,安全常伴左右。

    错过站的女乘客与司机两人的打斗让一车人错过了一生。当“错过一站”与“错过一生”的荒谬落差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正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才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规则是烹饪的食盐,是用药的剂量。倘若不讲规则,轻则如食之难以下咽,重则草菅人命。

    说起规则意识,不得不提起日本这个国家了。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日本妇女带着自己的孩子开车上了高速,不巧正碰上堵车。孩子开始内急,但日本法律规定,司机和乘客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下车,即便是堵车。万般无奈,母亲只能让孩子将尿撒到塑料袋里。正在这时,道路恢复了通畅,车流疾驶而来。试想,如果这位日本妇女不顾规则让孩子下车撒尿,突然面对汹涌而来的车流,结局将会如何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孩子命丧车轮之下,也只能自食苦果、抱憾终生了。

    自古以来,遵规守法就是永恒不变的美德,无数圣贤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包拯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的独子包勉作为地方官,贪赃枉法,被人举报。包拯得知此事,严查不贷,最终大义灭亲,亲手铡掉了自己的侄子。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情与理、情与法的面前,他毅然选择遵守规则,让贪官受到惩罚。为什么包拯能顶着冷酷绝情、忘恩负义的骂名将侄子送上断头台?是规则;为什么被人称为“青天大老爷”受到万人敬仰?是规则;为什么包拯死后八贤王和西夏皇上亲自为他抬棺送行?还是因为规则。因为坚守规则,包拯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当代,也不乏以规则立身的铮铮硬汉,张思之就是其中一员。这个几乎没打赢过官司的“伟大律师”,在法律界却被称为“中国律师界的良心”。在那个已经不把高尚当作墓志铭的时代,他选择为良知而辩论,为“异端”辩护,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磨成墨汁,写下震撼生命的辩词。他曾经被人非议,甚至遭遇恐吓,但为了维护“规则”和“正道”,面不改色心不跳。相反,黑龙江启虹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人家代理打官司,故意把当事人价值几百万的房产输给某高官的亲属。与张思之相比,这样的黑心律师亵渎规则,丧尽天良,何其卑劣。同为律师,与规则同行美名远扬;践踏规则,徇情枉法,人人得而诛之。

    著名法官布兰代斯曾有一言:“一个有序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人们对惩罚的恐惧和鸦雀无声来维系。”无规则就无序,无序何来安全?规则一旦被践踏,文明就会陷于野蛮的陷阱。请谨记:规则心中刻,安全伴你行。

    【升格点评】修改后的文章,将原文主体部分后两处的假设论证分别改为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一篇之中,三种论证方法交替出现,行文灵活多变,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三种不同的论证方法与所引用的事例和谐统一,完美对接,表达自然流畅,说理更加深刻,更显力度。适当修改第二段为比喻论证,形象生動。修改后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趋完美,无懈可击,成功晋升为一类文。

    责任编辑? ?廖宇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