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集体备课提高物理教师教学内容的重组能力 |
范文 | 王丽珍 [摘? ?要]在备课过程中为什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又该如何重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重组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这在促进备课有效性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学重组能力;物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 ? G633.7?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14-0049-02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尤其是选修部分)的取舍和教学顺序在每一届都有所不同:按照怎样的思路和顺序安排教学,是按照课本顺序,还是重组教材?课堂教学的难度怎样把握?按照什么样的思路编排和讲解习题?课外练习量的多少和难度又该如何把握?……通过集体备课可提高教师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内容重组 物理教材是教师“教”物理和学生“学”物理的重要依据,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半个多世纪教育教学生涯得出的结论。教材提供的是“举一反三”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和教参,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准确分析学情,深刻解读教材并参阅其他同类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删补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二、怎样进行教学重组 教学重组常见于优化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实践过程中,常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进行重组。 (1)根据认知起点的变化进行重组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就要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结果受到智商水平、人格特质、原有习得素质的综合影响。要提高教学效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的逻辑起点常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做出有效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效益。 案例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整合 [数学工具: 提取图像信息 一看“轴” 二看“点” 三看斜率(两点式求斜率) 四看“面积” 推导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案例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中整合了“图像信息的处理”。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前,通过对数学工具“一次函数图像”的整合和学习,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难点,理解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并为后阶段突破高中物理图像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2)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进行重组 在高中各阶段所学的知识中,有一些内容之间关系紧密,其结构相似或者相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特点,寻找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处和异同点,并合理进行内容重组,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知识,并进一步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 以电场为例,电场“力和能的性质”所涉及的物理量较多,且知识点抽象晦涩,学生学起来云里雾里。抓住“E、U、[φ](由电场决定)”“F、W、[EP](与检验电荷q相关)”的特点,可以整理出如下图。 案例2:电场中的“六量关系图” 案例2所示的是“电场六量关系图”。教学实践证明,此关系图在帮助学生理顺电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和使用公式方面效果明显。 案例3:“碰撞 、相互作用”模型特点的教学整合 [狭义碰撞模型 广义碰撞、相互作用模型 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1],质量为[m2]的小球速度为[v2],发生正碰: 基本方程: [1][1][2] 讨论:[ΔEk]的去向(在不同的系统中,[ΔEk]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量) 案例3中通过将图3的“碰撞”模型和图4、图7中典型的相互作用情境进行整合,能让学生透过不同的现象抓住共同特点,掌握共同规律:若系统所受合外力(或单方向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或单方向动量)守恒,系统能量守恒,并理解彼此区别:系统损失的动能[Δ]Ek的去向不同。 三、集体备课能解决的问题 对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重组,要求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厘清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排特点,对每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分布情况、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驾驭教学。但这样的整合难度是很大的,不是某一个教师单兵作战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集中全备课组教师的智慧。通过备课组内部教师的分工,再整合共享。 (1)阅读目前使用的教材;阅读其他版本的教材并进行对比。 (2)阅读现行教学参考书(资料),并另选一本教辅对比其教学设计。 (3)完成教学内容的相关训练题,以及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并进行选题和初步整合。 (4)编写教学方案,并与相关的资料进行对照、修订。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以备课组为单位,充分发挥个体智慧和作用,合理分工,高效合作,不间断地进行思想交流探讨与碰撞,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重组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促进备课有效性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继红.团队协作,促进专业成长:高中物理备课组活动的思考[J].湖南中学物理,2017(8):93-94. [2]? 郑航如.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的思考和实践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18(3):11-12. [3]? 高继生.备课管理的“四要”和“五看”[J].教书育人,2018(20):16-17. [4]? 马文兵.如何让集体备课的效益最大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69. (责任编辑 易志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