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标下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技巧 |
范文 | 刘奇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大众逐渐意识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且学习科学知识是新时代发展必然需求。科学是初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已逐渐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启迪,在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提问当中渗透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对此,本文从借助故事设置问题、合理设置候答时间以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技巧,希望能给科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目前在科学课堂提问的环节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提问时机把握不当。发问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目前初中科学教师在提问时均存在时机把握不当和目标不明等情况。毫无疑问,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设置明确目标,因为目标关系到设计哪种问题、如何设计问题以及叫答对象等。但初中科学课堂多数提问目的都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很少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部分教师甚至将提问看做惩罚学生的方式,偏离提问目的。再加上教师在提问时没有把握发问时机,随意提出问题,丧失了提问的意义。 候答时间缺乏合理性。一般候答时间分第一候答时间和第二候答时间两个候答阶段。其中第一候答时间也称为教师提出问题后的等待时间,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第二候答时间即教师反馈前的等待时间,即学生回答问题后留给学生补充和纠正的时间。初中科学教师在提问后应让学生思考,不得因教学任务较重或急于完成任务而压缩候答时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较为充足,有近95%的学生则认为教师留给自己的思考时间过短。等待时间也没有针对问题难易程度、发问对象、问题类型等进行调整,以致于学生回答时思路不清晰或语言不流畅,长期以往,学生则懒于思考,进而逃避课堂提问。 叫答对象类型单一。毫无疑问,课堂提问叫答对象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水平的学生,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倾向于叫思维敏捷和成绩优异或自愿回答的学生回答,因为此类学生可以回答出教师期望的答案,有利于推进教学。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不是教师主动提问的对象,长期无人问津的学生则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思维也处于懈怠状态,影响课堂秩序。 针对在科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新课标下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如下。 一、借助故事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和小学生大致相同,即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普遍喜欢听有趣的故事,科学教师应紧抓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故事,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动物的主要类型”一课为例,其中提到青蛙发育,科学教师就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之后总结归纳:“小蝌蚪发现其他小动物都有和自己相似的妈妈,而自己却没有,对此十分伤心,它决定自己去找妈妈,在此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但也遇到很多朋友,通过和朋友打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发现妈妈有白白的肚皮和大大的眼睛,即使没有尾巴也能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此时教师提问: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为什么不像自己的妈妈?如果大家想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青蛙发育》!”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掌握知识和弥补不足,提高学习质量。学生思维也从问题开始,初中科学教师可根据科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出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乘坐汽车时,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为何会向前倒?枯萎的树叶和熟透的果实为何要回归到地面?为何运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打破的是鸡蛋?夏季从冰箱中拿出可乐为何会出汗?上述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作为问题提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在求知欲,借助这种方式导入新课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候答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课堂提问是信息输入和输出过程,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包含教师提出问题、等候学生回答、教师挑选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点评学生答案等步骤。虽然教师在提问时会适当省略一些环节,然而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则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课堂提问、候答,即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思考答案,候答时间长短和问答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候答时间少,提出问题后不顾学生是否思考完就立即让其回答,不利于学生调动所学知识,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必然会出现错误,长期以往则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有学者指出,一般课堂候答时间在3~5s为宜,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思考后,其答案也更趋于正确和完善,避免出现问而不答现象。因此,科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适当思考时间,在叫答方面则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平或采取座位和学号排列方式依次叫学生回答,按照顺序叫答可以促使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回答问题,减少学生对回答问题的焦虑,提高学习效率。以“生物的多样性”一课为例,该章节主要讲解各种各样的多细胞生物,例如教师在讲解衣藻时指出单细胞藻类分布于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和洼地、水沟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衣藻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一般植物细胞和衣藻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的这些结构有何功能?”接下來让学生先思考一段时间,并且不能只叫优等生回答,中等生和后进生也要提问到,但要给予这两个层次学生较多的候答时间,并对其回答进行引导,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高问题趣味性 初中科学教师应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充分认识到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及发展潜能,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多彩真实的课堂。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促进每名学生都获得发展,使每名学生均能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可以改变课堂提问只以成绩优秀学生为主,而后进生成为课堂教学旁观者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关心中等生和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可以让后进生回答基础记忆型问题,因为此类问题较为简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则会提升其学习自信心。对于中等生,可以提出过渡理解型问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回答创造型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其设计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问题,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表达权和学习需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则是学生。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如果教师频繁或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月球和月相”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让学生从动态和形象的角度观察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情况,身临其境地体验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最后归纳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的月相变化规律。运用多媒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研究对象,以动画和音频刺激学生感官,使其形成更为持久的思维注意力,教师要合理把控多媒体应用,在提升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目的在于拉近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当前初中各个班级人数较多且学生个性、学习水平等都存在差异,无疑加大了教学难度。部分教师担心提问过多难以管控课堂,提问过少又疏于和学生沟通,不能较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提问方式,使提出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思考科学知识深层内涵,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王一鸣 E-mail:51213148@qq.co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