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近两次浙江物理选考卷分析与教学启示 |
范文 | 王金聚 [摘? ?要]通过对浙江近两次物理选考卷的分析,指出了两卷命题的一些共同特征,并阐述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浙江;选考卷;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 G633.7?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3-0038-03 近两次浙江高中物理选考,是2018年11月和2019年4月的两次选考,两次试卷试题分布情况类似,难度相当,考查的重难点大致相同,可看出命题者是参考了前卷后,命制后卷的,两卷都体现了关注重点、提升区分度、能力立意的命题倾向,都呈现了联系实际、关注现代科技的特点。试卷不光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还突出了对“应用数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一、两份试题的特点 1.重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 《考试说明》中指出:“能再认或表述所学物理知识,包括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现象、重要实验、著名物理学家等。”近两次选考都体现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如11月卷的第2题、4月卷的第4题,涉及的都是一些与教材中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相关联的人物,如牛顿、伽利略、库仑、安培、法拉第、卡文迪许、奥斯特等。 [例1](2019年4月卷)下列陈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 牛顿测定了引力常量 B.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安培发现了静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 伽利略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牛顿根据行星运动的规律推导、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能测出定律中的引力常量,又过了一百多年,才由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故A错;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由奥斯特发现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静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叫什么?叫库仑定律。既如此,当然就是库仑发现的啦,故C错;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通过缜密的推理分析,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正确。实际上,在否定了前面的A、B、C三项后,答案是D也就不言自明了。 2.强调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一直是近些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加强情景设计,让试题贴近日常生活和实践,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如2018年11月卷的第5题“撑竿跳”、第7题“电流天平”、第9题“汽车转弯”、第11题“沙子堆积”、第12题“宇宙飞船”、第19题“游戏轨道”等;2019年4月卷的第6题“小明撑船”、第7题“北斗导航卫星”、第8题“电动机与小电珠”、第10题“质子束照射肿瘤杀死癌细胞”、第11题“书本”、第19题“小明抛出小皮球”等,都是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相关的问题。 [例2](2018年11月卷)小明在观察如图1所示的沙子堆积时,发现沙子会自然堆积成圆锥体,且在不断堆积过程中,材料相同的沙子自然堆积成的圆锥体的最大底角都是相同的。小明测出这堆沙子的底部周长为31.4 m,利用物理知识测得沙子之间的摩擦因数为0.5,估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最接近()。 A. 60 m3B. 200 m3C. 250 m3D. 500 m3 解析:此题,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实则不然。只要想想沙堆由小到大的过程,想想“最大底角都是相同的”的条件,就不难推知:沙子堆积到一定高度后,形成一圆锥体,沿锥体边缘下滑的沙粒将做匀速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mgsinθ=μmgcosθ],[μ=tanθ],设锥体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μ=tanθ=hr],底边周长[l=2πr],锥体体积[V=13πr2h],联立可得[V=μl324π2≈65.4? ?m3],选项A正确。 显然,此题将数学知识与物理规律完美结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建模能力、估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問题的能力。 3.重视对物理图像的考查 图像表达物理过程简单明了,是历次选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2018年11月卷的第4题的v-t图像、第18题的I-U图像、第22题的F-x图像;2019年4月卷第5题的F-l图像、第9题的x-t图像、第16题的波形图和振动图像、第22题的F-x图像等,都是关于图像的问题。可看出,这两次选考的第22题都考查了F-x图像,通过计算F-x图像中的面积来寻求力F做功的大小。大家平时都比较重视常见的v-t图像、x-t图像,但对F-x图像的运用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见例3) 4.重视对力电综合题的考查 《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中包含有“应用数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对这两种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综合性计算题呈现的。如这两次试卷中的第22题,就都是电磁感应与力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大题,且都考查了F-x图像的应用,值得关注。 [例3](2019年4月卷)如图2所示,倾角[θ=37°]、间距[l=0.1 m]的足够长金属导轨,底端接有阻值[R=0.1 Ω]的电阻,质量[m=0.1 kg]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5]。建立原点位于底端、方向沿导轨向上的坐标轴x,在[0.2 m≤x≤0.8 m]区间有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从[t=0]时刻起,棒ab在沿x轴正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从[x=0]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与位移x满足[v=kx](可导出[a=kv]),[k=5 s-1]。当棒ab运动至[x1=0.2 m]处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P=0.12 W],运动至[x1=0.8 m]处时撤去外力F,此后棒ab将继续运动,最后返回至[x=0]处。棒ab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不计其他电阻,求:(提示:可以用[F-x]图像下的面积代表力F做的功,[sin37°=0.6],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